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素质教育推行的大时代背景下,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参与式和竞赛式教学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缺点,努力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变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不断的探究知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塑造学习心理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时代需要的主动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竞赛式教学;体育教学
各高校对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较为乐观,但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未得到彰显,且资金投入及分配不合理;同时,学生参赛兴趣与参赛比例形成较大反差,未能符合"阳光体育活动"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建议高校相关部门及人员关注体育竞赛的教育意义,加强校园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合理支配经费,以阳光体育活动为契机,以高校区域、校际联合为手段,开展融趣味性、娱乐性及群众性于一身的"阳光体育联赛"。当前,在高等学校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要想培养更多的创新性和开拓性的人才,体育教育作为高等素质教学的一部分不可避免要跟上是时代的步伐。无论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还是WTO的准入过程都要求新世纪的人才具备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有密切联系。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当前,从高等体育教育的过程来分析,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欠缺。培养人才的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用学生风趣的语言来说就是“上课无兴致下课不锻炼,考试重技术毕业不操练”这种填鸭式教学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学的知识难以巩固与扎实,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今天,我们步入“知识经济”“后工业经济”和“新经济”时代,推行素质教育下要对高校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倡参与式与竞赛式教学。
2参与式教学浅析
2.1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指教师依照参与式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学生容易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能亲手参与、亲手操作掌握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
2.2参与式体育教学应用实践分析
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以下特点:有一定开放度的教学内容;采用提问式的讲课方式;多种形式课外练习;采用标准考试方法。学生选了什么体育项目就只练选的体育项目是不能发挥学生潜能的,要让学生从感兴趣的项目迁移到其他体育项目的锻炼上,自主选择、分散练习。为缓解运动场的承载能力,可以利用学校周围的山脉、空地开展爬山、登山体育活动。学生参加体育课,不仅是为了得分,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要采用相关评分法,如十分钟慢跑等来检测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用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这么课程的成绩,把握学生心肺和运动能力,达到体育参与式教学的真正目的。可以把男生的斗鸡打仗、骑马、打陀螺、滚铁环游戏,女生的跳房子格、跳皮筋、踢毽子、舞蹈等游戏引入参与式课堂进行教学。让课堂充满笑声,让学生体验欢笑,体验积极的情感。把大鱼网、贴药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找朋友、投沙包这些娱乐性强的活动引入体育参与式课堂,使学生的心情舒畅,促进体育参与式教学。
3竞赛式体育教学的思考与浅谈
3.1竞赛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竞赛式教学是指通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自觉主动的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能。这种教学适合高层次教学。竞赛式教学有以下特点:教学过程的“心理化”,教学既符合学生心理的特点,更将学生心理作为教学的内容;开放的教学体系,竞赛式教学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学形式可以多样,从学生角度出发,自由讨论,观点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合作性的学习,竞赛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安排课程,展开辩论或讨论,以小组形式实行合作学习,教师作为指导组织者,学生作为参与实践者,相互互补学习,开展创新课堂教学。
3.2竞赛式体育教学实践探析
竞赛式体育教学与纯粹性的竞赛活动不同,教师不是主持人单纯进行讲解、分析和阐述,教师是指导者要及时指出学生暴露的错误与问题。学生并不是观众,而是主体,赛事的主力军。教师必须开动脑筋安排题目顺序、设计题型、题量,内容可以适当超出固定范围,难度设计需要有层次阶梯性,让竞赛过程与课程学习时间达到吻合。在体育理论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抢答,个人抢答,抽签,小组淘汰等来让学生在竞赛的环境下学会体育基本知识。。在学习“球”这个项目时,分组进行运球传球游戏,依据运球时间长的一组获胜。竞赛中游戏,有趣轻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际课堂如篮球课,可以将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组,男女混合组等,以竞赛的形式如小组赛、循环赛等来掌握投球、运球和协作能力。体育课堂竞赛式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竞赛中找到乐趣,真正沉淀为个体自身的素质。
4结论
参与式与竞赛式体育教学都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这两种教学的本质是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对学生和教师都是提高,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课前创设的情境下不断的探究,参与活动,在竞赛中体验乐趣,让知识和技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量。高校教学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一环,所以体育教学应大力开展竞赛和参与式教学,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体育作为一门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有着其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体育教学思想及其方法的引进和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体育教学中相继产生了许多新颖而富有实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它的特殊作用。然而,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在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着许多弊病。对这些弊病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找出解决之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琦.参与式学习的本土适应性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8):43.
[2]彭海蕾.参与式学习活动研究[J] .兰州学刊, 2004, (1):203.
[3]孙召国.“竞赛式”教学法的尝试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8(6).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竞赛式教学;体育教学
各高校对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较为乐观,但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未得到彰显,且资金投入及分配不合理;同时,学生参赛兴趣与参赛比例形成较大反差,未能符合"阳光体育活动"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建议高校相关部门及人员关注体育竞赛的教育意义,加强校园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合理支配经费,以阳光体育活动为契机,以高校区域、校际联合为手段,开展融趣味性、娱乐性及群众性于一身的"阳光体育联赛"。当前,在高等学校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要想培养更多的创新性和开拓性的人才,体育教育作为高等素质教学的一部分不可避免要跟上是时代的步伐。无论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还是WTO的准入过程都要求新世纪的人才具备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有密切联系。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当前,从高等体育教育的过程来分析,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欠缺。培养人才的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用学生风趣的语言来说就是“上课无兴致下课不锻炼,考试重技术毕业不操练”这种填鸭式教学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学的知识难以巩固与扎实,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今天,我们步入“知识经济”“后工业经济”和“新经济”时代,推行素质教育下要对高校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倡参与式与竞赛式教学。
2参与式教学浅析
2.1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指教师依照参与式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学生容易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能亲手参与、亲手操作掌握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
2.2参与式体育教学应用实践分析
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以下特点:有一定开放度的教学内容;采用提问式的讲课方式;多种形式课外练习;采用标准考试方法。学生选了什么体育项目就只练选的体育项目是不能发挥学生潜能的,要让学生从感兴趣的项目迁移到其他体育项目的锻炼上,自主选择、分散练习。为缓解运动场的承载能力,可以利用学校周围的山脉、空地开展爬山、登山体育活动。学生参加体育课,不仅是为了得分,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要采用相关评分法,如十分钟慢跑等来检测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用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这么课程的成绩,把握学生心肺和运动能力,达到体育参与式教学的真正目的。可以把男生的斗鸡打仗、骑马、打陀螺、滚铁环游戏,女生的跳房子格、跳皮筋、踢毽子、舞蹈等游戏引入参与式课堂进行教学。让课堂充满笑声,让学生体验欢笑,体验积极的情感。把大鱼网、贴药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找朋友、投沙包这些娱乐性强的活动引入体育参与式课堂,使学生的心情舒畅,促进体育参与式教学。
3竞赛式体育教学的思考与浅谈
3.1竞赛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竞赛式教学是指通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自觉主动的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能。这种教学适合高层次教学。竞赛式教学有以下特点:教学过程的“心理化”,教学既符合学生心理的特点,更将学生心理作为教学的内容;开放的教学体系,竞赛式教学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学形式可以多样,从学生角度出发,自由讨论,观点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合作性的学习,竞赛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安排课程,展开辩论或讨论,以小组形式实行合作学习,教师作为指导组织者,学生作为参与实践者,相互互补学习,开展创新课堂教学。
3.2竞赛式体育教学实践探析
竞赛式体育教学与纯粹性的竞赛活动不同,教师不是主持人单纯进行讲解、分析和阐述,教师是指导者要及时指出学生暴露的错误与问题。学生并不是观众,而是主体,赛事的主力军。教师必须开动脑筋安排题目顺序、设计题型、题量,内容可以适当超出固定范围,难度设计需要有层次阶梯性,让竞赛过程与课程学习时间达到吻合。在体育理论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抢答,个人抢答,抽签,小组淘汰等来让学生在竞赛的环境下学会体育基本知识。。在学习“球”这个项目时,分组进行运球传球游戏,依据运球时间长的一组获胜。竞赛中游戏,有趣轻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际课堂如篮球课,可以将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组,男女混合组等,以竞赛的形式如小组赛、循环赛等来掌握投球、运球和协作能力。体育课堂竞赛式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竞赛中找到乐趣,真正沉淀为个体自身的素质。
4结论
参与式与竞赛式体育教学都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这两种教学的本质是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对学生和教师都是提高,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课前创设的情境下不断的探究,参与活动,在竞赛中体验乐趣,让知识和技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量。高校教学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一环,所以体育教学应大力开展竞赛和参与式教学,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体育作为一门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有着其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体育教学思想及其方法的引进和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体育教学中相继产生了许多新颖而富有实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它的特殊作用。然而,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在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着许多弊病。对这些弊病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找出解决之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琦.参与式学习的本土适应性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8):43.
[2]彭海蕾.参与式学习活动研究[J] .兰州学刊, 2004, (1):203.
[3]孙召国.“竞赛式”教学法的尝试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