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压力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探究——IGU-GFE地理学与可持续研讨会简述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面向未来地球的地理学: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IGU-GFE)主办的2020年地理学与可持续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研讨会以“多重压力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探究”为主题开展热烈讨论.研讨会针对5个专题展开,分别是:(1)生态系统压力和驱动力;(2)生态系统状态评估;(3)多重压力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多重压力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影响;(5)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策略.IGU-GFE地理学与可持续研讨会为全球生态系统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出了以下建议:(1)合理、科学、多维度提高生态系统质量;(2)有效恢复和提升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3)优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
其他文献
降水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植物叶片性状特别是叶脉特征对降水变化非常敏感,然而高寒植物叶片性状特征如何响应降水变化还知之较少.采用集雨棚模拟增减50%降水的条件,以高寒草甸8种主要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降水变化对叶片的叶脉率、叶脉密度、叶片大小、比叶质量、叶片总有机碳含量、叶片全氮含量、叶片碳同位素相对含量和碳氮比等叶片性状的影响.发现增水显著增加了植物的叶片大小、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叶脉密度;而减水显著降低了叶片大小、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植物叶片性状
植物枝干光合(Pg)固定其自身呼吸所释放的CO2,有效减少植物向大气的CO2排放量.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木本植物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仪与特制光合叶室(P-Chamber)相结合,观测白梭梭叶片、不同径级枝干的光响应及光合日变化特征;同时监测环境因子(大气温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及含水量等)与叶片/枝干性状指标(叶绿素含量、含水量、干物质含量、碳/氮含量等),揭示叶片/枝干光合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破坏性取样,量化个体水平上叶片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高寒地区建植和改良栽培草地的首选草种.虽然合理植株密度和氮素添加量是垂穗披碱草栽培草地稳产的关键因子,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最佳互作组合仍不清楚.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分析不同植株密度(58、102、146株/m2)和氮素添加量(0、200、400 mg/kg)组合状态下垂穗披碱草株高、单株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系体积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以确定理论上是否存在植株密度和氮素添加量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随植株密度增加,垂穗披碱草株高、地上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
气候变化和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共同影响着流域的水热耦合状况,定量剖析其影响对研究变化环境下流域水量平衡和能量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多数研究只做了定性分析,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定量贡献研究甚少.基于此,以干旱区无定河流域和湿润区汉江上游为研究区域,在Budyko框架下,估算了干旱与湿润区流域的时变水热耦合参数,并通过逐步多元回归模型、敏感性和贡献率分析,定量归因了水热耦合控制参数的演变,并将干旱与湿润区流域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与湿润区流域的水热耦合参数在1970-2013年间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不同气候区水热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定量评价NPP的变化规律是碳循环机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我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覆盖和NPP产品分析了 2001-2018年西南地区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统计分析方法,定量描述了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导致的NPP变化量,对NPP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西南地区NPP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2)NPP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南高北低,NPP呈增长
以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对氮添加的初期响应规律,为预测该地区在大气氮沉降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森林土壤的季节动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氮添加初期,中氮水平(60 kg hm-2a-l)的氮添加处理使得各季节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高氮(90 kg hm-2 a-1)水平的添加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和酸性磷酸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了土壤pH值、全磷含量和β-1-4葡
为了探讨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杨树(Populus spp.)人工幼林阶段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林下设计了林下植被物种数量递增的3种处理,即清除林下植被(无林下植物)、保留单一林下植物(一种林下植物)和保留物种多样的自然林下植被(多种林下植物),于处理1年后采样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基于Biolog-ECO微平板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以及与土壤碳、氮转化相关的胞外酶活性的差异,以期从土壤养分转化和供应的角度为科学管理人工林林下植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处理对8月份0-
明晰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北山羊的分布格局,并阐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北山羊的影响,对今后北山羊生境管理和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山羊实测分布点记录和环境变量数据,结合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利用CM1P6的8个气候模式均值预测中度发展路径(SSP2-4.5)下,基准期(1970-2000年)和未来气候(2041-2060年、2081-2100年)变化情景下,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山羊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及变化,并综合贡献率和置换重要性值对北山羊生
荒漠草原是我国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中国该领域研究态势,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基于36年间国内外发表的3651篇论文,分析了发文量、发文来源、被引频次、主要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等.结果表明:(1)2000年后关于荒漠草原的论文数量增幅较大,年均发表超160篇,但篇均被引频次、高质量学术期刊发文量和创新性研究成果较少,整体发文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具有创新性的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而利用荟萃分析方法对某一研究领域进展的分析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
对于微电子企业来说,可靠性设备选择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直接影响产品的测试结果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微电子企业可靠性设备供应商选择过程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共存的VIKOR框架模型.从5个方面建立适用于微电子企业可靠性设备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设备日常运行得到的精确数和负责设备运维的工程师给出的区间直觉模糊集分别用来量化混合评价指标.基于信息熵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均衡交叉熵计算方案的最大群效应值、最小后悔值以及综合指标值,基于VIKOR决策准则进行备选供应商优劣排序.通过对4个供应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