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紫花苜蓿联合修复效应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es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作为一种低耗高效的新型修复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型生物资源的应用将推动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实验,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ssei FS10-C)、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供试生物,设置添加灭活菌剂-无紫花苜蓿(CK)、添加灭活菌剂-种植紫花苜蓿(A)、接种木霉菌剂-种植紫花苜蓿(TA)、接种木霉菌根瘤菌复合菌剂-种植紫花苜蓿(TRA)4种处理,探究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对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及其微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培养,微生物不仅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而且在紫花苜蓿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了土壤中PAHs降解率。TA处理中紫花苜蓿生物量增加了5.88%,而TRA处理进一步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其生物量增加了11.15%;A、TA和TRA处理下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分别为17.02%、25.62%、32.93%,显著(p<0.05)高于处理CK(5.67%)。此外,接种菌剂处理(TA、TRA)对土壤中高分子量PAHs具有更好的降解效果,A处理土壤中4-、5(+6)环PAHs的降解率分别为18.13%、24.74%,TA处理为21.41%、28.34%,而TRA处理则为21.29%、30.11%。同时,紫花苜蓿能够通过其根际效应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相较于CK处理,A、TA、TRA处理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3.20%、34.58%、32.65%,A、TA、TRA处理AWCD值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CK。通过木霉、根瘤菌与紫花苜蓿联合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PAHs,而且能够恢复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多样性和稳定性。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修复手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结合合作学习与新课程关系,针对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使合作学习趋于理性,富有实效。从而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
期刊
对邯郸学院夏青传媒学院近几年的影视传媒工作室特色学业团队进行经验总结,提出了影视传媒工作室特色学业团队建设模式,并对夏传影视传媒工作室特色学业团队建设成果进行了介
<正>近些年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不少专家学者开出的应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竞争的重要良方。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创新性人才培养等提法也不时出现在论文、巨著或政府文件中。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运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
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基准利率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二十国金融集团要求金融稳定委员会对全球市场基准利率和相关监督改革计划的情况进行梳理,促进各国之间相互协调。因此,
文章从探究前、探究中、探究后三个方面谈了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探究前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探究中组织学生设计多种探究方案,发
摘要: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文章探讨了激发和培养他们化学学习兴趣的一些具体措施,以期能够按照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内高班;化学;学习兴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2-002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