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的探讨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z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结合许多实践案例,从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的意义、策略和实践流程等角度,探讨在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以期帮助学生成长为有利于自然与社会的绿色人才。
其他文献
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深入思考、细加探索,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探讨一
对20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遗传题中具有代表性的3道题进行解析,以期全面评估联赛理论考试中遗传试题的考点及方向。
操作定义是用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这种方法包含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以操作定义的方式来呈现概念,符合新课标中重视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从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坚持探究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注意渗透'STS'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针对浙科版教材“乙醇发酵实验”中的几点不足之处——实验的厌氧条件不明确、不能体现厌氧呼吸对底物的利用效率和偏好、不能准确检测酒精、不能体现厌氧呼吸是吸能反应还是
期刊
以"伴性遗传"为例,指出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精心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诊断素养达成情况,完成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常用的生物教具主要有各种模型、挂图、标本和实物等,使用教具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配有合适的教具,这就
期刊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处于教学中心位置的对象变成了学生,教师一改过去直接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模式,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在自主讨论、探究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