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藏,以肾为先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认为,肾具有“藏精、主骨、生髓”作用,肾气盛衰决定着人体先天禀赋好坏、生长发育迟速、脏腑功能强弱等,故将肾称作“先天之本”。二人体肾气虚弱、精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腰膝酸软、体虚乏力、耳呜脱发、骨质疏松、夜尿频多、性欲衰退、不孕不育等表现。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冬季属水,对应的脏腑为肾,主封藏,是养肾的最佳时机。
  饮食起居,调神护肾
  ·饮食调理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过食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因为这类食物极易增湿生痰,阻滞气机,从而造成痰气郁闭化热,耗伤肾阴。平时可适量食用具有温肾壮阳或滋补肾阴的食物,如黑芝麻、黑木耳、大枣、枸杞子、山药、阿胶、核桃、虾仁、海参、乌鸡、韭菜及坚果类等。
  ·适度日晒冬季气候寒冷,多晒太阳有温肾壮阳之效。《老老恒言》中说:“日清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壮人阳气,极为补益。”背部有很多重要穴位,适度日晒,有助散寒温阳。
  ·节制房事节欲保精是养肾抗衰的重要一环。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则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强壮,健康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天。节欲保精对于中老年人尤为重要。
  ·调畅情志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肾精亏虚可致肝血不足,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调畅情志、放松心情,有疏肝益肾之效。
  药食结合,辨证调理
  1 脱发——肾精不足
  【症状】头发脱落稀少,发色无泽或早白,伴腰膝酸软、遗精、耳鸣等。
  【治法】填精补肾,固发防脱。
  【常用药物】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牛膝等。
  【食疗药膳】平素饮食可适量食用黑木耳、鲈鱼、栗子、海参、芡实、黑豆等食物。
  怀山枸杞粥:取怀山药50克,枸杞子10克,芡实30克,大米50克,共煮粥,时常服用。
  2 头晕耳鸣——肾阴不足
  【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尿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
  【常用药物】药用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石菖蒲、磁石等。阴虚内热者可加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菊花等。
  【食疗药膳】平素饮食可适量食用糯米、绿豆、藕、银耳、豆腐等食物。
  虫草参冬老鸭汤:取老鸭1只,北虫草50克,沙参30克,麦冬30克。浸泡沙参、麦冬片刻后装入小纱布袋。将老鸭剁块、飞水、油锅爆炒后入料酒,炒出香味。放入装有中药的纱布袋及北虫草,一起小火微煲,直至酥软,调味后食用。
  3 体虚乏力——肾阳亏虚
  【症状】神情倦乏,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细沉。
  【治法】温补脾肾,行气化水。
  【常用药物】药用人参、白术、甘草、干姜、桂枝、泽泻等。若下肢水肿、小便短少明显者,可加川牛膝、车前子。
  【食疗药膳】避免过食生冷。平素可适当食用韭菜、莲子、芡实等。
  芡莲韭菜粥:取新鲜韭菜30~60克切小段,与芡实30克、莲子30克、粳米60克共煮粥.加盐调味后食用。
  4 尿频尿多——脾肾气虚
  【症状】尿频,夜间尤甚,或伴神疲乏力,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淡胖,边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常用药物】药用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莲子肉等。腰膝酸软明显者,可加淫羊藿温补肾阳,熟地黄补益精血。
  【食疗药膳】平素可适量食用薏苡仁、山药、淡水鱼、大蔥、花椒、洋葱等食物。
  怀山芡实猪肉粥:取怀山药50克,芡实30克,猪肉25克,粳米60克。将芡实提前浸泡3小时,猪肉切丝,加少许油、盐炒香,放入生姜2片,砂锅慢煲,待熟烂后食用。
  腧穴按摩,健骨益肾
  1 按摩腰背
  【操作】将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发后,在腰部上下推揉,至有热感为宜。早晚各1次,每次约200下,可补肾纳气。
  【功效】防治中老年人因肾虚所致的腰酸背痛等症。
  2 按摩肾俞穴
  【操作】双掌搓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反复拍打3~5分钟,或直接以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
  【功效】温补肾阳,对改善肾虚腰痛、耳鸣等有一定作用。
  3 按摩太溪穴
  【操作】以对侧拇指按揉太溪穴(足内躁后方,内躁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每次5分钟左右。
  【功效l补肾、疏肝、明目,对肝肾亏虚造成的失眠多梦、头晕眼花等有一定防治作用。
  4 按摩关元穴
  【操作】将掌心搓热,轻轻放至小腹上,以关元穴(脐下3寸)为圆心,顺时针摩腹3~5分钟。
  【功效】补益元阳,温补下焦。对女性痛经、闭经,男性遗精、阳痿等有一定防治作用。
  5 按摩涌泉穴
  【操作】按压足心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足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或用拇指指腹从足跟推向足尖,每次3~5分钟。
  【功效】补益肾精,适用于肾精亏虚造成的神经衰弱、精力减退等。
其他文献
肺吸虫:寄生于醉蟹、溪蟹、蝲蛄  人感染肺吸虫囊蚴(感染期幼虫)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生食溪边活蟹、蝲蛄(俗称“大头虾”),这是肺吸虫病流行地區患者的主要感染方式;二是生食用米酒或盐腌后制成的“醉蟹”。  人感染肺吸虫后,急性期可持续1~3个月,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腹痛、腹泻、发热等,重者可出现胸痛、咳嗽、气促、肝大及荨麻疹。慢性期临床表现复杂,以胸肺型最常见,主要症状为咳
颅脑创伤是外部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脑组织等结构损伤。鲜为人知的是,颅脑创伤是44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病因,且患者大多为青壮年,可谓家中的“顶梁柱”。颅脑外伤后的幸存者可残留躯体运动、认知、情感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重型颅脑创伤,致残率超五成  我国的颅脑创伤患者中,50%以上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约25%的致伤原因为坠落伤、跌倒,其余原因有暴力袭击、体育
止咳药种类很多,其中一种是含有可待因或罂粟壳的中枢性止咳药。一些人担心服用这类止咳药会成瘾,不敢使用。其实,含有可待因或罂粟壳的止咳药具有较好的镇咳作用,只要在正常剂量和规定疗程下使用,是不会成瘾的。  可待因:镇咳作用强而迅速  吗啡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咳嗽,具有较好的止咳作用。由于副作用太多,吗啡本身并不适合作为止咳药使用。科学家在吗啡的分子结构上进行改造,制造出了可待因。可待因是阿
“要是没有洪专医生,我现在肯定得胃癌了。”这是母亲经常念叨的一句话。  割而复长的息肉,让全家人担忧  几年前,外公因癌症去世,舅舅被查出胃癌晚期,全家笼罩在一片阴影中。想到母亲平日里总提到胃部不舒服,我立刻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她的胃里长满了息肉,随即医生便实行了手术割除。  可是2年后,母亲的息肉如同“雨后春笋”般疯长,割得快,长得也快。半年不到,息肉又长满,而且越来越严重。原本性格开朗的她
胃痛即胃脘部(上腹部近心窝处)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由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引起。  实用“效穴”,止一痛效果好  中医认为,疼痛的发生或由于脏腑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或由于脏腑经络失养,“不荣则痛”。而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通过刺激腧穴可使气血畅通而疼痛自止。胃痛发作时,不妨试试按揉腧穴来缓
《壶说健康—— 壶为媒 说健康》将紫砂壶设计取材与人体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设计思路与人体器官、脏腑相对应,读者通过观察紫砂壶,可大致了解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相对应的健康预警信号。壶说健康  之初壶,以女性乳房的外形与结构为元素设计制作,描述女性乳房之结构,借以表达乳腺健康和预警信息。乳房是哺乳、养育生命的器官,又与女性的体形美相关。之初壶为土黄色,壶盖与壶把稍低,壶嘴短,壶把为婴儿形态
生活实例  5年前,老刘被诊断为糖尿病,平时口服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治疗,空腹血糖保持在7~8毫摩/升。因为工作繁忙,老刘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心想等退休后再调养也不迟。今年,老刘退休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肥。一天,老刘早早地来到公园锻炼。跑步过程中,他突然全身冒冷汗、手脚发抖、意识模糊,差点摔倒在地。幸好公园里人多。路人见状,立即将老刘搀扶至座椅上,喂了些甜饮料,他才渐渐恢复过来。  低血糖,
谣言一:小朋友是不会患高血压的  辟谣:儿童高血压已不鲜见。  分析:近年来,小胖墩越来越多,再加上高盐、高脂饮食的影响,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步升高。不过,儿童高血压的知晓率和受重视程度都比较低,绝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孩子的血压状况,也没有意识到儿童高血压的危害。兒童时期持续性高血压会对血管、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家长应引起重视。谣言二:乳牙迟早要换,坏了没关系  辟谣:乳牙环了也
刘嘉湘,全国第三枇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刘嘉湘语录  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学习和努力工作。多与年轻人交流,多和社会接触,多接触新知识,可以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对于延年益寿非常重要。  刘嘉湘教授是“扶正治癌”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对于养
目前,我国约有高血压患者2.45亿人,但知晓率仅为50%左右。也就是说,还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患病率成倍增长,上升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70年来,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仅为5%左右,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高血压并不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20世纪70年代,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仅为7%左右,上升幅度不大。20世纪90年代,我国成年人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