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PCR技术从大豆品种吉林43基因组DNA中分离到大豆β-伴球蛋白α-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BCSP489),对此片段采用TAIL PCR技术进一步延伸,获得了启动子片段B(;SP666。序列分析表明,在启动子片段BCSP666中含有多种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所特有的序列元件,如A/T富含序列元件、RY重复序列元件、AGCCCA序列元件、TACACAT序列元件、ACGT序列元件、E盒等。据此推测该启动子片段具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活性。以该片段构建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BI121-666,以Floral Dip方法转
其他文献
应用完全双列杂交的遗传设计,以5个各具特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收获指数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指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和反交(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
利用大麦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RT—PCR分析技术,对簇毛麦的抗白粉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基因芯片杂交试验获得了抗病簇毛麦非诱导叶片、抗病簇毛麦和感病突变体经
利用2套同核异质的K、V、T、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胞质效应。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
由核基因编码的叶绿体前体蛋白能否正确定向和转运到叶绿体,对叶绿体的功能十分重要.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豌豆的cDNA表达文库,分析检测与Rubisco小亚基前体蛋白(preSSU)相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可以为植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重要信息。与玉米相比,水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利用72对SSR引物对我国47个杂交籼稻骨干亲本进行了
单染色体分离、扩增和克隆技术对植物的遗传研究(尤其对那些遗传研究基础薄弱的植物而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用玻璃针显微分离法成功分离出长果种黄麻(Corchorus olitor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首次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地上地下不同器官干重对比叶面积的影响,并建立了华双3号抽薹期SLA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硼
2001—2003年,利用我国唯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0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0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水稻品种武香粳14颖花分化和退化的影响。FACE
在大田条件下,以豫麦49(Tritictun aestivurn cv.Yumai 49)为试材,研究了开花期外施0、0.1、1.0、10.0μg/L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