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不都一样吗!”作业评讲课上,有个同学把两个相似的短语搞错了,发现自己错了,她不满地嚷嚷。“我们不一样,不一样……”龚亮用一首耳熟能详的旋律幽默地回答这个同学。接着,他详细地讲了它们的区别。这是龚亮班上学生的随笔《音乐龚》里面对他在课堂唱歌的一次记录。
无论是巧妙地用歌声回答学生的疑问,还是“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的歌词“拉”回课堂上那些心不在焉的学生,抑或是课堂上讲到一个新单词“sunshine(阳光)”,随口唱出一首“you are my sunshine”的儿歌“抓”住学生耳朵,龚亮的课堂始终带着旋律。
配音、演讲、音乐多种方式增进课堂互动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关键。
“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届英文配音大赛,孩子们的表现特别好,不仅练习了口语,还学会了用声音去表达情感。”龚亮说,配音大赛的想法是来自于前段时间大热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他平日里特别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在看这些节目的同时,总是会下意识地去思考如何把这些有趣的东西和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去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从《超级演说家》节目中得到灵感,让同学们每节课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到如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影视片段配音,进行配音大赛,龚亮希望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声音的更多魅力。“我觉得声音是有力量的,配音主要是角色的情感表达,为了让孩子们更准确地表达出这个角色的情感,我会通过介绍这个角色更多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体会其中的感情。”
为了让孩子们不仅仅是把配音比赛当作一个好玩的活动,龚亮会一对一的为孩子们进行辅导,从根据每个不同性格的孩子选择配音素材,到一对一发音的纠正,再到整个故事背景的介绍和情感表达的交流,龚亮把英语的学习变得好玩又多样。
“我的想法是让学习英语变得不会枯燥,极力在目前应試的大环境下去寻找教学的另一种风景。”说到自己特色的音乐带进课堂的教学风格,龚亮的眉宇之间似乎都带着律动。
音乐的感染力就如同老师们常常追求的“先摇动一棵树,然后摇动一片森林”一般,龚亮的课堂常常会因为他的某一小段歌曲触动到了同学们的某个兴趣点,开始是几个同学兴奋起来,接着教室里便响起阵阵掌声,甚至会出现合唱的场景。“我们班有个学音乐的孩子,她对旋律特别敏感,我在课堂上唱出的某些歌曲,她往往会表现得比其他同学更为兴奋,忍不住带头开始鼓掌。”
今年是龚亮从教的第七个年头,虽然如今他的课堂深受孩子们喜爱,班级的学习成绩也经得起考试的检验,但其实当初他第一次将音乐带进课堂,收获到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好的评价就是觉得我还挺有新意的,激起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很有特色,但是很多负面评价担心这种花哨的教学是否经得起应试标准的检验。”
七年以来,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拿过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奖项和先进荣誉称号。如今回想起自己刚走上讲台的日子,他的言语之中充满着经过多年的教学检验之后的自信和从容。
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提问,不断提问,我喜欢不停地提问题。”为了保证课堂十足的互动性,不断提问是龚亮教学的另一大特色。龚亮现在带的班级是小班教学,不足三十个同学,尽管如此,要保证所有人都全神贯注地听课,还是需要不断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只要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提出问题,那么学生听讲的这根弦始终就是紧绷着的,他就必须要听得很专注。”
除了仅仅是让学生打起精神听课能够回答出自己的问题之外,龚亮还会提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你们觉得是家庭重要还是工作重要,请给出你们的看法。”这是龚亮在讲到“职业”主题这一课时提给同学们的课后思考。
“其实,我的提问还有一个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龚亮在教学之中不仅仅是给孩子们传达知识内容,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会让他下意识地去培养和引导孩子们的价值观,遇到诸如“家庭重要还是工作重要”此类的选择性问题,他会和孩子们坦诚地交流自己的看法,留白一部分,让孩子们去自行判断和选择。
无论是音乐的课堂,演讲的课堂,还是持续发问的课堂,龚亮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口说英语,去表达英语。“只有这样,英语才不只是学到了,还学会了。”
做“互联网 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探索
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技巧也让龚亮在“互联网 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认识,2016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到重庆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龚亮担任调研工作现场授课教师受到了好评。
通过新媒体平台,听说读写练丰富了英语教学的课堂,紧扣知识点的随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当堂的学习情况,“互联网 教学模式下收集的学生学习数据,能够很好地进行学情检测分析,这些数据也会对老师的教学成果评估和教学反思起极大的作用。”龚亮坦言,中西部地区在互联网 教育方面虽然已经做出了尝试,但还远远赶不上北京上海,还需要去做更多的探索。
“互联网 ”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英语的教与学,需要老师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新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对大数据下的数字化英语教学、合作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微课程、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都需要不断动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谈到未来的教学目标,龚亮充满了劲头。
“无音乐,不生活。”这是龚亮的学生在随笔《音乐龚》中对他的评价,如同音乐能宽慰孩子的心灵一样,龚亮相信未来也能逢风化雨,找寻到别样的教学风景。
无论是巧妙地用歌声回答学生的疑问,还是“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的歌词“拉”回课堂上那些心不在焉的学生,抑或是课堂上讲到一个新单词“sunshine(阳光)”,随口唱出一首“you are my sunshine”的儿歌“抓”住学生耳朵,龚亮的课堂始终带着旋律。
配音、演讲、音乐多种方式增进课堂互动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关键。
“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届英文配音大赛,孩子们的表现特别好,不仅练习了口语,还学会了用声音去表达情感。”龚亮说,配音大赛的想法是来自于前段时间大热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他平日里特别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在看这些节目的同时,总是会下意识地去思考如何把这些有趣的东西和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去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从《超级演说家》节目中得到灵感,让同学们每节课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到如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影视片段配音,进行配音大赛,龚亮希望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声音的更多魅力。“我觉得声音是有力量的,配音主要是角色的情感表达,为了让孩子们更准确地表达出这个角色的情感,我会通过介绍这个角色更多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体会其中的感情。”
为了让孩子们不仅仅是把配音比赛当作一个好玩的活动,龚亮会一对一的为孩子们进行辅导,从根据每个不同性格的孩子选择配音素材,到一对一发音的纠正,再到整个故事背景的介绍和情感表达的交流,龚亮把英语的学习变得好玩又多样。
“我的想法是让学习英语变得不会枯燥,极力在目前应試的大环境下去寻找教学的另一种风景。”说到自己特色的音乐带进课堂的教学风格,龚亮的眉宇之间似乎都带着律动。
音乐的感染力就如同老师们常常追求的“先摇动一棵树,然后摇动一片森林”一般,龚亮的课堂常常会因为他的某一小段歌曲触动到了同学们的某个兴趣点,开始是几个同学兴奋起来,接着教室里便响起阵阵掌声,甚至会出现合唱的场景。“我们班有个学音乐的孩子,她对旋律特别敏感,我在课堂上唱出的某些歌曲,她往往会表现得比其他同学更为兴奋,忍不住带头开始鼓掌。”
今年是龚亮从教的第七个年头,虽然如今他的课堂深受孩子们喜爱,班级的学习成绩也经得起考试的检验,但其实当初他第一次将音乐带进课堂,收获到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好的评价就是觉得我还挺有新意的,激起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很有特色,但是很多负面评价担心这种花哨的教学是否经得起应试标准的检验。”
七年以来,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拿过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奖项和先进荣誉称号。如今回想起自己刚走上讲台的日子,他的言语之中充满着经过多年的教学检验之后的自信和从容。
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提问,不断提问,我喜欢不停地提问题。”为了保证课堂十足的互动性,不断提问是龚亮教学的另一大特色。龚亮现在带的班级是小班教学,不足三十个同学,尽管如此,要保证所有人都全神贯注地听课,还是需要不断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只要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提出问题,那么学生听讲的这根弦始终就是紧绷着的,他就必须要听得很专注。”
除了仅仅是让学生打起精神听课能够回答出自己的问题之外,龚亮还会提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你们觉得是家庭重要还是工作重要,请给出你们的看法。”这是龚亮在讲到“职业”主题这一课时提给同学们的课后思考。
“其实,我的提问还有一个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龚亮在教学之中不仅仅是给孩子们传达知识内容,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会让他下意识地去培养和引导孩子们的价值观,遇到诸如“家庭重要还是工作重要”此类的选择性问题,他会和孩子们坦诚地交流自己的看法,留白一部分,让孩子们去自行判断和选择。
无论是音乐的课堂,演讲的课堂,还是持续发问的课堂,龚亮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口说英语,去表达英语。“只有这样,英语才不只是学到了,还学会了。”
做“互联网 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探索
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技巧也让龚亮在“互联网 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认识,2016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到重庆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龚亮担任调研工作现场授课教师受到了好评。
通过新媒体平台,听说读写练丰富了英语教学的课堂,紧扣知识点的随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当堂的学习情况,“互联网 教学模式下收集的学生学习数据,能够很好地进行学情检测分析,这些数据也会对老师的教学成果评估和教学反思起极大的作用。”龚亮坦言,中西部地区在互联网 教育方面虽然已经做出了尝试,但还远远赶不上北京上海,还需要去做更多的探索。
“互联网 ”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英语的教与学,需要老师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新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对大数据下的数字化英语教学、合作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微课程、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都需要不断动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谈到未来的教学目标,龚亮充满了劲头。
“无音乐,不生活。”这是龚亮的学生在随笔《音乐龚》中对他的评价,如同音乐能宽慰孩子的心灵一样,龚亮相信未来也能逢风化雨,找寻到别样的教学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