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情境结尾“五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公众认可的好文章,从布局谋篇上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一堂教师公认的好课亦是如此。课的“凤头”,即教学内容的导入,我们认同创设问题情境的做法。当然,创设的情境要真实,有挑战性和数学味,能切入主题。课的“豹尾”,即教学内容的总结,一定要引起师生的共鸣,形成教学高潮。那么,以数学情境作为课的结尾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一、对话式情境——画龙点睛
  
  在课堂总结时,教师一般以谈话的方式来结束新课,常问的问题有:通过这一节数学课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获得什么体会?……千篇一律的问答,是很难形成教学高潮的。其实辅以教学情境,应用对话的方式总结新课,亦可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轴对称图形”一课的课尾,教师可这样设计:
  师:中华人民心灵手巧,看,这就是剪的喜字图。(多媒体先动态展示剪一个喜字的过程,再逐一展示其余五个精美的喜字图案)
  师:这些喜字美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1:很美,因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生2: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美的特点。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生3: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
  生4:折痕就是对称轴。
  生5: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6:轴对称图形看起来很舒服、很匀称。
  师:大家说得多好呀!看来数学之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优美的喜字图和悠扬的音乐声中,师生情谊交融,互相交流,既总结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又欣赏了轴对称图形的美。
  
  二、解惑式情境——首尾相应
  
  结合新课的内容,以设问的方式创设情境也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常见的做法是:课始结合新课的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课尾利用掌握的新知,解决课始问题,并总结和提升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情境串联设计,首尾相应,浑然一体。例如“可能性”一课的情境设计如下:
  课始,多媒体播放“阿凡提”动画:……巴依老爷说:“很简单,把这一口袋的金币往上一抛,如果落下后都是正面朝上,那这些金币就是你的了。”阿凡提想了一想,说:“你先把金币给我。”只见阿凡提把袋子里的金币倒出来,捣鼓了一会儿,阿凡提向上抛金币了。此时,画面戛然而止。
  师:同学们,这些金币落下来后是否都能正面朝上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揭开这个谜底。
  ……
  师:最后,让我们回到“阿凡提”的故事上来。巴依老爷要求阿凡提把袋中所有的金币往上一抛,落下后必须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阿凡提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生1:不能。因为这么多金币落下后不可能每一个都是正面朝上。
  师:按这样的想法,阿凡提是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那就眼看着巴依老爷拿走金币吗?
  生2:不,阿凡提很聪明,他会想到办法的。
  师:那阿凡提会怎么做呢?(生沉默)联系这节课的知识想一想,要使金币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除非这些金币没有什么?
  生(齐声说):没有反面,两面都是正面。
  师:对,阿凡提就是这样做的。他将金币的两个反面互相粘住,往上一抛,落下后一定是个个正面朝上。
  全课以解决阿凡提抛金币的问题情境为线索,学生经历了生疑——探索——解惑的过程,会用“一定”、“不一定”和“可能”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三、悬疑式情境——承上启下
  
  我们知道,评书演员会在评书的尾声处留下悬念,激发听者继续往下听的欲望。其实,艺术是相通的,在数学课尾处,教师也常常设计悬疑式情境。因为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的应用范围,发展思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下节课学习的内容,留下思辨性的问题,做好铺垫。例如“确定位置”一课的课尾是这样设计的: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电影院里找座位的活动,根据电影票上几排几座就能找到相对应的位置。下面,让我们进入蓝猫影院。
  蓝猫:同学们,我们来玩一种新游戏——摆图形。请同学们将☆按“第几排第几个”的要求摆到方格纸上相应的地方。
  生按要求独立操作,并检查。
  师:看看摆出的图形像什么?
  生1:像吃饭的小勺子。
  生2:像天空中的北斗七星。
  师介绍北斗七星的知识:不同的季节,北斗七星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出示图片)这是夏季星空中看到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斗勺”的外侧有两颗星,把它们连起来,然后向外延长5倍,你就能看见一颗亮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极星。它位于地球的什么方向?对人类有哪些作用?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和整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下节课学习“认识方向”时再进行交流。
  按“第几排第几个”的要求贴北斗星图,已经从生活中的确定位置上升到直角坐标系的雏形,抽象了本课的知识重点。课尾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应用式情境——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内部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是由一个个知识点连接成的网络体系。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础图形、基本数量关系式等,是支撑数学大厦的基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本质上引领学生理解这些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然后才能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在这些课的课尾,可通过应用式情境,促使学生完善意义上的建构。例如“素数和合数”的课尾设计:
  师:下面,我们来猜数。同学们先在心中想一个熟悉的数,然后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介绍它,最后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行吗?
  生1:我家的门牌号码是100以内最大的素数。
  生抢答:97。
  生2:我让同学们猜个数:它的百位和十位上的数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个位上的数是合数,并且是最大的一位数。
  生3:这是火警电话119。
  ……
  师:同学们喜欢玩猜数游戏吗?课后可以继续玩。你们每人都有个学号,每个学号就是一个数。先请学号是素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起立。××同学,你为什么不起立呢?
  生4:我是1号,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师:好的,请你也起立,下课。
  素数和合数是数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理解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关键是要理解概念的本质,灵活应用。而课尾的练习综合性强,趣味性浓,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五、游戏式情境——乐在其中
  
  计算教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的特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教学方式和练习形式相对单一。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爱玩、爱动、喜新奇,所以在计算教学的课尾,可以设计游戏式情境。这样,不仅达到了计算练习的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10的分与合”课尾的设计:
  师:下面同桌合作,让我们来做个“快乐搭档”的拍手游戏。
  示范:
  生1:我拍3。
  生2:我拍7。
  合:3与7合成10。
  学生合作完成游戏。
  师:在玩游戲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生3:要按10的分合顺序做拍手游戏。
  师:还记得课始时,魔术师做的小魔术吗?小魔术的窍门是……(生:10的分与合)同学们真棒,就让我们跟着魔术师来唱儿歌吧。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合成一双手。
  师:课后,可以自己编首儿歌,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拍手游戏、唱儿歌是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加深记忆,达到熟能生巧的教学目的。
  情境教学结尾五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其目的不仅是制造教学高潮,更关键的是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情境,引领学生学会反思,达到总结、活用、拓展、提升、启智的目的。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课结尾的方式有很多,适合教材的、适合学情的才是最好的。
其他文献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保障型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省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以马克思
春季是兔配种、繁殖的黄金季节,为促使母兔发情,接受配种,提高繁殖能力,下师介绍几种简易催情方法。1.人工催情法。①挑逗、引诱。当母兔不发情或拒绝交配时,可将母免放入公兔笼内,
板蓝根。板蓝根种予超过2年的种子不发芽,即使有一小部分发芽,过不多久也会死亡,因此应购买新种子。一般新产的板蓝根种子外皮蓝黑色,光泽度好、发亮,清香味较浓,用手剥开外皮,内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