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文本的群文读写策略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群文阅读教学更多地强调外延式迁移阅读,旨在拓展,增加量的积累。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语文教学还需要以核心文本为中心,通过比读、对读等策略,理解核心文本的个性特征;通过联读,归纳共性特征,实现读写共生。
  关键词:群文阅读;核心文本策略
  2017版课标设置了18个学习任务群,将群文阅读置于重要的位置。群文阅读的核心就在于比较、鉴别,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当前群文阅读教学更多地强调外延式迁移阅读,旨在拓展,增加量的积累。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语文教学还需要指向核心文本的内聚式群文阅读:通过一组在主题、结构、风格、题材、文体等方面与核心文本相同或相异的文本的比较,发掘核心文本的教学价值,加深对核心文本的理解。下面就以《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指向核心文本的群文读写教学策略。
  一、梳理,选择核心文本
  在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中,新闻、报告文学这一单元汇集有《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包身工》和《飞向太空的航程》四篇文本。梳理这四篇文本,发现《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两篇文本在视角选择、细节刻画、对比衬托方面,将文学手法运用于新闻写作,使客观事实的描述投射出作者主观的色彩,这两篇同属非典型新闻,但却是典范的新闻佳作。再对比《别了,不列颠尼亚》与《飞向太空的航程》、《包身工》,虽然前两个是新闻,后一个是报告文学,但都呈现出时序结构与文学手法相结合,事实材料与背景材料交错出现的特点。基于以上梳理,可以看到,《别了,不列颠尼亚》在新闻结构上可以衔接其余三篇。因此,设计学习活动时,我们可以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核心文本,以此为“引子”串联其他文本,实现群文阅读。
  二、比读,感知核心文本
  比照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尤其是新闻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1]并在任务群“实用类阅读与交流”、“教学提示”中提出建议:“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通过走进“现场”、“亲临”情境,通过“报道”感知差异,搭建起学生与核心文本交流对话的平台,激发出学生对核心文本的兴趣。
  我们第一步先通过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让学生走进“现场”,以记者的身份报道这一重大事件。第二步,先是审读自己创作的新闻稿是否符合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时何因何果),然后比较自己的新闻稿(也可出示以下这篇新闻稿)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在叙述角度上不同。
  对比之后会发现,《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文本没有像我们的文稿,去写庄严的交接仪式现场,去写激动的欢庆人群,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个角度,叙述了四次降旗仪式。
  三、对读,理解核心文本
  单篇文章,学生阅读过后一般发现不了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与创作特点,即使发现了,也是浮光掠影,印象并不深刻。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在与核心文本关联的其他文本的对比阅读中体味。
  《別了,不列颠尼亚》,就其独特性而言,主要有三点:
  (一)视角选择。香港回归,举国盛典,上文我们就说了,从报道视角作者不写庄严的交接仪式现场、不写激动的欢庆群众,而是写英方撤离。另外,从题目看,不写与查尔斯王子或离任港督彭定康的告别,而是写与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的告别。在视角选择的独特性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视角千姿百态,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与“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作别?选择与查尔斯王子或离任港督彭定康作别不也可以吗?这种作别视角,你在其他作品中遇到过吗?然后引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阅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运用了多重视角,它不仅写参观者的表情反应,而且写作者对参观者反应的反应。虽然“我”在文本中并没有出现,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一个记者犀利的目光、深沉的情感。相对于常规视角——与人告别,《别了,不列颠尼亚》别有深意。不列颠尼亚号为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间服役,曾被英女王及王室成员使用,作过696次外访及272次英国水域内的探访,在战争中承担过救援角色。与极具代表性的游轮告别,它传递的是民族自强后的无边快意。
  (二)对比手法。一篇文章,七处对比——降旗的对比、建筑的对比、背景的对比,港督府的历史与现实的对比、156年前爱德华·贝尔彻的升旗与今天的一位英国海军士兵的降旗对比、易帜时的降旗与升旗的对比,层次丰富,明暗有致。
  能与之呼应的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布热金卡,“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而曾经的布热金卡却是人间地狱。这是恐怖与欢乐的对比,也是和平与战争的对比,还是现实与历史的对比。在一排排表情木然的囚徒照片中,却有一张姑娘的照片,“她在温和地微笑着”这是麻木与欢乐的对比,也是绝望与希望的对比。在对比中呈现一个新闻工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思考,对社会的忧虑。
  (三)情感表达。新闻属直陈式写作,它要求作者摈弃主观因素,剔除一切干扰,专注于事实本身,让事实在直陈式的叙述或客观描述中呈现最原始的意义。而《别了,不列颠尼亚》写注视港督旗帜下降的彭定康,作者用“面色凝重”来形容;写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作者特地强调: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这个词语被加了引号;写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驶离维多利亚港湾,作者特意补叙了一句: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在这些修饰语的使用、引号的强调、语序变换等细微处我们能窥见作者的激动与兴奋,骄傲与自豪。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细节描画非常细致,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是对遗迹的描写;“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腻,金发碧眼。她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这是对遗照中人物表情的特写。再有,“张大了嘴巴”、“浑身发抖”、“跪了下来”的参观者等等,这些细节都给人以立体的视觉感受和强烈的情感震撼。   新闻消息的情感表达不会像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那样大肆渲染,它深藏于理性之后,幽微而深邃,非细品不能得其味。
  四、联读,类化核心文本
  叶圣陶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2]如果说比读、对读是为了理解鉴赏核心文本的个性特征,那联读就是整合核心文本的类型特征,实现举一反三的类化阅读。夏丏尊先生说:
  “国文科的学习工作,不在从内容上去深究探讨,倒在从文字的形式上去获得理解和发表的能力……我们学习国文,所当注重的并不是事情、道理、东西或情感的本身,应该是各种表现方式和法则。”[3]
  就结构而言,《别了,不列颠尼亚》在陈述新闻事实的同时适时插入背景材料,以现实与历史交织的方式组织材料。比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写广场告别仪式时加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历史镜头与现实镜头方式交错出现,可视感极强,宣告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以此为引子,引入《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和龙应台的《目送》的阅读。
  《包身工》以時间为序,交错运用补叙和插叙等手法,文章开篇,在展示包身工起床情景时补叙了她们的来历、身份,初步地揭露包身工制度的黑暗;在展示包身工早餐场景时插叙之所以会有包身工制度的原因;最后,在描绘了包身工上工的情景又插叙了日本纱厂吸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迅速膨大的事实,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野蛮压榨掠夺。文本结构纵横交错,收放自如。
  《飞向太空的航程》在导语部分描述和评论了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回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呈现我们在太空探索中的艰难与曲折;结尾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文本以新闻事实联系新闻背景,转折起伏,引人入胜。
  以上三篇文本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事件的叙述中,插入有关背景资料和其他相关内容,与现实事件相互照应,或补充或对比或映衬,增加了文本的历史纵深感,加大了文本内容的厚重感。
  新闻事实(现实)加新闻背景(历史)这种结构形式,不仅普遍存在于在新闻和报告文学这类实用类文本中,还存在于小说散文等叙事类文本中。比如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它以“我”的毕业典礼为叙事主线,典礼前,由襟上的一朵粉红色夹竹桃花想起病床上爸爸的叮叮,回忆六年前赖床受罚的事情;由典礼上的钟声想起爸爸侍弄花的情形;典礼时,由毕业长大回忆爸爸鼓励“我”闯练的故事;典礼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意识到自己成熟了。又如龙应台的《目送》,2018年高考文学类阅读所选的阿成的《赵一曼烈士》,都采用这种“现实与历史”交错层递方式。
  文本教学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综合素养,如果仅仅阅读文本是不够的,还需带动听、说、读、写、创等关联环节。上述文本在组织架构上为我们提供了可操作的写作范例——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相互补充、现实与历史相互交织、顺叙与插叙交替使用的文本结构范式。教学中,我们把上述文本组织在一起,让学生找出这些文本结构上共同之处,探究现实与历史交接点设置的奥妙,适时开展现实与历史交织的结构记叙文的写作活动,以读写结合的语言实践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不只是掌握比读、对读、联读等策略,它还应成为语言学习的示范和读写结合的联系纽带。如果说阅读是“披文以入情”,那写作就是“情动而辞发”读写结合,最终形成语文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125.
  [3]叶圣陶、夏丏尊.阅读与写作[M].湖南:岳麓书社,2011:3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汽车成为人们出行必备代步工具之一,顺势驾照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成为人们出行必备证件,随之驾考需求不断攀升,驾考经历蕴含哲理启迪高中生地理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同化,共同实践应用。最终形成稳固的新知识结构,从而升华为情感培养。  关键词:驾考;高中地理教学;海水运动  高中地理不仅涵盖自然环境领域
期刊
摘 要:教育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队伍,可以说,稳定、专业、可持续的教师队伍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对新开办的学校,更是面临着大比例的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必须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策略。下面,本文就自己在从事民办学校内部管理过程中,结合对教师培养的实际经历,以教育随笔的方式,从学校管理易操作的角度谈对新开办民办学校教师的引领策略。  关键词:新开办
期刊
摘 要: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处于心理发育的敏感期,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很多高中教师对道德教育并不重视,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缺乏道德教育,对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本文着重对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阶段;道德教育;融合及渗透;渗透策略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选拔主要在能力和诚信两方面,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成型做重要的阶段。高中
期刊
摘 要:教育部门对高中班主任工作职责做了划分,明确提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而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不少学生因感恩意识缺乏而导致不少恶性事件,因此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首先需从感恩教育入手,在诚心感化学生的基础上,做好高中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促进高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进而使高中学生心怀感恩的同时促进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本文即对此展开具体论述,以供
期刊
摘 要: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界也在积极创新变革,依据社会对人才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将思维品质的培养列为重要的教育方向。英语科目是重要的学科组成部分,在英语阅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本文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与反思做出简要探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重要性;教学反思  思维品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其不仅要达到传授知识的要求,更要实现育人的目标。就育人环境而言,其包括社会、家庭、校园和班级等,因此,对于目前学校教育而言,其应当将改进班级育人环境作为首要目标,要求班级负责人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创建一个有活力且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班级环境,进而形成勤奋求实、不断进取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新课标;班级文化;育人功能  班级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内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物理模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的思维能力。本文中以人船模型为例,以学生科学思维发展水平为导向设置变式训练,逐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科学思维;人船模型;变式训练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中提到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其中提到的科学思维被分为五个水平[1],每
期刊
摘 要:通过对2020年1月4日六校联考[1]数学第20题解法探究,探究其规律,并适当拓展,充分挖掘题目本质原理,得到了一般性结论,并深化条件给出了一些优美的性质。  关键词:2020年1月4日六校联考;解析几何;一般性结论;优美性质  六省六所全国重点中学联考,简称六校联考[1]。是由六校轮流命题,考试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历来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2020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于2020年1月4日-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状况下,学校教育不仅要求学生的知识丰富和增长,更要求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升。所以在当前中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在结合新闻资源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新闻播报,案例分析以及主题讨论等手段实现新闻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多样化应用,从而实现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新闻资源;中学;道德与法治  
期刊
摘 要:喀什市特区高级中学是一所深圳援疆支教定点学校。来自深圳市的“教育部第二批万人援疆支教计划”19名老师在特高从事支教工作。《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是全年必学的课程,学校层面按照规定开了课,但是老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高度、了解深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理想。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地方史课程实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深圳支教组老师带领下,特区高中地方史教学在课程策略、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