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笋坝墓地出土巴蜀符号探析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冬笋坝墓地56件出土战国时期器物上的60种巴蜀符号进行了整理归纳,并与临近的巴蜀文化墓地出土的巴蜀符号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冬笋坝墓地出土巴蜀符号在种类上与峡江地区的巴人区出土巴蜀符号具有较多的共性,同时也有突出的自身特色.冬笋坝墓地与涪陵小田溪墓地、开县余家坝墓地、云阳李家坝墓地、宣汉罗家坝墓地之间关系紧密.同时,据冬笋坝出土铜器符号的组合来看,其与成都平原交通与文化联系是紧密的,文化上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冬笋坝墓地居民在巴蜀文化交流的廊道上起着重要的联接作用,但不是战国中晚期阶段巴人的中心性聚落.
其他文献
乡村环境治理非正式制度通过生态文化激励、社会资本约束、社会舆论引导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支撑,能够为塑造村民环境友好行为、协调环境利益冲突、优化合作治理生态环境、提升环境制度运转绩效提供有力保障.传统非正式制度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较大变迁,引发乡村环境破坏行为约束乏力、环境纠纷和对抗性冲突增多、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相对困难、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执行绩效较低等治理困境.为从根本上优化乡村环境治理,加快新时代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培育传统优秀生态道德与现代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的乡村生态文化、重塑乡村社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