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特别保护区体系:现状、问题与建议

来源 :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mzho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南极变暖、海冰融化、生态系统变化,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南极生态环境保护正面临巨大挑战.在国际社会积极推动下,南极特别保护区已经从单一保护区发展为多类型保护区体系.目前,已有16个国家选划72个保护区,其中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与智利占主导地位,主要覆盖南极半岛与罗斯海维多利亚地地区,并通过发展南极保护生物地理区技术作为保护区的重要识别工具.然而,南极特别保护区体系仍然存在着总体发展进度减缓、保护区信息管理混乱、覆盖率偏低、代表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履行南极环境保护职责为重要前提,加强南极环境保护科学合作为有效途径,积极应对南极气候变化为科学挑战,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南极海洋空间规划为发展方向的综合建议,期望推动南极特别保护区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以实现南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其他文献
泥炭地是重要的沼泽湿地类型,提供固碳、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侵蚀、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排水、开垦、过牧和基础建设等强烈的人为干扰,全球泥
天然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对评估沿海地区碳收支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利用静态箱法测定了该地互花米草(Spartina
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会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本研究以双酚A(BPA)为目标污染物,用采自吉林省朝阳坡、公主岭、榆树三地的农田表层土壤,采用等温吸附实验和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