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刍议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y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随着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等因素变动而变化。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目前理论界尚无统一的定论。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流行的说法有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应该说,各种说法都有其科学的地方,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已。
  一、关于股东权益最大化
  以上市公司为代表。公司股东以个人股东居多,这些个人股东不直接控制企业财权,只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职业经理的报酬也与股票价格密切相关,因此,股票市价成了财务决策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而股东权益也是通过股票的市价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股东权益最大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
  事实上,股东权益最大化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股东权益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而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仅包括公司经营业绩,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理财环境,因而带有很大的波动性,致使股东权益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标准和统一衡量的客观尺度。其二,经理阶层和股东之间在财务目标上往往存在分歧。其三,股东权益最大化对规范企业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
  二、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或长期稳定发展。
  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营造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和责任心;第三,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第五,严格产品质量管理,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以上利益相关者都可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董事会直接任免企业经理甚至财务经理;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人力资本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款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
  那么什么是企业价值?通俗的说,企业价值就是企业值多少钱。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企业总资产价值,即已形成的价值;另一种是指企业的潜在获利能力。我认为,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情况下,后一种看法更为科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代价,不仅考虑该商品的成本是多少,而更看重该商品将能带来的报酬。在财务管理的概念中,企业资产的历史成本,属于沉落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我们更关心的是未来现金流量。
  三、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其目标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发展企业本身的同时,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需要牺牲部分企业利益。并且,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来确定“股东权益”。把“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既不合理,也缺乏现实可能性。而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则显得更为科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较好选择,应是使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当然这一想法只是我个人的一个初步设想,在实际中的实行也有很多欠考虑的地方。我们的任务就是探索出在目前条件下既切实可行又能发挥作用的财务管理目标。
  (作者单位:陕西黄延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其他文献
国庆节前夕,西铁文化艺术研究会一些同志到大连辽宁省军区第二干休所对仰慕已久的战士作家高玉宝同志进行访问,受到了高玉宝同志和夫人姜大姐的热情接待。高玉宝同志虽然七十八岁了,但身体健康、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思维敏捷,适逢他上午参加会议回来,明日又要到北京电视录像的短短下午时间,放弃休息和陕西客促膝长谈。  他家会客室里挂着几幅他和中央领导人及在一个学校作完报告被学生簇拥在中间的照片,充分说明党和国家领
期刊
一、我国产业融合的产生与发展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随着近年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为人们所关注的.但产业融合的现实存在却是早已有之.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BPM从来没有真正的像其他企业管理软件那样大肆宣传过,但是越来越多的独立IT评论家认为,未来一到两年中,BPM在企业中大规模应用的兴起是必然的.
管理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美国。我们国内以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但时至今日,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似乎陷入了困境,对这个舶来品我们的国人有着疑惑、渴望和焦虑的复杂感情。理论家的茫然和企业文化理论本身的模糊,带来了实业界思想上的混乱和实际操作中的茫然无措。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认识上的问题    1、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作为根植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现象,
产品概念创新营销的内涵    产品概念创新营销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概念营销的—种营销理论模式。它是指企业将其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与消费者的需求( 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在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上,通过推出—个特定的新奇概念,借助大众传媒向消费者传播产品所包含的时尚观念、文化情愫、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生活的积极影响,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使其萌发对产品需求的—种营销模式。它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