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媒介而言,产品是品牌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内核,它们是相互依存的递进关系。简言之,媒介市场的竞争最终归结于品牌和文化的竞争。
制定和实施以品牌为核心的经营战略,是电视管理经营者的首要任务。电视媒介的品牌塑造要注重频道文化价值理念、栏目、活动、主持人等多个层次品牌意识的培养和运用,这是一条重要的策略。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够塑造自己的频道形象。栏目的品牌可以说是一个电视台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频道赖以生存的基因。但好的频道品牌并不是品牌栏目的简单相加就能够形成的,还包括其他因素,这要有一个整体的战略才行。在这个战略的指引下,具体再做栏目、活动、主持人等品牌的策划。从电视媒介品牌的外延结构看,主要包括栏目品牌、频道品牌和媒体机构品牌。栏目和频道是节目的基本存在方式和被“消费”载体。受众消费的是节目,虽然每一个具体的节目(作品)各不相同,而栏目和频道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在受众中形成的品牌其实是关于栏目和频道的,当然电视节目(作品)是基础和核心。广大受众正是因为持续收看电视制作播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稳定品质、较强竞争力、影响力、体现核心理念的节目,才会逐渐“集体无意识”地形成整体认同和品质评价,并使其收视行为固定化和标识化。
电视媒体活动和主持人也是打造电视媒介品牌的重要因素,但它们本身不是媒体品牌。主持人对受众的影响也是通过节目栏目的载体,离开了具有品牌意义的栏目节目,就不存在名牌主持人。当然,品牌活动和富有个性、深受受众喜爱的主持人是构成栏目品牌、频道品牌和机构品牌的重要因素乃至核心要素,举办媒体活动,培育名牌主持人是打造媒体品牌的重要途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聘名人做主持人就是为了增强传播的效果,名人主持在传播过程中是主要的传播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运用了舆论领袖的理论。
如果一个频道拥有一批品牌栏目,而且在栏目设置、内容编排、形式标识等方面蕴含某种整体统一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富有个性的风格、具有高品质的追求,就会在受众中逐渐形成对整个频道品质、风格、价值的认同,这样的频道就成为品牌频道。我们应该重视频道的整体品牌战略,频道的品牌特色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特殊的感染力,能够与受众建立一种没有契约但心甘情愿的良好关系。频道品牌首要的是确立具有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引领的核心文化价值理念,百年基业在文化,所谓纲举目张。
电视媒介品牌其实就是其文化价值理念的外在显现,独特的品性必须要有内涵的支撑。电视品牌内涵中要融入具有人文关怀的文化基因,体现媒介应有的社会责任。反馈是电视人文关怀传播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而传播过程的反馈实现,必须要求电视与受众之间建立一定的关系和互动,如果电视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那么他的受众似乎没有和他交流的必要,因为他们会认为你根本就不会把我们受众放在眼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非常了得》的成功,就是在掌控栏目主流价值的前提下放下了架子,搭建一个平台,所有嘉宾、观众、受众都能够平等地互动、交流、选择。近年来风行的诸多“真人秀”类节目就是电视媒介人文关怀的有力佐证。
品牌的树立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组织的发展也是建立在文化之上的,品牌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媒介文化包含自身的内部文化和媒介的影响文化。“媒介组织文化”一词的提法基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價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同。其中,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以江苏卫视为例,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成功地构建了所谓的“幸福文化”的文化理念体系,在此理念的引导下构建了频道发展的组织架构和行为准则,在频道运营和节目资源新开发方面更是严格遵循着自身文化理念体系的标准,也就是:电视文化理念依靠优势节目贯彻,对节目的精心追求又促生新的节目诞生,自始自终都在严格遵循着这个原则。媒介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有着巨大潜力的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媒介(企业)文化甚至比品牌和有形资产还重要得多。正如企业不能没有企业文化一样,我们的媒体也不能没有核心价值观。它对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已经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媒介(企业)文化容易生成一种特别的氛围,这种氛围通常都是鼓舞人奋进的那种气魄,可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于是在整个媒介文化气氛下,全体媒体成员能形成一种不可战胜的合力。其实,媒体和大多数的企业组织一样,都必须依靠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而独特良好的媒介文化则是构成媒介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的内容生产是其命脉,而内容生产的主体和核心竞争力就是人。“以人为本”是电视的核心价值观念,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人的思想左右着事物的发展,是决定性的因素。构建“以人为本”的媒介文化是电视媒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一、电视媒介文化建设的关键——领导者的身体力行
电视媒介文化的形成常常与其创始人和领导者的运营理念、经营思路、管理风格、个人品格及电视媒体对过往成功经验的学习和强化有着直接关系。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媒介文化就是他们的人格化。
要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相信愿景并愿意去实践共同的价值观,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最为关键。如果共同的价值观只是停留在口头、文字、会议等形式上,这样的价值观是无法转化为员工的行动的。从根本上说,组织文化要靠每天的待人处世的方式来形成。领导者的行为对下属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塑造和维护媒介组织共同价值观,领导者要做出表率,要在每一项工作中都体现该媒体的价值观。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畅通上、下行传播渠道。在沟通过程中更应注重面对面的沟通,因为面对面最能满足人们社会交往和归属感的需要。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的信任。信任是文化接受和传承的基础,电视媒体文化会在电视人的信任下潜移默化地形成。
二、电视媒介组织文化的保障——人文化制度的建立
媒体组织文化离不开媒体制度建设。真正有品性的媒体制度应该是媒体责任和媒体组织文化的完美融合。电视媒体应将媒体制度(国家的新闻宣传纪律规范等)与媒体精神、媒体价值观统一起来,以人文化的制度激励员工的进取心。让这个制度规范员工行为。这些规范反过来又强化了员工对媒体价值观的认同。 三、社会责任是电视媒介文化之魂
新闻媒体的文化建设除了要靠领导身体力行、制定行为规范之外,还要通过社会责任的担当使员工接受和认同组织文化。今天,媒介技术改变了一切!地球成为一个“电子村庄”,这意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往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界已被媒介新环境所取代,媒介成为人类生存依赖的新环境。在这一新环境里,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的都市、新的交往方式、新的社区、新的消费方式、新的娱乐方式、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情感方式、新的婚姻家庭關系、新的工作方式、新的价值观念……,一切都是新的、反传统的,过去的都在逐渐消失、退场或成为艺术品。
现代传媒机构的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人们都称电视为大众文化,今日的电视媒体在大众文化的熏陶下,早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文化的消费主义倾向,它已全面渗透到电视之中,大众文化成为电视内容的重要构建者。电视媒体的强大影响,又反作用于大众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再构建。大众文化的发展动力是以欲望推动欲望。这种以欲望推动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如果没有把握住“度”,很容易走向浅薄,走向庸俗,走向一种无聊的狂欢。电视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为了取得利益的最大化,必将舍弃精英类大众,转而极力迎合文化层次不高、趣味低级的大多数。当电视文化的生产者不够清醒,不够理智,没有社会责任的时候,追求的某些浅薄、庸俗的东西就混迹于大众文化,并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大众文化,必将使大众文化走向更为庸俗、浅薄的怪圈。所以,媒介的社会责任在此间显得异常重要,要守住这个文化之魂,担当弘扬先进文化和社会核心价值的责任,把迎合变成引领,把教唆转为教化。许多著名企业的成功就是以社会责任作为其定海神针的,绝不动摇。之所以能成就百年基业,其遗传基因一定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介由于在体制上作为党和国家的舆论工具存在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广播电视具有以舆论工具形态为主体的多种文化形态和多种文化的功能。“作为构成国家机器的舆论工具,广播电视媒介必须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事新闻活动。”另外,我们的广播电视还担负着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重要责任,通过对节目的精心打造来加强我们每个人的认同心理和对于社会、民生的关注情怀。
21世纪的媒介发展已进入一个充分体现媒介社会责任的伦理时代。大众媒介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又承担着社会公器的角色,对整个社会负有教育启发引导的功能,成为社会进步的精神标榜。在构筑具有竞争力的媒介文化的因素中,使得原本属于非功利道德领域的诚信原则,逐渐地显示出伦理与经济相辉映的组合效应,使其成为可以决定或推动媒介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组织文化之魂。所以,媒介文化的建设必须以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在传播文化时体现的是媒介本身的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一种融合,这种文化的引导是媒体的责任,也是保证其持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制定和实施以品牌为核心的经营战略,是电视管理经营者的首要任务。电视媒介的品牌塑造要注重频道文化价值理念、栏目、活动、主持人等多个层次品牌意识的培养和运用,这是一条重要的策略。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够塑造自己的频道形象。栏目的品牌可以说是一个电视台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频道赖以生存的基因。但好的频道品牌并不是品牌栏目的简单相加就能够形成的,还包括其他因素,这要有一个整体的战略才行。在这个战略的指引下,具体再做栏目、活动、主持人等品牌的策划。从电视媒介品牌的外延结构看,主要包括栏目品牌、频道品牌和媒体机构品牌。栏目和频道是节目的基本存在方式和被“消费”载体。受众消费的是节目,虽然每一个具体的节目(作品)各不相同,而栏目和频道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在受众中形成的品牌其实是关于栏目和频道的,当然电视节目(作品)是基础和核心。广大受众正是因为持续收看电视制作播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稳定品质、较强竞争力、影响力、体现核心理念的节目,才会逐渐“集体无意识”地形成整体认同和品质评价,并使其收视行为固定化和标识化。
电视媒体活动和主持人也是打造电视媒介品牌的重要因素,但它们本身不是媒体品牌。主持人对受众的影响也是通过节目栏目的载体,离开了具有品牌意义的栏目节目,就不存在名牌主持人。当然,品牌活动和富有个性、深受受众喜爱的主持人是构成栏目品牌、频道品牌和机构品牌的重要因素乃至核心要素,举办媒体活动,培育名牌主持人是打造媒体品牌的重要途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聘名人做主持人就是为了增强传播的效果,名人主持在传播过程中是主要的传播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运用了舆论领袖的理论。
如果一个频道拥有一批品牌栏目,而且在栏目设置、内容编排、形式标识等方面蕴含某种整体统一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富有个性的风格、具有高品质的追求,就会在受众中逐渐形成对整个频道品质、风格、价值的认同,这样的频道就成为品牌频道。我们应该重视频道的整体品牌战略,频道的品牌特色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特殊的感染力,能够与受众建立一种没有契约但心甘情愿的良好关系。频道品牌首要的是确立具有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引领的核心文化价值理念,百年基业在文化,所谓纲举目张。
电视媒介品牌其实就是其文化价值理念的外在显现,独特的品性必须要有内涵的支撑。电视品牌内涵中要融入具有人文关怀的文化基因,体现媒介应有的社会责任。反馈是电视人文关怀传播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而传播过程的反馈实现,必须要求电视与受众之间建立一定的关系和互动,如果电视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那么他的受众似乎没有和他交流的必要,因为他们会认为你根本就不会把我们受众放在眼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非常了得》的成功,就是在掌控栏目主流价值的前提下放下了架子,搭建一个平台,所有嘉宾、观众、受众都能够平等地互动、交流、选择。近年来风行的诸多“真人秀”类节目就是电视媒介人文关怀的有力佐证。
品牌的树立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组织的发展也是建立在文化之上的,品牌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媒介文化包含自身的内部文化和媒介的影响文化。“媒介组织文化”一词的提法基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價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同。其中,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以江苏卫视为例,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成功地构建了所谓的“幸福文化”的文化理念体系,在此理念的引导下构建了频道发展的组织架构和行为准则,在频道运营和节目资源新开发方面更是严格遵循着自身文化理念体系的标准,也就是:电视文化理念依靠优势节目贯彻,对节目的精心追求又促生新的节目诞生,自始自终都在严格遵循着这个原则。媒介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有着巨大潜力的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媒介(企业)文化甚至比品牌和有形资产还重要得多。正如企业不能没有企业文化一样,我们的媒体也不能没有核心价值观。它对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已经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媒介(企业)文化容易生成一种特别的氛围,这种氛围通常都是鼓舞人奋进的那种气魄,可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于是在整个媒介文化气氛下,全体媒体成员能形成一种不可战胜的合力。其实,媒体和大多数的企业组织一样,都必须依靠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而独特良好的媒介文化则是构成媒介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的内容生产是其命脉,而内容生产的主体和核心竞争力就是人。“以人为本”是电视的核心价值观念,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人的思想左右着事物的发展,是决定性的因素。构建“以人为本”的媒介文化是电视媒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一、电视媒介文化建设的关键——领导者的身体力行
电视媒介文化的形成常常与其创始人和领导者的运营理念、经营思路、管理风格、个人品格及电视媒体对过往成功经验的学习和强化有着直接关系。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媒介文化就是他们的人格化。
要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相信愿景并愿意去实践共同的价值观,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最为关键。如果共同的价值观只是停留在口头、文字、会议等形式上,这样的价值观是无法转化为员工的行动的。从根本上说,组织文化要靠每天的待人处世的方式来形成。领导者的行为对下属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塑造和维护媒介组织共同价值观,领导者要做出表率,要在每一项工作中都体现该媒体的价值观。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畅通上、下行传播渠道。在沟通过程中更应注重面对面的沟通,因为面对面最能满足人们社会交往和归属感的需要。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的信任。信任是文化接受和传承的基础,电视媒体文化会在电视人的信任下潜移默化地形成。
二、电视媒介组织文化的保障——人文化制度的建立
媒体组织文化离不开媒体制度建设。真正有品性的媒体制度应该是媒体责任和媒体组织文化的完美融合。电视媒体应将媒体制度(国家的新闻宣传纪律规范等)与媒体精神、媒体价值观统一起来,以人文化的制度激励员工的进取心。让这个制度规范员工行为。这些规范反过来又强化了员工对媒体价值观的认同。 三、社会责任是电视媒介文化之魂
新闻媒体的文化建设除了要靠领导身体力行、制定行为规范之外,还要通过社会责任的担当使员工接受和认同组织文化。今天,媒介技术改变了一切!地球成为一个“电子村庄”,这意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往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界已被媒介新环境所取代,媒介成为人类生存依赖的新环境。在这一新环境里,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的都市、新的交往方式、新的社区、新的消费方式、新的娱乐方式、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情感方式、新的婚姻家庭關系、新的工作方式、新的价值观念……,一切都是新的、反传统的,过去的都在逐渐消失、退场或成为艺术品。
现代传媒机构的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人们都称电视为大众文化,今日的电视媒体在大众文化的熏陶下,早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文化的消费主义倾向,它已全面渗透到电视之中,大众文化成为电视内容的重要构建者。电视媒体的强大影响,又反作用于大众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再构建。大众文化的发展动力是以欲望推动欲望。这种以欲望推动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如果没有把握住“度”,很容易走向浅薄,走向庸俗,走向一种无聊的狂欢。电视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为了取得利益的最大化,必将舍弃精英类大众,转而极力迎合文化层次不高、趣味低级的大多数。当电视文化的生产者不够清醒,不够理智,没有社会责任的时候,追求的某些浅薄、庸俗的东西就混迹于大众文化,并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大众文化,必将使大众文化走向更为庸俗、浅薄的怪圈。所以,媒介的社会责任在此间显得异常重要,要守住这个文化之魂,担当弘扬先进文化和社会核心价值的责任,把迎合变成引领,把教唆转为教化。许多著名企业的成功就是以社会责任作为其定海神针的,绝不动摇。之所以能成就百年基业,其遗传基因一定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介由于在体制上作为党和国家的舆论工具存在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广播电视具有以舆论工具形态为主体的多种文化形态和多种文化的功能。“作为构成国家机器的舆论工具,广播电视媒介必须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事新闻活动。”另外,我们的广播电视还担负着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重要责任,通过对节目的精心打造来加强我们每个人的认同心理和对于社会、民生的关注情怀。
21世纪的媒介发展已进入一个充分体现媒介社会责任的伦理时代。大众媒介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又承担着社会公器的角色,对整个社会负有教育启发引导的功能,成为社会进步的精神标榜。在构筑具有竞争力的媒介文化的因素中,使得原本属于非功利道德领域的诚信原则,逐渐地显示出伦理与经济相辉映的组合效应,使其成为可以决定或推动媒介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组织文化之魂。所以,媒介文化的建设必须以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在传播文化时体现的是媒介本身的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一种融合,这种文化的引导是媒体的责任,也是保证其持久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