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语言有很多形式,本文所讨论的则专指用于网络聊天、论坛等文本对话语言(不包括网络语音及视频聊天所用语言)。该语言有书面语的书写形式,但又不同于书面语,因为它们是用于对话双方或多方的直接交流,而且还多是实时交流,是纯粹的对话形式。从这个角度讲又酷似口语中的面对面交流,但因没有声音且看不见对方又不同于口语交流。应该说网络语言是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一种特殊语言。有人干脆称之为“书面口语”,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人类交际中,语言信息的交流无疑是重要的,但情态的交流更为重要。因为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① 情态的表达手段有很多,其中有语言手段,如语气词、语气副词、感叹词以及特殊句式等,还有书面语中的描写语言和口语中的语调、重音等音段特征,也有非语言手段,如口语交流中的肢体语言等,也可称作“副语言”。网络语言同样可以使用语气词、语气副词、感叹词以及特殊句式等语言本身就有的情态表达手段,但是却无法使用书面语中的描写语言和口语中的音段特征以及肢体语言,所以相对于书面语和口语来说,网络语言的情态表达手段是很有限的,有人称作“非言语行为缺失”②。
网络交流之初,人们只能依赖于这些有限的语言手段来表达情态。但随着交际的增多,这一弊端必然会暴露出来,新的补偿方式也必然会产生,从而满足情态表达的需要。在网民队伍日益壮大且高度活跃的今天,网络交流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丰富的情态表达方式。这些情态表达方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从各种不同角度加以研究分析,寻找其产生的理据,包括心理的、社会的、网络本身的,甚至哲学的、地理学的。但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适应语言表达需要,弥补网络交流中情态表达手段的先天不足。至于具体产生哪些新的表达手段,则是由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下面我们就这些新的情态表达方式一一进行描写,并分析它们怎样在既有的口语和书面语情态表达手段的基础上产生以及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数字、字母谐音
巧用数字表义已是网络语言中一种很常见的手法,这种手法不限于表达情态。其中表达情态的如“555!”用来谐哭声,从而向对方传达哭泣的情态。
在非汉字区的网络语言里还有字母谐音的情况,如德语区的网民用“XXX”来谐嘻嘻笑的声音,表达微笑的情态;用“HHH”来谐哈哈笑的声音,表达大笑的情态,等等。
数字谐音也好,字母谐音也好,它们都是借助了可书写的、无声的字符来转而传达可听的声音和可见的情态。这种方式简洁,在用键盘说话的网络语言交际过程中,也适应了便捷迅速的要求。数字谐音的方式与书面语的用文字表义表情不同,用数字表义传情,具有奇特新颖的特点,字母谐音也有相同效果。这迎合了占网民多数的青少年标新立异的心理,也是其能够广泛传播的一个原因。
二、文字表音
网络语言为对话性质,交际双方(或多方)你一言我一语,在语言形式上非常接近于口语对话。在实际的口语对话中产生的哭、笑等情态通常不通过语言表达,而是通过面部表情等肢体动作和哭声、笑声来表达。网络语言因受不见其人不闻其声的局限,无法像口语对话那样通过真实的声音和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直接表达情态。书面语中的情态可以通过描写语言来表现,包括拟声词。拟声词虽然是对口语中的声音作出摹状,但由于书面语的作者并不直接参与书中人物的对话,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描写对话,所以拟声词也只是作为描写语言来使用的。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均为对话中的“局内人”,所以无法使用描写语言,因此书面语中常用的描写情态的语言包括拟声词理应都不能使用。但是,现在却出现了大量拟声词用于网络语言的情况。比如笑声“呵呵”“哈哈”“嘿嘿”“嘻嘻”以及哭声“哇哇”“呜呜”等(前面所说的数字和字母谐音的也属此类,只是书写形式有别)等。这是一种在情态表达受到局限的情况下(说话人无法真实地发出有声的笑声或哭声),说话者向书面语借用拟声词来表声从而表情的方法,是表音的手段,间接表情。
网络语言中还有一类文字表音的词语,如“咣当!”“呱唧呱唧”等。“咣当”为晕倒时身体撞物发出的声音,意在传达晕倒状;“呱唧呱唧”为拍手声,意在传达鼓掌状。这类词语也是借用书面语中的描写语言,但与“呵呵”类词语不同的是,它们不是说话人在情态流露中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此时身体动作发出的声音,间接地表达了说话人的情态,作用相当于书面语中的动作描写,而且由于是拟声词,还能给人以口语交流中亲耳听到肢体动作发出声音的真实感,如身临其境。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生动,又新奇幽默,所以很有活力。
三、描写语言直接借用
与声音描写相对,网络语言中还有干脆把书面语中描写动作情态的语言直接拿来用于对话的,如“汗”“狂汗”,这是一种因吃惊或紧张等身体的反应状态,是一种描写语言,但网络语言里却被拿来直接“说”给对方,以此来表达吃惊的情态。
不过这种语言更多地用于论坛等留言性质的“场所”。论坛语言虽与聊天语言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论坛里人们通常不是直接对话,因为听说双方不一定同时在线,说者只是留言。这种留言可以是直接说给发帖人的,也可以是说给所有看帖人的。这就决定了论坛语言比聊天语言具有更多的书面语特点。所以论坛里可以发表长篇大论,但在聊天中通常是不可以的,这与书面语多长句而口语多短句也是一致的。由于论坛语言更偏向于书面语,所以,在论坛语言里可以有直接的动作描写,如“飘过”“路过”“看过”“已阅”“踩踩”等,发言者是告诉大家他看到过这个帖子,但是不发表意见,借用行动描写取得更为形象的效果。再如论坛中有这样的留言:“有这么正的警察啊!!!(擦口水)”括号中的“擦口水”是情态动作描写,以此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说话人吃惊的情态。这种用法的产生是由论坛语言兼有书面语的特点决定的。不过,又由于论坛语言毕竟都是说给其他人听的,广义上来讲还是一种对话,所以,把“飘过”等描写自身行为的动词作为发言内容,仍然有悖常理,从而产生了新奇的效果。
四、表情符号
表情符号指的是用键盘上现有的各种符号拼合在一起形成各种表情的简化形式,所用的符号包括英文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数学符号、英文字母以及一些其他特殊符号,如:^_^(温和礼貌的笑脸)^.^(含蓄优雅的笑脸):- D(开心地咧嘴大笑):- ((生气或悲伤的脸)T-T(双泪长流的哭泣的脸): - 9(舔着嘴笑): - p(吐舌头)=:-((板着脸)=^-^=(脸红了): 0(喊、叫)@-@(高度近视)#:-)(头发凌乱)等等,多达近三百种。有人进一步将其归纳为13类③,可见其非常丰富。
这种表情符号可以简单地勾画出自己的情态,利用网络语言可视的特点,直观地传达情感,形象生动,犹如把自己的面容呈现给对方。此外,它们所构成的脸谱比较可爱,样子又很有趣,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用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个个符号构成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谱,很有创造力,所以广受欢迎。表情符号与象形文字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都是通过描摹实物形状以代替该物来进行交流。这种形象化的手法在人类语言的文字创造中具有普遍性,均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模拟和具象化。也正因此,网络语言中使用的这种简化的脸谱表情符号在各个语言国家和地区都广泛存在,有人称之为“跨时空的网上世界语”④。从这个角度讲,网络语言中的这部分符号甚至优于任何一种普通语言。
五、脸谱、动作图片
除了表情符号之外,还有更为直接、形象的情态表达手段,即脸谱、动作图片。这种图片种类繁多,有各种表情、动作。在对话过程中人们可以拿来代表自己展示给对方,从而传达出自己此时的情态。这种表达方式具有与表情符号同样的情态表达功能,甚至更直观、更细致,不像表情符号只是简单的、象征性的。但由于图片都是网络里有人事先做好的,只是在对话的时候自己拿来一用,而表情符号则是说者亲自用符号一个个拼出来的,所以,图片不如表情符号创新性强。这两种表达手段各有所长,所以都在以旺盛的生命力广泛流传于网络空间。
这种方式和前文所说的表情符号,都是将口语交流中可见的肢体语言转化成文字交流中可见的视觉符号。通过这些丰富的视觉符号,人们同样可以表达情态,只是无法像人类真实的肢体动作那样具体、准确,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模糊性。而恰恰因为如此,这些符号可以加入夸张和幽默的元素,进行艺术加工,从而更能与网络交流轻松与活泼的风格相契合。从这一点上可以说,这两种情态表达手段不仅打破了网络交流中表情手段不足的局限,甚至还产生了超越口语和书面语的效果,内涵更为丰富。
六、重复句子表达强烈情感
表达强烈情感的时候,除了借助于词句意义本身之外,口语中最突出的是使用语调和重音,在音段层上表达,书面语则还是借助于描写语言来表达。这两种重要手段,网络语言的交流中都无法使用,因此,人们想出了让同样的句子连续多次出现,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的方法,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如:
警察终于找到了让人办暂住证的好处了!大家都去办他们又要发财了!
警察终于找到了让人办暂住证的好处了!大家都去办他们又要发财了!
警察终于找到了让人办暂住证的好处了!大家都去办他们又要发财了!
警察终于找到了让人办暂住证的好处了!大家都去办他们又要发财了!
这个例子中两个句子连续出现四次,上下排列整齐,甚至形成一个方形矩阵。这让我们想起了书面语中的反复句,反复句也是同样的句子连续多次出现。但是受书面排版等的局限,书面语里的反复句在形式上不像网络语言这样排列整齐甚至形成某个规则的图形。因此,视觉冲击力就稍逊于网络语言。从这个角度说,网络语言是利用了它的随意性、非线条性的特点寻找到了自己的情态表达优势。
在用排列相同句子来表达强烈情感的基础上,人们还进一步创造出了新的方法:用同一个字或词组或其他语言单位排列组成各种图形,图形中也包含寓意。如,将多个“踩”字拼成一个大的脚印形状,从情态表达上来说,在以“踩”字连用表达强烈的鄙视情感的基础上,又通过一个大的脚印形状再次强化了这一情感。
七、标点新用
网络交流中,表达强烈情感还有一种手段,即连续使用相同的标点符号。网络交流中,人们在书面语原有符号的基础上,使用相同符号连续出现的方法来增强视觉冲击力从而加强相应语气。如:
办了暂住证就好管理外来人口了吗??????????(强烈的反问)
警察从暂住证里,绝对挣了不止几十万!!!!!!!!(强烈的感叹)
问号连续出现加强了反问语气,叹号连续出现加强了感叹语气。符号数量越多,反映出的感情就越强烈。有时候为了进一步再增强语气,还可以多次重复这样的句子,如:
为什么非要吃狗肉呢??????????
为什么非要吃狗肉呢??????????
……
情感的表达除了有强弱之分外,还有种类之分,不同的情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气。语气的表达,除了词句手段外,口语中多借助语调,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语气,从而传达不同的情感信息,如陈述句、祈使句多用降调、疑问句多用升调、感叹句则多是调域扩大等等,表达特殊语气时还可以用曲折调。书面语中则多借助于标点符号。同样使用文字交流的网络语言可以与书面语一样用标点符号来表达不同的语气,不过,标点符号种类很少,而网络交流中又不能像书面语那样再借助描写语言,更不能像口语那样借助丰富的语调。几个有限的简单的标点符号,往往满足不了网络交流中传达更为丰富细腻的感情的需要。于是,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又开辟出新的途径——借用非标点的符号来表达特殊语气或情态,如借用计算机程序语言中的“~”符号,表达特殊情态——自由、随意、轻松、活泼:郁闷啊~~~。呵呵~~。
“~”这种特殊符号在书面语里是不作句子标点用的,原本没有表达语气或情感的作用。在网络交流中,人们用以表达特殊情态——自由、随意等,利用的是“~”这一符号曲线形状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以跳跃、活泼的感觉,以此借喻不受拘束的情态。这种符号多用于感叹句末,包括前文所说的文字表音的“呵呵”“哈哈”等后。也有用于状态描写后,多出现在论坛等留言性质的“场所”,如“实习~~~~~”,这也是给状态附加了自由随意的色彩,显得轻松活泼。在这种用法里,符号“~”可单用,也可多个连用。同其他符号一样,数量越多表达的情感越强烈。
此类特殊式用法的符号还有如:“.”,它本是英文标点,或者是数学中的小数点,书面语中跟情态表达无关,但是在网络交流中,却常常被多个连用以表达沉思、犹豫等稍停片刻的情态,有时候也被用于句末,表达意犹未尽状。
不过,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初生阶段都良莠不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优胜劣汰,适者便会生存下来。目前的网络交流中,也有很多滥用符号的情况,表义含糊,匪夷所思。这种用法是没有生命力的,最终也不会存活下去。
八、余论
情态表达在网络交流中的局限给了网民以广阔的创新空间,同时,人们也必须创造出新的情态表达手段,以弥补网络交流的先天不足。具体采用何种手段,则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
(一)受计算机键盘输入的影响,创造的手段必须是用键盘能敲出来的,而且必须方便快捷,这也是受交流的实时性影响。因此,产生了诸如数字、字母表音的手段,一个数字或字母即可代表一个汉字,只需敲击一次键盘;还有重复句子表达强烈情感的手段,这是利用了电脑的复制粘贴功能的便利;还有同一标点连用增强语气的手段,即是利用了电脑输入中按住一个键盘按钮不动即可轻松输出一连串相同符号的便捷优点。
(二)受网络交流平台可视特点的影响,创造的手段需在视觉范围内做文章。因此产生了表情符号和脸谱、动作图片,它们从视觉上给人以直接刺激,能够轻松达到生动形象的表情效果;重复句子表达强烈情感的手段,有时将连续的句子排列成规则图形,借助图形再附加深层含义,图形的使用也是从视觉刺激出发的;标点新用中,相同符号连续使用表达强烈情感以及使用特殊符号表达特殊感情,都是利用了视觉刺激的特殊效果。
(三)受书面语和口语既有的情态表达手段的
影响,新的表达手段会以此为借鉴和参考。因为创新通常都是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于是,人们从已有的书面语中的情态描写语言、口语的声音中借用,如描写语言的直接借用、数字与字母谐音、文字表音等;或者在已有的手段的基础上再加工,如以标点的连续使用表达更为强烈的语气、连续重复同一个句子并排列成规则形状以增强语气等。
(四)受交流群体心理特征的影响,创造的手段必须新颖、活泼。网络交流的主体多为追求个性化的年轻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8年1月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内地网民中35岁以下占79.9%,其中,24岁以下的占近50.9%,而且从职业上来说,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是个活泼、轻松、乐于创新、反传统的群体,有着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心理。他们对语言中原本已有的元素尚且都常常拿来加工,如把“哥哥”称作“gg”,把“妹妹”称作“mm”等。相对于语言中原本已有的元素而言,情态表达手段的创新空间就更大了,如对“~”这一符号的新用以及用现有的简单符号组合成各种表情符号等,这都是完全不同于已有的情态表达方式的大胆创新,并且这些新的表达手段都普遍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
(五)受网络交流平台的共享性和开放性的影响,新的情态表达手段将不断推陈出新。如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所言,共享是创新的助产婆。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发展与丰富,这种创新将层出不穷,同时,年轻人标新立异的心理不会改变,所以,也将会有已经被人用滥的表达手段慢慢淘汰出局。这是网络语言不同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地方。
另一方面,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与平等的特殊的交流平台,为人们舒展感性本能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场合和条件。在这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进行本能的释放,任何言论都可表达,任何手段都可使用。又因为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地张扬真性情的本我,缓冲心理的强大张力,毫无顾忌地反传统反文化,便会不自觉地自发创新,特立独行,追求时尚。反映在语言表达手段上,就是不断地创造新、奇、特的方式方法,表情手段亦然。
网络交流中产生的诸多新颖的情态表达手段大多仍属语言范畴,少数的如表情符号和脸谱、动作图片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只能视为语言交际的辅助手段,或者也可以同肢体语言等相提并论,叫做“副语言”。唯有一类情况特殊,即数字、字母表音的,视为语言还是副语言或是其他,这一问题同字母词究竟是否属于语言的问题一样尚有争议,我们在此暂不做评论。
网络世界日新月异,情态表达手段也与时俱进,并且显示出强劲的势头,不断有新的情态表达手段产生、流行。我们应该以发展的、动态的视角,时刻关注这些新生现象,从中总结出规律来。
注释
①AdelmanBeyond Language,Printice-Hall,1982.
②汪兴富、刘国辉《网络语言“键构符”之“功过”述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7期。
③易文安《网络时尚词典》,海南出版社,2000。
④曲彦斌《计算机网络言语交流中的身势情态语符号探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博枚《试论网络文化的心理代偿功能》,《心理学探新》2004年第4期
[2]常晋芳《网络思维方式——人类思维方式的第五次大变革》,《理论学习》2002年第1期
[3]辜正坤《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批判与语言学新定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4期
[4]张捷、都金康、张兆干、章光日《网上“情绪符号”(smiles)的地理学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通讯地址:102249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在人类交际中,语言信息的交流无疑是重要的,但情态的交流更为重要。因为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① 情态的表达手段有很多,其中有语言手段,如语气词、语气副词、感叹词以及特殊句式等,还有书面语中的描写语言和口语中的语调、重音等音段特征,也有非语言手段,如口语交流中的肢体语言等,也可称作“副语言”。网络语言同样可以使用语气词、语气副词、感叹词以及特殊句式等语言本身就有的情态表达手段,但是却无法使用书面语中的描写语言和口语中的音段特征以及肢体语言,所以相对于书面语和口语来说,网络语言的情态表达手段是很有限的,有人称作“非言语行为缺失”②。
网络交流之初,人们只能依赖于这些有限的语言手段来表达情态。但随着交际的增多,这一弊端必然会暴露出来,新的补偿方式也必然会产生,从而满足情态表达的需要。在网民队伍日益壮大且高度活跃的今天,网络交流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丰富的情态表达方式。这些情态表达方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从各种不同角度加以研究分析,寻找其产生的理据,包括心理的、社会的、网络本身的,甚至哲学的、地理学的。但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适应语言表达需要,弥补网络交流中情态表达手段的先天不足。至于具体产生哪些新的表达手段,则是由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下面我们就这些新的情态表达方式一一进行描写,并分析它们怎样在既有的口语和书面语情态表达手段的基础上产生以及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数字、字母谐音
巧用数字表义已是网络语言中一种很常见的手法,这种手法不限于表达情态。其中表达情态的如“555!”用来谐哭声,从而向对方传达哭泣的情态。
在非汉字区的网络语言里还有字母谐音的情况,如德语区的网民用“XXX”来谐嘻嘻笑的声音,表达微笑的情态;用“HHH”来谐哈哈笑的声音,表达大笑的情态,等等。
数字谐音也好,字母谐音也好,它们都是借助了可书写的、无声的字符来转而传达可听的声音和可见的情态。这种方式简洁,在用键盘说话的网络语言交际过程中,也适应了便捷迅速的要求。数字谐音的方式与书面语的用文字表义表情不同,用数字表义传情,具有奇特新颖的特点,字母谐音也有相同效果。这迎合了占网民多数的青少年标新立异的心理,也是其能够广泛传播的一个原因。
二、文字表音
网络语言为对话性质,交际双方(或多方)你一言我一语,在语言形式上非常接近于口语对话。在实际的口语对话中产生的哭、笑等情态通常不通过语言表达,而是通过面部表情等肢体动作和哭声、笑声来表达。网络语言因受不见其人不闻其声的局限,无法像口语对话那样通过真实的声音和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直接表达情态。书面语中的情态可以通过描写语言来表现,包括拟声词。拟声词虽然是对口语中的声音作出摹状,但由于书面语的作者并不直接参与书中人物的对话,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描写对话,所以拟声词也只是作为描写语言来使用的。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均为对话中的“局内人”,所以无法使用描写语言,因此书面语中常用的描写情态的语言包括拟声词理应都不能使用。但是,现在却出现了大量拟声词用于网络语言的情况。比如笑声“呵呵”“哈哈”“嘿嘿”“嘻嘻”以及哭声“哇哇”“呜呜”等(前面所说的数字和字母谐音的也属此类,只是书写形式有别)等。这是一种在情态表达受到局限的情况下(说话人无法真实地发出有声的笑声或哭声),说话者向书面语借用拟声词来表声从而表情的方法,是表音的手段,间接表情。
网络语言中还有一类文字表音的词语,如“咣当!”“呱唧呱唧”等。“咣当”为晕倒时身体撞物发出的声音,意在传达晕倒状;“呱唧呱唧”为拍手声,意在传达鼓掌状。这类词语也是借用书面语中的描写语言,但与“呵呵”类词语不同的是,它们不是说话人在情态流露中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此时身体动作发出的声音,间接地表达了说话人的情态,作用相当于书面语中的动作描写,而且由于是拟声词,还能给人以口语交流中亲耳听到肢体动作发出声音的真实感,如身临其境。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生动,又新奇幽默,所以很有活力。
三、描写语言直接借用
与声音描写相对,网络语言中还有干脆把书面语中描写动作情态的语言直接拿来用于对话的,如“汗”“狂汗”,这是一种因吃惊或紧张等身体的反应状态,是一种描写语言,但网络语言里却被拿来直接“说”给对方,以此来表达吃惊的情态。
不过这种语言更多地用于论坛等留言性质的“场所”。论坛语言虽与聊天语言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论坛里人们通常不是直接对话,因为听说双方不一定同时在线,说者只是留言。这种留言可以是直接说给发帖人的,也可以是说给所有看帖人的。这就决定了论坛语言比聊天语言具有更多的书面语特点。所以论坛里可以发表长篇大论,但在聊天中通常是不可以的,这与书面语多长句而口语多短句也是一致的。由于论坛语言更偏向于书面语,所以,在论坛语言里可以有直接的动作描写,如“飘过”“路过”“看过”“已阅”“踩踩”等,发言者是告诉大家他看到过这个帖子,但是不发表意见,借用行动描写取得更为形象的效果。再如论坛中有这样的留言:“有这么正的警察啊!!!(擦口水)”括号中的“擦口水”是情态动作描写,以此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说话人吃惊的情态。这种用法的产生是由论坛语言兼有书面语的特点决定的。不过,又由于论坛语言毕竟都是说给其他人听的,广义上来讲还是一种对话,所以,把“飘过”等描写自身行为的动词作为发言内容,仍然有悖常理,从而产生了新奇的效果。
四、表情符号
表情符号指的是用键盘上现有的各种符号拼合在一起形成各种表情的简化形式,所用的符号包括英文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数学符号、英文字母以及一些其他特殊符号,如:^_^(温和礼貌的笑脸)^.^(含蓄优雅的笑脸):- D(开心地咧嘴大笑):- ((生气或悲伤的脸)T-T(双泪长流的哭泣的脸): - 9(舔着嘴笑): - p(吐舌头)=:-((板着脸)=^-^=(脸红了): 0(喊、叫)@-@(高度近视)#:-)(头发凌乱)等等,多达近三百种。有人进一步将其归纳为13类③,可见其非常丰富。
这种表情符号可以简单地勾画出自己的情态,利用网络语言可视的特点,直观地传达情感,形象生动,犹如把自己的面容呈现给对方。此外,它们所构成的脸谱比较可爱,样子又很有趣,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用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个个符号构成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谱,很有创造力,所以广受欢迎。表情符号与象形文字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都是通过描摹实物形状以代替该物来进行交流。这种形象化的手法在人类语言的文字创造中具有普遍性,均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模拟和具象化。也正因此,网络语言中使用的这种简化的脸谱表情符号在各个语言国家和地区都广泛存在,有人称之为“跨时空的网上世界语”④。从这个角度讲,网络语言中的这部分符号甚至优于任何一种普通语言。
五、脸谱、动作图片
除了表情符号之外,还有更为直接、形象的情态表达手段,即脸谱、动作图片。这种图片种类繁多,有各种表情、动作。在对话过程中人们可以拿来代表自己展示给对方,从而传达出自己此时的情态。这种表达方式具有与表情符号同样的情态表达功能,甚至更直观、更细致,不像表情符号只是简单的、象征性的。但由于图片都是网络里有人事先做好的,只是在对话的时候自己拿来一用,而表情符号则是说者亲自用符号一个个拼出来的,所以,图片不如表情符号创新性强。这两种表达手段各有所长,所以都在以旺盛的生命力广泛流传于网络空间。
这种方式和前文所说的表情符号,都是将口语交流中可见的肢体语言转化成文字交流中可见的视觉符号。通过这些丰富的视觉符号,人们同样可以表达情态,只是无法像人类真实的肢体动作那样具体、准确,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模糊性。而恰恰因为如此,这些符号可以加入夸张和幽默的元素,进行艺术加工,从而更能与网络交流轻松与活泼的风格相契合。从这一点上可以说,这两种情态表达手段不仅打破了网络交流中表情手段不足的局限,甚至还产生了超越口语和书面语的效果,内涵更为丰富。
六、重复句子表达强烈情感
表达强烈情感的时候,除了借助于词句意义本身之外,口语中最突出的是使用语调和重音,在音段层上表达,书面语则还是借助于描写语言来表达。这两种重要手段,网络语言的交流中都无法使用,因此,人们想出了让同样的句子连续多次出现,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的方法,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如:
警察终于找到了让人办暂住证的好处了!大家都去办他们又要发财了!
警察终于找到了让人办暂住证的好处了!大家都去办他们又要发财了!
警察终于找到了让人办暂住证的好处了!大家都去办他们又要发财了!
警察终于找到了让人办暂住证的好处了!大家都去办他们又要发财了!
这个例子中两个句子连续出现四次,上下排列整齐,甚至形成一个方形矩阵。这让我们想起了书面语中的反复句,反复句也是同样的句子连续多次出现。但是受书面排版等的局限,书面语里的反复句在形式上不像网络语言这样排列整齐甚至形成某个规则的图形。因此,视觉冲击力就稍逊于网络语言。从这个角度说,网络语言是利用了它的随意性、非线条性的特点寻找到了自己的情态表达优势。
在用排列相同句子来表达强烈情感的基础上,人们还进一步创造出了新的方法:用同一个字或词组或其他语言单位排列组成各种图形,图形中也包含寓意。如,将多个“踩”字拼成一个大的脚印形状,从情态表达上来说,在以“踩”字连用表达强烈的鄙视情感的基础上,又通过一个大的脚印形状再次强化了这一情感。
七、标点新用
网络交流中,表达强烈情感还有一种手段,即连续使用相同的标点符号。网络交流中,人们在书面语原有符号的基础上,使用相同符号连续出现的方法来增强视觉冲击力从而加强相应语气。如:
办了暂住证就好管理外来人口了吗??????????(强烈的反问)
警察从暂住证里,绝对挣了不止几十万!!!!!!!!(强烈的感叹)
问号连续出现加强了反问语气,叹号连续出现加强了感叹语气。符号数量越多,反映出的感情就越强烈。有时候为了进一步再增强语气,还可以多次重复这样的句子,如:
为什么非要吃狗肉呢??????????
为什么非要吃狗肉呢??????????
……
情感的表达除了有强弱之分外,还有种类之分,不同的情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气。语气的表达,除了词句手段外,口语中多借助语调,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语气,从而传达不同的情感信息,如陈述句、祈使句多用降调、疑问句多用升调、感叹句则多是调域扩大等等,表达特殊语气时还可以用曲折调。书面语中则多借助于标点符号。同样使用文字交流的网络语言可以与书面语一样用标点符号来表达不同的语气,不过,标点符号种类很少,而网络交流中又不能像书面语那样再借助描写语言,更不能像口语那样借助丰富的语调。几个有限的简单的标点符号,往往满足不了网络交流中传达更为丰富细腻的感情的需要。于是,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又开辟出新的途径——借用非标点的符号来表达特殊语气或情态,如借用计算机程序语言中的“~”符号,表达特殊情态——自由、随意、轻松、活泼:郁闷啊~~~。呵呵~~。
“~”这种特殊符号在书面语里是不作句子标点用的,原本没有表达语气或情感的作用。在网络交流中,人们用以表达特殊情态——自由、随意等,利用的是“~”这一符号曲线形状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以跳跃、活泼的感觉,以此借喻不受拘束的情态。这种符号多用于感叹句末,包括前文所说的文字表音的“呵呵”“哈哈”等后。也有用于状态描写后,多出现在论坛等留言性质的“场所”,如“实习~~~~~”,这也是给状态附加了自由随意的色彩,显得轻松活泼。在这种用法里,符号“~”可单用,也可多个连用。同其他符号一样,数量越多表达的情感越强烈。
此类特殊式用法的符号还有如:“.”,它本是英文标点,或者是数学中的小数点,书面语中跟情态表达无关,但是在网络交流中,却常常被多个连用以表达沉思、犹豫等稍停片刻的情态,有时候也被用于句末,表达意犹未尽状。
不过,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初生阶段都良莠不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优胜劣汰,适者便会生存下来。目前的网络交流中,也有很多滥用符号的情况,表义含糊,匪夷所思。这种用法是没有生命力的,最终也不会存活下去。
八、余论
情态表达在网络交流中的局限给了网民以广阔的创新空间,同时,人们也必须创造出新的情态表达手段,以弥补网络交流的先天不足。具体采用何种手段,则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
(一)受计算机键盘输入的影响,创造的手段必须是用键盘能敲出来的,而且必须方便快捷,这也是受交流的实时性影响。因此,产生了诸如数字、字母表音的手段,一个数字或字母即可代表一个汉字,只需敲击一次键盘;还有重复句子表达强烈情感的手段,这是利用了电脑的复制粘贴功能的便利;还有同一标点连用增强语气的手段,即是利用了电脑输入中按住一个键盘按钮不动即可轻松输出一连串相同符号的便捷优点。
(二)受网络交流平台可视特点的影响,创造的手段需在视觉范围内做文章。因此产生了表情符号和脸谱、动作图片,它们从视觉上给人以直接刺激,能够轻松达到生动形象的表情效果;重复句子表达强烈情感的手段,有时将连续的句子排列成规则图形,借助图形再附加深层含义,图形的使用也是从视觉刺激出发的;标点新用中,相同符号连续使用表达强烈情感以及使用特殊符号表达特殊感情,都是利用了视觉刺激的特殊效果。
(三)受书面语和口语既有的情态表达手段的
影响,新的表达手段会以此为借鉴和参考。因为创新通常都是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于是,人们从已有的书面语中的情态描写语言、口语的声音中借用,如描写语言的直接借用、数字与字母谐音、文字表音等;或者在已有的手段的基础上再加工,如以标点的连续使用表达更为强烈的语气、连续重复同一个句子并排列成规则形状以增强语气等。
(四)受交流群体心理特征的影响,创造的手段必须新颖、活泼。网络交流的主体多为追求个性化的年轻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8年1月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内地网民中35岁以下占79.9%,其中,24岁以下的占近50.9%,而且从职业上来说,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是个活泼、轻松、乐于创新、反传统的群体,有着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心理。他们对语言中原本已有的元素尚且都常常拿来加工,如把“哥哥”称作“gg”,把“妹妹”称作“mm”等。相对于语言中原本已有的元素而言,情态表达手段的创新空间就更大了,如对“~”这一符号的新用以及用现有的简单符号组合成各种表情符号等,这都是完全不同于已有的情态表达方式的大胆创新,并且这些新的表达手段都普遍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
(五)受网络交流平台的共享性和开放性的影响,新的情态表达手段将不断推陈出新。如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所言,共享是创新的助产婆。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发展与丰富,这种创新将层出不穷,同时,年轻人标新立异的心理不会改变,所以,也将会有已经被人用滥的表达手段慢慢淘汰出局。这是网络语言不同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地方。
另一方面,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与平等的特殊的交流平台,为人们舒展感性本能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场合和条件。在这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进行本能的释放,任何言论都可表达,任何手段都可使用。又因为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地张扬真性情的本我,缓冲心理的强大张力,毫无顾忌地反传统反文化,便会不自觉地自发创新,特立独行,追求时尚。反映在语言表达手段上,就是不断地创造新、奇、特的方式方法,表情手段亦然。
网络交流中产生的诸多新颖的情态表达手段大多仍属语言范畴,少数的如表情符号和脸谱、动作图片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只能视为语言交际的辅助手段,或者也可以同肢体语言等相提并论,叫做“副语言”。唯有一类情况特殊,即数字、字母表音的,视为语言还是副语言或是其他,这一问题同字母词究竟是否属于语言的问题一样尚有争议,我们在此暂不做评论。
网络世界日新月异,情态表达手段也与时俱进,并且显示出强劲的势头,不断有新的情态表达手段产生、流行。我们应该以发展的、动态的视角,时刻关注这些新生现象,从中总结出规律来。
注释
①AdelmanBeyond Language,Printice-Hall,1982.
②汪兴富、刘国辉《网络语言“键构符”之“功过”述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7期。
③易文安《网络时尚词典》,海南出版社,2000。
④曲彦斌《计算机网络言语交流中的身势情态语符号探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博枚《试论网络文化的心理代偿功能》,《心理学探新》2004年第4期
[2]常晋芳《网络思维方式——人类思维方式的第五次大变革》,《理论学习》2002年第1期
[3]辜正坤《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批判与语言学新定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4期
[4]张捷、都金康、张兆干、章光日《网上“情绪符号”(smiles)的地理学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通讯地址:102249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