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加强语文教学。
  【关键词】:抓关键 收素材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
  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
  题材:热爱家乡
  文题:A.我的家乡B.托起黑太阳的地方
  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的地方。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乡,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无天日,充满险情的矿井中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发肺腑之言而成文,抒写了一曲赞美煤矿工人的颂歌。但比较文题,B显然更胜一筹。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⒈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⒉材料来拟定文题
  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列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这样拟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此类文题的设置,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也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最先关注的是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而涉及基础材料;读者在对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行分析感悟之后,才能叩响文章主题之门。
  三、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这样写,固然可以,但难出佳作。试想,一些中、小城市、农村的学生,有多少人能对这一涉及科技发明的文章作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倾向于这一主旨的学生不在少数。于是,他们必然陷入握笔难书,举"脑"艰难的境遇中去。而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这样,作品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考其原因,作者完成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的思维过程,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进行重新审视,并取得较大成功。以上三点体会,是我教学中的一些愚见,望同行们斧正。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样的前提下,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本文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找准教学切入点,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
期刊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南山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生存质量现状及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与生存质量、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
自信心是个体所具有的自我肯定意识,它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成绩的优劣、事业的成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是学生学习和产生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的原动力.自信心
在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建筑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建筑业的管理模式及内容产生了较大的变革,为
近年来,尽管我国建立了比较符合国情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但每年因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的人数依然超过千人,每年因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愈百亿元“如
内容摘要:作文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记录,是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认识、感悟诉诸文字的一种自由的创造过程。写文章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的训练方式。创新思维对提升作文价值意义重大;提升作文价值、使作文水平提高可以从深化作文的立意、淡化作文的选材、优化作文的结构和美化作文的语言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 作文  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记录,是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认识、感悟诉诸
学校体育课程政策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对学校体育课程的选择和管理方面所做出的战略性和准则性的政治措施和政治行为,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
【摘要】我们该通过哪些途径、方法让学生喜欢写作、热爱写作,通过写作真正倾吐心声,其实关键之处还在于作文教学必须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写作情感"触电",给学生一个不断丰富、完善个人情感、个人体验的平台,并最终让学生敞开心扉,涌动真情。  【关键词】作文教学 思考 怕写作文 怕说真话 信心 素材积累  作文教学在语文中的"半壁江山"地位应是公认的了,原先中考卷满分150分,作文却占了60分;而今中考卷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逐渐得到更新,课堂教学也由"注入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知识也由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探究。结合新课程语文教材内容及多年教学实践,本人认为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讲好引言,激发入课热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产生强烈
期刊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确实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中,"读"是关键。课文,只有让学生多读,靠读读出"语感"、"语味"来。因此,依据"大纲"精神,我们就应该牢牢抓住这个关键,练好"读"功,优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效果。朗读不仅能训练学生.说话时发音正确、句读分明、语气连贯,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