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课堂则是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是师生进行交流、智慧碰撞的舞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简单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行传授知识、学生机械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摒弃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由知识教授型向互动生成型转变,创新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近十多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展人的主体性已成为当前教学实践所面临的新课题,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胜任这一历史使命,逐渐暴露其弊端。
  1.教师中存在错误教学观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使现在的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大多认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是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规范,这种教育观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偏曲行为: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讲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认为只有“讲”才能体现其自身价值和完成其“教”的使命,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致课堂教学内容枯燥。
  2.学生自主活动缺乏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过程掩盖了学生学的活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等都是从教师如何教来设计,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配合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被动活动。学生课前预习是对照教学参考书准备答案,上课时是执行老师的教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教案。因而学生自主活动严重缺乏,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和机械,缺乏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二、焕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意义
  课堂教学,依然是当今我国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活力,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能以满腔的热情引导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自觉地完成学习。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通过教学能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有力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使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能在较短时期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
  三、焕发课堂教学生机的方法
  过去把教学方法看做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技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难免失之偏颇。事实上,教学方法始终包括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方活动,这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
  课堂教学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要做出努力和探索。
  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全面性,在课堂教学和师生的交往学习中,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且要促进其智慧、情感、意志、价值态度、个性健康的发展;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精心备课,仔细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决定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踊跃,主动参与学习的自我反思,主要是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自我评价和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学生不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具有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能力主体,这也是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但是,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尤其是小学生还不能很熟练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常常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常问一问自己是怎么讲的,为什么会这样讲,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等等。通过这些提问,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同时还要营造活泼、向上、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行动,在观念上摆脱传统,敢于教出自己的风格,态度上发现学生的长处,倾听学生的意见,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贯通,促使教与学更好地互动和交流。
其他文献
摘要: 遗传学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要用有限的课堂教学讲解遗传学全部内容是不可能的。这客观上要求遗传学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建立遗传学观念为主。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了关于遗传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遗传学 教学模式 课堂提问 实验观念  遗传学是农学、林学、医学、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学科领域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
摘要: 本文以小学生午餐纪律为切入点,探讨了小学生午餐文化具有形成、激发、促进食欲,建立、理解、内化规则,以及分享、理解、再造经验的作用,并提出了促进小学生午餐文化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生 午餐文化 作用 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在午餐时,许多小学要求学生在膳食活动中保持安静、不说话被视为遵守纪律。许多老师、家长十分认同。吃饭不说话还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春秋时期,孔
当前青少年缺乏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观念,诚信意识淡薄,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告诉我们:学校德育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任重而道远。然而学校德育的现状是,教师往往扮演着“布道者”的角色,进行道德灌输,全然不顾学生的认知实际,使德育流于形式,效果令人担忧。“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无论构建的道德目标多么全面合理,无论师生在实现德育目标的路途中的态度是多么虔诚,付出的努力多么艰辛,如果缺乏合理的德育方法,不
摘要: 当班主任期间发生的一些小事,触发了作者的一些反思,最后演化为对一般教学也有参考意义的“三心”原则。文章具体介绍了“三心”原则。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三心”原则 真心 诚心 爱心  一  我走上教育岗位十多年了,做班主任也有好几年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做班主任的不易,做一个好的且让每个学生都喜爱的班主任更不易。我认为只要用真心、诚心、爱心的三“心”原则处理班级的大
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拥有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信息时代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扩展,学习内容大大增加,教师失去了课本和教材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谁先占有知识,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谁就首先获得发言的主动权。教师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失去了主导地位,开始扮演“学习服务者”。社会角色认同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在大家普遍关心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