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主要结合工作来探讨如何利用学生组织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通过对英语沙龙和学术交流会两个学生组织一年的探索研究,得出了可以利用学生组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专业学术水平、建立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大学生保持勤学善问探究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激发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进而更好地促进学风建设的结论。
关键词: 学生组织 学风建设 英语沙龙与学术交流会
学风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它是学校学习风气、教学风气、学术风气的总和。学生组织是学校学生活动重要载体,如何从学生组织的角度来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值得我们探讨,本研究以上海电力学院的英语沙龙和学术交流会为例探讨此问题。
英语沙龙与学术交流会是上海电力学院的学生组织,两者的共同特点就是学习型的学生组织。英语沙龙成立于2006年,是上海电力学院的品牌项目,主要由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管理,其成员来自全校各学院的英语爱好者,宗旨是面向全校,服务学生,锻炼自我,提高英语水平,同时沙龙联系国际交流学院老师外教留学生,促进了外教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语言文化的交流,调动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整个校园中营造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为英语爱好者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维空间。学术交流会2011年成立,旨在激发国交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更好地促进学风;提高其科创热情和水平,鼓励科研创新,激发同学的科研兴趣,同时增强各位同学的科研意识和团队发展意识;可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学以致用,拓宽视野,着眼实践,也是国外先进小组式学习方式的具体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精神,促进相互交流。英语沙龙与学术交流会的建设很好地促进了相关的学风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专业学术水平
1.举办专题性的竞赛及培训,促进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和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同学们需要跨越的难关,英语沙龙在大学英语课的基础上顺应时势,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进行一系列和英语有关的活动,英语单词大赛、英语口译大赛、英语辩论赛等。特别是今年举办的第三届英语沙龙杯英语演讲比赛,吸引了各学院及广大的留学生参与,同学实战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比赛穿插了老师和学生代表发言,交流了英语学习技巧。
2.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以及当代部分热点学术话题,普及学科知识。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一定的专业前沿知识,这也是学术交流会工作的宗旨之一。学术交流会每期都有相关学习研究的主题,第一期主题是智能电网,学术交流会的成员从中国知网、维普网等学术网站上下载有关智能电网的文献,在课余时间抓紧研读,筛选通俗易懂的电网知识,定期集体学习讨论,最后通过两场讲座的形式,把智能电网的知识普及给大家。同时总结两场讲座的相关内容,整理成论文。我们也邀请相关的专家教授作了专业的讲座,智能电网主题研讨学习中我们邀请周光耀教授做题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展望》的讲座,由于本小组一直缺乏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此次讲座将是学术交流会成员难得的学习机会。
二、利用项目化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1.开展特色主题交流活动,创建学习交流平台。
英语沙龙定期举办一些常规的学习交流项目,例如四六级经验交流会,万圣节派对等。特别是万圣节派对已成功举办两期,每一期都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让中方学生通过体验惊悚鬼屋、玩心跳游戏、品尝传统食品等方式接触欧美文化,并且得到和外教留学生交流各国传统节日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学到有用的知识,并且和外籍友人联谊。同时也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创意十足的交流学习活动,例如刚刚举办的相约下午茶活动,我们邀请了Edward,Lewis和Jade等嘉宾,听他们用英文讲述了在中国旅游的经历,对茶叶的认识及中西方的文化的不同等,让2012级新同学在与外教的交流过程中锻炼了口语,拓宽了视野,更与外教建立了深厚友谊;还有“饺子总动员”活动,同样吸引了大批的中外学生参与,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使留学生与外教在充满新鲜感的同时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中国学生在宣扬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口语水平,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同样学术交流会也会为同学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例如智能电网视频展,暨纳新宣讲会等。
2.关注相关前沿动态,创新学习交流平台。
不管是英语沙龙还是学术交流会,我们都十分注重对学习交流平台的创新,不断地关注相关前沿动态,开拓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例如国交学院学术交流会组织参观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Smart Gridtec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电网展,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这样的前沿展览让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智能电网的相关技术设备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英语沙龙积极与英语沙龙杂志社联系,也拟开拓一系列的学习交流的新型平台。
三、鼓励大学生保持勤学善问、探究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激发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
英语沙龙与学术交流会的成立与活动的开展,在鼓励大学生保持勤学善问、探究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激发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例如今年学术交流会携手上海图书馆赠您读书卡,通过与上海图书馆的沟通交流,我们为同学们免费办理图书卡,同学们可进入上图情报所所有开放阅览室获取阅览服务,并可远程访问上图情报所各类电子资源,方便同学们更好地查阅上海图书馆海量图书文献资料,也为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探究科学知识的习惯创造了条件。
同时英语沙龙的一些创意十足、具有激情的活动也可以让同学们从枯燥的课本学习中走出来,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例如Hairstyle活动,极具创新精神且深切贴近同学们的喜好,精彩的开场T台秀,外教Edward介绍西方发型变迁史,最后由来自津巴布韦的两位外国留学生作为特殊嘉宾给广大同学介绍来自非洲的发型及其制作装扮技巧。既推广了当季流行发型,又给予广大发型热衷者一次锻炼英语口语,增大英语词汇量的机会。
四、持续探索新型的学习方法
1.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
在展会现场,同学们看到了展览的智能电表、传感器、红外监控仪等在发展智能电网技术上的应用设备。大家兴趣盎然,对国家的前沿科技表示感慨。在参观展会的时候,参与陈列展品的企业人员热情负责地给同学介绍并解答疑问,让同学们对展品的具体功能有所认识。对于这些展品的功能,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叹。此次参加展会活动,让同学开阔学术视野,对国家发展的智能电网有一定的了解。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在展会上也能见到实物,让知识不那么书面化。除此之外,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这让同学在讨论问题时有不同的思考层面,更有助于学术上的交流。
2.小组式学习方法的实践。
学术交流会的专题学习模拟采用国外先进的小组式学习方式,例如智能电网的学习过程中,小组六个人每个人都承担重要的任务,最后的汇报讲座每位同学各15分钟,团队的成绩就是每位同学的成绩。这样的学习学习方式防止了团队中两极分化的现象,培养了每位同学的学习和沟通等能力,使每位成员都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精神,促进相互交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及项目建设的实践效果,可知英语沙龙与学术交流会的活动能够有效地营造良好的学习及学术氛围,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我院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创造一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封椿.加强学风建设的成功实践[J].北京思想教育研究,200(01):49-51.
[2]倪立宠.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思考[J].科技信息,2011(10).
关键词: 学生组织 学风建设 英语沙龙与学术交流会
学风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它是学校学习风气、教学风气、学术风气的总和。学生组织是学校学生活动重要载体,如何从学生组织的角度来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值得我们探讨,本研究以上海电力学院的英语沙龙和学术交流会为例探讨此问题。
英语沙龙与学术交流会是上海电力学院的学生组织,两者的共同特点就是学习型的学生组织。英语沙龙成立于2006年,是上海电力学院的品牌项目,主要由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管理,其成员来自全校各学院的英语爱好者,宗旨是面向全校,服务学生,锻炼自我,提高英语水平,同时沙龙联系国际交流学院老师外教留学生,促进了外教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语言文化的交流,调动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整个校园中营造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为英语爱好者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维空间。学术交流会2011年成立,旨在激发国交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更好地促进学风;提高其科创热情和水平,鼓励科研创新,激发同学的科研兴趣,同时增强各位同学的科研意识和团队发展意识;可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学以致用,拓宽视野,着眼实践,也是国外先进小组式学习方式的具体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精神,促进相互交流。英语沙龙与学术交流会的建设很好地促进了相关的学风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专业学术水平
1.举办专题性的竞赛及培训,促进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和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同学们需要跨越的难关,英语沙龙在大学英语课的基础上顺应时势,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进行一系列和英语有关的活动,英语单词大赛、英语口译大赛、英语辩论赛等。特别是今年举办的第三届英语沙龙杯英语演讲比赛,吸引了各学院及广大的留学生参与,同学实战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比赛穿插了老师和学生代表发言,交流了英语学习技巧。
2.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以及当代部分热点学术话题,普及学科知识。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一定的专业前沿知识,这也是学术交流会工作的宗旨之一。学术交流会每期都有相关学习研究的主题,第一期主题是智能电网,学术交流会的成员从中国知网、维普网等学术网站上下载有关智能电网的文献,在课余时间抓紧研读,筛选通俗易懂的电网知识,定期集体学习讨论,最后通过两场讲座的形式,把智能电网的知识普及给大家。同时总结两场讲座的相关内容,整理成论文。我们也邀请相关的专家教授作了专业的讲座,智能电网主题研讨学习中我们邀请周光耀教授做题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展望》的讲座,由于本小组一直缺乏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此次讲座将是学术交流会成员难得的学习机会。
二、利用项目化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1.开展特色主题交流活动,创建学习交流平台。
英语沙龙定期举办一些常规的学习交流项目,例如四六级经验交流会,万圣节派对等。特别是万圣节派对已成功举办两期,每一期都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让中方学生通过体验惊悚鬼屋、玩心跳游戏、品尝传统食品等方式接触欧美文化,并且得到和外教留学生交流各国传统节日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学到有用的知识,并且和外籍友人联谊。同时也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创意十足的交流学习活动,例如刚刚举办的相约下午茶活动,我们邀请了Edward,Lewis和Jade等嘉宾,听他们用英文讲述了在中国旅游的经历,对茶叶的认识及中西方的文化的不同等,让2012级新同学在与外教的交流过程中锻炼了口语,拓宽了视野,更与外教建立了深厚友谊;还有“饺子总动员”活动,同样吸引了大批的中外学生参与,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使留学生与外教在充满新鲜感的同时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中国学生在宣扬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口语水平,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同样学术交流会也会为同学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例如智能电网视频展,暨纳新宣讲会等。
2.关注相关前沿动态,创新学习交流平台。
不管是英语沙龙还是学术交流会,我们都十分注重对学习交流平台的创新,不断地关注相关前沿动态,开拓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例如国交学院学术交流会组织参观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Smart Gridtec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电网展,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这样的前沿展览让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智能电网的相关技术设备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英语沙龙积极与英语沙龙杂志社联系,也拟开拓一系列的学习交流的新型平台。
三、鼓励大学生保持勤学善问、探究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激发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
英语沙龙与学术交流会的成立与活动的开展,在鼓励大学生保持勤学善问、探究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激发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例如今年学术交流会携手上海图书馆赠您读书卡,通过与上海图书馆的沟通交流,我们为同学们免费办理图书卡,同学们可进入上图情报所所有开放阅览室获取阅览服务,并可远程访问上图情报所各类电子资源,方便同学们更好地查阅上海图书馆海量图书文献资料,也为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探究科学知识的习惯创造了条件。
同时英语沙龙的一些创意十足、具有激情的活动也可以让同学们从枯燥的课本学习中走出来,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例如Hairstyle活动,极具创新精神且深切贴近同学们的喜好,精彩的开场T台秀,外教Edward介绍西方发型变迁史,最后由来自津巴布韦的两位外国留学生作为特殊嘉宾给广大同学介绍来自非洲的发型及其制作装扮技巧。既推广了当季流行发型,又给予广大发型热衷者一次锻炼英语口语,增大英语词汇量的机会。
四、持续探索新型的学习方法
1.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
在展会现场,同学们看到了展览的智能电表、传感器、红外监控仪等在发展智能电网技术上的应用设备。大家兴趣盎然,对国家的前沿科技表示感慨。在参观展会的时候,参与陈列展品的企业人员热情负责地给同学介绍并解答疑问,让同学们对展品的具体功能有所认识。对于这些展品的功能,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叹。此次参加展会活动,让同学开阔学术视野,对国家发展的智能电网有一定的了解。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在展会上也能见到实物,让知识不那么书面化。除此之外,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这让同学在讨论问题时有不同的思考层面,更有助于学术上的交流。
2.小组式学习方法的实践。
学术交流会的专题学习模拟采用国外先进的小组式学习方式,例如智能电网的学习过程中,小组六个人每个人都承担重要的任务,最后的汇报讲座每位同学各15分钟,团队的成绩就是每位同学的成绩。这样的学习学习方式防止了团队中两极分化的现象,培养了每位同学的学习和沟通等能力,使每位成员都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精神,促进相互交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及项目建设的实践效果,可知英语沙龙与学术交流会的活动能够有效地营造良好的学习及学术氛围,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我院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创造一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封椿.加强学风建设的成功实践[J].北京思想教育研究,200(01):49-51.
[2]倪立宠.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思考[J].科技信息,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