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朝代名称产生的历史渊源考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频繁。历代王朝的创建者在王朝创立伊始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讲的就是即使尧舜禹时代在新政权建立后虽同姓也要改变国号以彰显他的仁德。由此可见,确立新国号对一代王朝的重要性。那么历朝历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源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在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以及取自寓意吉祥。
  下面我们就对我国古代历代王朝名称的产生进行梳理,根据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国先秦时期以及秦王朝名称的确立基本上是由部族或部落联盟的名称发展而来的。具体如下。
  夏:夏是原为黄河流域一个部落的名称。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以自己所在部落的名称作为朝代的名称。也有其它说法: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此称其政权为“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人又以“殷”或“殷商”相称。
  周:原为渭水流域一个部落的名称。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原为诸侯国名,据《史记》记载,秦原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后来秦襄公又因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
  第二阶段:汉代到辽、宋、夏、金时期,这一时期大部分新政权的名称的确立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如:汉、曹魏、晋、隋、唐、宋。或者是源于创建者原始所在地或政权统治的区域,如:东吴、蜀、辽、西夏。具体如下。
  1.政权名称的确立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的有:汉:刘邦曾被项羽封为汉王。公元前206年,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中国后,便定国号为“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等爵位,曹操的儿子曹丕在公元220年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为“魏”。因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晋:曹魏权臣司马昭曾被魏帝封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爵位。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定都洛阳,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公元581年,随国公杨坚迫使周静帝让位,自立为皇帝,建立了随朝。国号为“随”,隋文帝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时,作为隋朝贵族的李渊被封为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李渊在太原起兵,称“唐王”;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由于赵匡胤发迹于宋州并曾做过宋州节度使,因此定国号曰“宋”。
  2.源于创建者原始所在或政权统治的区域的包括:蜀:古时称四川为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政权,历史上称刘备建立的国家为蜀国。但也有称“蜀汉”的,这主要指刘备建立的政权号称“汉”,自诩为是东汉政权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此地古代属于吴王夫差所建的吴国。曹魏时曾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9年,孙权在建邺称帝,国号吴。故史称“孙吴”;又以地处江东,也称“东吴”。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西夏: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称皇帝,建国时以夏州得名将国号叫大夏。因夏在宋的西北,所以史称西夏。
  第三阶段:从辽、宋、夏、金以后包括金到清政权建立,这一时期国号主要取自于寓意吉祥。具体如下。
  金:公元1115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皇帝,國号金。关于国号金,完颜阿骨打曾说:“辽的国号意思是镔铁,显示他们有如镔铁般坚硬。但是镔铁也会朽坏,只有金不会变质,我们的国号就称作大金吧!”
  元: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国号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的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史称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按照五行相克的观点,火克金,水灭火,朱明属火,因此皇太极把政权改为“清”就具有克制明朝的意思。当然关于“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为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才这样做的。
  另外,明国号的确立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是由元末起义斗争过程中民间宗教名称逐渐演化而来的。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而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或“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公元1368年,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其他文献
摘 要: 仡佬族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仡佬族人民对待天地自然和人情世故的一些心理态度和行为特征。关注和研究这些态度和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民族,为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关键词: 仡佬族 祭祀文化 祭祀心理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其中一支主要生活在贵州遵义一带,现有以仡佬族和苗族为主要
摘 要: 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田”,为湖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而转变旅游业发展模式、提升旅游产品层次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创意旅游的理论分析了创意旅游对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的启示,阐述了创意旅游在长株潭地区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创意旅游 旅游业发展    创意旅游这一概念由学者格雷理查德和克里斯宾雷蒙德
摘 要: 潮汕民具有其传统特色,风格独特,却没有得到现代人应有的重视,本文阐述了潮汕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影响,并指出其与现代建筑相比存在的缺点,我们应对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实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关键词:潮汕民居 特点 继承 发展    一、引言  从隋唐开始,大量的官民士庶相继来潮。这些频繁入潮的中原人,直接地把隋唐时期的中原文化带到潮汕地区。时至今日,潮汕地区有的民风民俗,仍然保留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