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碱地柿子走出盘锦,走向全国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z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都要靠人才。只是,曾几何时,辽宁乃至整个东北三省人才外流严重。“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戏词,曾经是辽宁人才外流写照。
  随着辽宁省经济形势不断回暖,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这片热土正成为企业和人才回流地。那些曾经南飞的“大雁”,经历锻炼与磨砺,如今逐渐回归,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盘锦菜根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佳明,就是在乡村振兴中人才回流、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的代表。

将碱地柿子做成盘锦特色农产品


  出生于1995年的郭佳明,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农业科技一家公司找到了对口工作。一年后,因为业绩突出,他被晋升为公司广东区域经理。
  在广东,他开始留意沿海城市农业发展,这里农业发展速度、效益,规模都让他大开眼界。他想起家乡盘锦,这几年全力推进城市转型的同时,乡村振兴之路也走得既稳又快。结合工作经历以及发展大势,他感到农业市场未来大有可为,随即萌发回乡创业的想法。
  郭佳明先做了调研,“虽然现在年轻人创业喜欢互联网,可是我更喜欢实业。经过市场研究,我决定做碱地柿子”。郭佳明说,“碱地柿子就是西红柿,因为是种植在含碱量比较大的盐碱地上得名。我知道有这种西红柿是2010年左右,因为口感好、营养丰富,这几年挺受欢迎。我很看好碱地柿子种植”。郭佳明觉得碱地柿子是好产品,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家乡农民并没有掌握好碱地柿子种植技术。他期待通过现代科技力量,改变碱地柿子的产品地位。



  郭佳明和家人说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他的父母一直从事农业科技方面工作,看好农村未来发展,特别支持郭佳明创业想法,“只有爷爷一开始不太理解,他当了一辈子农民,觉得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离开土地,结果又回来种地。”郭佳明说,“不理解的还有周围村民,有人和我父亲说,你让儿子回村种地,这不是把儿子往火坑里推吗?”在爷爷和村民们不解的目光中,郭佳明辞去大城市的工作,返乡创业。
  亲友支持,加上他自己攒下的工资,以及当地政府的惠农贷款,郭佳明筹集启动资金,在田家镇大堡子村棚菜区新建一座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高档全自动智能多功能大棚,作为公司生产示范基地。2016年9月,盘锦菜根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大堡子村位于盘锦大洼区,是大辽河、辽河淤积退海滩涂发育形成的滨海平原,无山无岗,地势平坦。这里属温带亚湿润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农业产业基础比较好,地理位置适合碱地柿子生长。
  碱地柿子营养丰富,口感好,之前之所以没能走出盘锦,是因为散户种植,成熟后的碱地柿子有大有小,商品转化率不高。如何实现碱地柿子高质量增产,是郭佳明刚创业就开始思考的。虽然之前没有创业经验,但他清楚,一个公司想要走得好,走得稳,产品是关键。
  郭佳明开始产品攻坚,他常常起早贪黑,凌晨两三点就起来去柿子地,大棚内温度很高,他常常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天天蹲在柿子地里研究怎么通过科学种植提高果實商品率。他一边看书自学,一边向专家请教交流。
  郭佳明爱动脑筋,盘锦大米因为口感好而闻名全国,他就开始琢磨,盘锦大米有丰富的锌镁等微量元素,如果把微量元素引入碱地柿子的栽培呢?在盘锦大米启发下,他配制使用添加硒、镁、锌、钾、钙、硅等微肥技术。他还从苇塘里运来腐质土,实行客土盒栽农艺,苇塘土由苇叶腐烂后沉积多年形成,无任何农药残留和污染。


2018年7月,郭佳明给农民培训碱地柿子种植技术

  在给碱地柿子提供理想土壤肥料基础上,郭佳明又开始琢磨滴灌技术,每一次灌溉都记录好相应的肥水量,经过多次摸索,得出每株碱地柿子上水量,精确到毫升,昼夜温差控制在15℃-20℃。他还将现代科技引入种植中,全程电脑智能控水,使用补光控光技术,让柿子得到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在碱地柿子大棚里的日夜劳作,郭佳明对每一个阶段的柿子苗变化都了然于胸。辛苦付出没有白费,到了秋天,郭佳明培育的碱地柿子果实商品率高达85%,酸甜可口,成色喜人。
  郭佳明也将自己在大棚中观察培育柿子的过程写成一篇文章:《盘锦碱地柿子种植技术规程》,因为具有较强的科技含量和指导意义,被盘锦市科协推荐为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当农业遇到现代科技


  郭佳明天性要强,要做一件事就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最好。创业更是如此。他知道,返乡创业并不容易,但越不容易的事情越意味着更要去做。创业伊始,郭佳明对公司未来发展就有着清晰规划。他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碱地柿子生产、教学、科研、网销一体化的新型模式的现代农业科技公司。“现在科技发展了,农民也不应该是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充分利用科技力量,让农产品种植紧跟时代,是新生代农民的责任。郭佳明坦言,他在计划创业时,并没有考虑时下热点的互联网项目,他更愿意去做实实在在、可触可感的产品,但他确立了碱地柿子项目后,也愿意带着产品去拥抱互联网,让科技服务于农业发展。


2020年4月,郭佳明诊断小柿子病虫害

  2017年,大洼区5G网络信号全面覆盖,郭佳明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他在自家大棚里示范,利用5G和物联网技术建成适合机械化作业、可以远程控制的现代化种植模式,种植效率大大提升。
  同样在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第98号批准公告,正式批准盘锦碱地柿子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盘锦碱地柿子成为继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盘锦河豚等之后,盘锦的第五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这对我们盘锦菜根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是特大喜讯,也是对我们‘盘锦碱地柿子’的肯定和认可。”郭佳明很高兴,“对扩大家乡盘锦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快促进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销售平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采用网上购买。郭佳明和创业小伙伴们也线上线下齐发力,直播卖柿子。创业小伙伴觉得郭佳明平时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形象又不错,建议他做主持人,他试了几次,笑着说,“平时在底下和大家伙儿玩挺放得开,做直播时好像有点不得劲儿”。不爱做主播的他也并不打算放弃这块阵地,或许有一天他会习惯网络直播,或许会培养自己公司的碱地柿子主播,一切皆有可能。
  他愿意挑战舒适区。他说,唯有挑战舒适区,才能带来更快速的成长。“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我们地方特色,让合作社的产品走出去,走出辽宁,走向全国。”

和乡亲们一起走向共同富裕


  如今,郭佳明创业之初规划的集生产、教学、科研、网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已初具规模,除了有菜根堂农业科技公司,郭佳明还成立大洼区菜根堂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盘锦市菜根堂农业技术培训学校。目前合作社有300余户名会员,每年分发200多万株苗,辐射带动周围农民种植碱地柿子,并为农户免费提供土壤水分检测、农产品统一分拣。


2021年4月,郭佳明带领农户参观碱地柿子种植基地

  郭佳明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与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技术、人才,创建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截止目前,学校已经免费培训一千多人次,为农户答疑解惑,提供农业技术交流平台。他利用空余时间阅读农业技术教学的书籍,不断拓宽视野,在农业技术培训学校讲台上,他是侃侃而谈的郭老师,将他在种植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倾囊而授。对合作社中的农民,从翻地选种到盖膜育苗,从浇水施肥到病虫害防治,从日常管理到高产保收,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他都和科技技术人员服务到村,入户入大棚,手把手给菜农教技术,实地示范教经验。
  他还参与制定检查指导、日常管理与科技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产品规模化与产业化。
  实践出真知,郭佳明团队与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共同对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监测和分析总结出的《全国农田氮磷全面源污染检测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农民们也实实在在获益。合作社成员们在种植碱地柿子过程中,增产增收,也增加了笑容。
  2019年,郭佳明被共青团中央和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屈指算来,他这几年获得的荣誉真不少,有辽宁省青年创业大赛现代农业初创组一等奖;盘锦市第一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盘锦选拔赛暨盘锦市创业创新大赛优胜奖。同时,他也是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协会理事、辽宁省SIYB创业培训师、沈阳工学院客座教授、盘锦市五一劳动奖章、盘锦市五一劳动模范、盘锦市青年五四奖章得主。


郭佳明(左四)和创业小伙伴

  他更获得了大堡子村村民认可,成为大洼区委挂职团委副书记,“看到大家认可,政府支持,爷爷也能理解我了。”回忆创业五年来的历程,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他一向不爱说困难,比如第一次接到大订单,就遭遇退货;曾经信誓旦旦的合伙人后来退出等等。“创业遭遇的挫折远不止于此,但很多困难走过去了”,郭佳明觉得再说也没什么意义。每次挫折都会带来成长,他更愿意看到成长。
  打不倒,反而让人更强大,这并不是心灵鸡汤,唯有实实在在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其中滋味。一次又一次应对危机,郭佳明也练就“十八般武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如今,郭佳明的菜根堂农业科技公司也成为吸引年轻大学生回乡的创业基地。公司在职员工中一半是大学毕业生。
  “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完备,新技术也有用武之地,靠科技种田可以带动乡亲们致富,这样农村才更有希望”。郭佳明说,“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年輕人”。
  对于未来,郭佳明充满信心,“我们这里老话说,盖房子要搭房梁,也要有四梁八柱。公司运行也是,以前我既当房梁,也当四梁八柱,今年我要寻找公司的四梁八柱,让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进来,一起把碱地柿子事业做大,让碱地柿子走出盘锦,走向全国。”
其他文献
由于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起病隐匿,大部分病例都是在妇科被发现.近6年中,我院消化科及肿瘤科通过临床资料总结、剖腹探查及腹腔镜检查,诊断了7例原发性腹膜癌.现通过临床分析和讨论,使临床医师,尤其是消化科医师对原发性腹膜癌这一少见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期刊
翡翠般的印度洋海水,静静注视着中斯两国建设者有序辗转于大海与陆地两岸。位于科伦坡繁华地标——加勒菲斯绿地广场不远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自2014年动工后,引起各界关注。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斯里兰卡政府将其誉为“希望之城”。该项目预计占地面积269公顷、开发周期约为25年,属于大型海上新城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亚商业、金融中心和休闲旅游中心,截至2020年底,项目一期水工工程已全
目的 通过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动物模型肝脏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活化诱导凋亡(AICD),了解PBC模型小鼠的免疫耐受情况.方法 聚肌苷酸胞嘧啶核苷酸(polyI:C)5 mg/kg剂量注射C57BL/6小鼠建立PBC模型,分离肝、脾淋巴细胞并纯化CD4~+T淋巴细胞,然后以M2蛋白及刀豆蛋白A(ConA)结合抗-CD3刺激细胞增殖及AICD,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及信
患者男,42岁,上腹部隐痛,腹胀伴反酸烧心5个月余,疼痛无规律,无放射痛.外院胃镜示胃溃疡,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规律治疗1个月后症状无明显缓解.PET-CT检查提示,胃窦部胃壁增厚,荧光染色增强,怀疑胃癌可能.为进一步诊断来我院行胃镜检查.胃镜术中所见:胃壁增厚,胃腔略缩小,蠕动减弱,胃体大弯有中等量食物残留.胃窦小弯偏后壁见多处浅溃疡,被薄白苔,溃疡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活检质硬,胃窦其余黏膜
期刊
9月1日下午,网络在线会议室内,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秘书长、灵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江苏省青联常委王文正在直播平台回望灵山公益初心,分享实践经验与思考,为“99公益日”预热。王文认为,“要通过这个机会把我们的价值主张和关心的社会议题大声说出来”。  王文人如其名,言谈条理分明而具洞见。大学期间,他曾带领同学走到贵州山区调研,返校后创建“春晖使者行动”,成为高校志愿行动中一面旗帜。2010年,他成为
目的 评价经动脉化学栓塞(TACE)和经皮冷冻序贯治疗无法切除的肝细胞肝癌(HCC)的疗效.方法 将420例无法手术切除的HCC患者分为TACE-冷冻序贯治疗组290例(序贯组)和单纯冷冻组130例(冷冻组).TACE按常规操作,术后2~4周行经皮冷冻治疗.1个月及以后每2~3个月随访1次,包括肝脏超声和(或)腹部CT,并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结果 平均随访(42±17)个月(范围24~70
肝样腺癌是指组织结构类似于肝癌的肝外肿瘤,可发生于多种脏器,最常见于胃.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特点。
期刊
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主要来自肝脏,存在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文献报道GGT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1-2],但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本文通过收集1997年至2002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110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肝细胞癌患者术前GGT升高的临床病理机制,并就GGT与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模式、生存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做一探讨。
期刊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C/EBPα)最早由Johnson等~[1]于1987年作为鼠肝蛋白分离,因其可与逆转录病毒增强子序列CAAT相结合而得名。
期刊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是胃癌和胃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994年WHO将其列为第Ⅰ类生物致癌因子.Hp定植在胃黏膜上皮和黏液层之间,引起胃黏膜炎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