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在吴家花园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wk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59年9月底到1965年11月28日离开北京去大三线,彭德怀一直在吴家花园住了6年。他的党组织生活在中央党校,中央党校党委副书记伍辉文因此定期前往看望,常委刘子正负责经常性联系照料。在此期间,伍辉文、刘子正与彭德怀常有直接接触,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口中得知了一些具体情况。彭德怀为人耿直,胸怀坦荡,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顾全大局,严以律己,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组织观念很强。他学习勤奋,勤劳简朴,平易近人,关心群众,没有任何架子。不管什么人去看望,他每次都亲自送到门外,等客人上车走远后才回去。这些优秀品质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子正几次向笔者谈及他与彭德怀的接触情况。他在1981年5月14日写信给伍辉文,约其联名撰写回忆彭德怀的文章。伍辉文在16日约石民等知情人回忆,并把党校保存的有关彭德怀的材料交石民参阅整理。18日,伍辉文回函刘子正,并附有石民整理的材料,嘱咐称:“给你提供的材料哪些可用,哪些在公开发表时不宜用原话,我也没有考虑好。我看是否有这样一点须注意一下,即不影响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因刘子正在“文革”中遭康生迫害受到“审查”,迟迟未作结论,文章终未写成。现将二人谈及的情况,择其宜于发表部分综合整理如下,以完成他们的遗愿。
  慨然搬家住进“花园”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彭德怀因致毛泽东的一封信,随即在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遭到错误批判。回到北京后,军队系统在大范围内继续批彭,在此情势下,他已无法在中南海居住。1959年9月底,彭德怀搬到北京西北郊的挂甲屯吴家花园居住,名曰自修马列主义。为此,彭真、杨尚昆、安子文等前往安置,专门把中央党校的党委常委找到吴家花园,当面作了布置和交代。当时,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遭康生的陷害,自身难保,不便与彭德怀接触,没有去。其他在家的常委伍辉文、刘子正、杨志、吴明等全部到场。彭真说:“彭总到党校,请你们带他学习、读书,主要是学些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他都经历了,比你们知道的更多,这方面你们还要向他学习。有些问题清理清理,你们与彭总商量研究,订一个学习计划。”彭真接着说:“不要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谁也不敢接近了,都是同志,开诚布公地对待。你们帮助彭总读书,有什么问题可以开诚布公地谈。”
  杨尚昆嘱托说:彭总今后暂时安排在党校学习,党的组织生活在党校,看文件和生活问题由中央办公厅直接管。虽然他受到批判,可他是我党的老革命。你们要派组织原则强的主要干部担任联络工作,有重要文件及时送收。彭总有什么要求要及时向中央汇报。安子文说:彭真同志说了,你们党校帮助彭总读些书,思想上清理一下,要热情相待,犯了错误能够认真接受教训就好。这件事对常委以外的任何人都要严格保密。伍辉文当场提议刘子正负责联络任务,得到了杨尚昆的首肯。彭真当面叮嘱道:“刘子正同志,彭老总要在这儿住上一段时间了。这里离党校较近,希望你们多照顾着点彭老总,他的党组织生活以后也在你们这儿过。老总要看文件,看各种书籍,希望你们一一给以解决……还有,再请一位讲师,给他谈谈政治经济学。”
  随后,中央党校党委常委召开了一次会议,对如何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进行了研究。大家表示,帮助彭总读书学习,是中央交给党校的一项任务,一定要完成好,要拟订个学习计划,帮他有选择地读些书。会上选定了两名教研室的负责同志任彭总的学习秘书,帮助他学习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寻找一些参考材料,定期交谈交谈。确定党委的负责同志要定期去看望彭总,多关心他,大体上每月一次,谈谈心。这一任务自然落在伍辉文的肩上。刘子正已在中央领导面前被确定为联系人,常委会上再次予以确认,并要求他经常去彭德怀处看望,了解到有什么问题和需要,及时报告解决。领导的嘱托,党委的决定,良知的驱使,感情的倾向,使刘子正一直倾心竭力地承担着这项不为人所知的工作。这样,他就能名正言顺地、毫不避讳地接触彭德怀,在不干扰彭德怀读书学习和正常休息的前提下,经常去看望他。天长日久,耳濡目染,他对彭德怀的品格更为钦敬。
  生活简朴热爱劳动
  彭德怀在吴家花园住的是一处坐北朝南的小院。名字虽雅,环境却荒僻,四周除了农田外,便是稀疏的农户。彭德怀的居室是正房,屋里布置简单,没有太多的陈设,除了一套沙发外,只有几个凳子,墙上挂着一张北京市地图和一张全国地图。彭德怀不喜欢花花草草,便和警卫人员一起在院内种了些庄稼。此外,他还种了向日葵、南瓜、茄子、辣椒等及一些瓜果,并在院内挖塘养鱼。他在池塘南边还种了一小块水稻。这种习惯,也是以劳动作为积极的休息,同时有意在做些试验。刘子正每次去吴家花园,见彭德怀干活,就随同一起干,挽起袖子锄地,卷起裤脚下塘,两人边干边聊,相谈甚欢。1961年8月间,伍辉文同刘子正一起去看望彭德怀,特意从党校南院的桃园里摘了些桃子带去。他们进门见彭总正赤着脚,裤腿挽起老高在院子里的池塘边劳动,便一同干起来。彭总指着池塘说:“我们来了以后,同警卫班的同志把池塘里的泥挖了挖,池子里养上了鱼,把池塘的泥做了肥料,种了些瓜菜。我吃不多,可以给警卫班的同志改善生活。”
  彭德怀是位刚正不阿、胸襟坦荡的人。几经接触,他觉得刘子正也是个实事求是的人,有时便袒露些心迹,抒发些郁闷。刘子正内心完全理解,深切同情,但只能做些浅浮的抚慰,思想上的共鸣则在不言之中。彭德怀刚见刘子正时,毫无顾忌地脱口就问:“你相信一亩地能打万把斤粮食吗?”刘子正甚解其意,便间接答道:“我过去在农村没有见过,现在也没有亲眼见过。去年杨老(杨献珍)在党校种的麦子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大丰收,一亩地也就打了700来斤。这是实事求是、可以信赖的产量。”于是,彭德怀亲自种试验田进行验证。据彭德怀的警卫员景希珍记述:彭总1959年秋季到了吴家花园后,自己开荒种了两分地的麦子,掏大粪,深翻地,精耕细作。由于担心麻雀吃了影响产量还日夜守护,1960年按收成折算一亩地也才收了700多斤。刘子正自己在党校辟地种麦,虽精心耕作,科学管理,保证水肥,也只打了近700斤。他如实对彭德怀汇报说:“看来,一亩地产700多斤,比较靠谱。”刘子正用事实表态,委婉地支持了彭德怀反对“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做法。
其他文献
1983年7月,乔石卸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调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中组部部长。我还记得,离任时,他在中联部礼堂向全体干部作了一次深情的讲话:我从60年代中期从中央党校学习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和贯彻者,其收入主要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刚需和公平贸易的标配,是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没有原创性发明专利,没有驰名商标品牌,没有基础软件著作权等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汀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两次重要批示精神,牢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嘱托,主动适应和引
期刊
张恨水是“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作家”(老舍语)。他一生写了130余部长篇、中篇小说,外加诗文、词章,洋洋五千万言。他却长期被冠以“蝴蝶鸳鸯派”之名,许多著作被当作“禁书”打入冷宫。其实只要读了张恨水的著作就会发现他是一位很有骨气和良知的中国传统文人。由此使他在国家兴亡、民族危急的关头挺身而出,创作了大量揭露日本鬼子残酷屠杀中国人民,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以及要求请缨杀敌的著名诗篇,受到后人青睐。  要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诗人续范亭在延安第一次见到朱德时,没想到扬名四海的三军统帅居然朴素得犹如一个农家老翁。续范亭感慨之余,给后人描绘出一幅朱总司令的肖像画:“敌后撑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难以通过传统金融渠道获得大量资金支持。在一些民间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农村互助会等互助金融发展较快。但这些借贷活动本质属于去中心化的民间借贷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关于开展对标活动的要求的讲话,引起了广大节能工作者的关注.什么是对标管理?对标管理在节能降耗工作中能发挥多大作用?企业如何开展节
自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 ,学界对党的性质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热潮。有的否定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把党的性质“普化”,说成是“全民党”;或者把党的性质“移
期刊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拉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