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的承德“河光水色”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张保存在河北省承德市档案馆的老照片。据说当年老照片被征集入馆时,这张老照片的全部信息除了图像上的“一片汪洋”之外,还有就是一句非常泛泛的话:这是解放前承德的水灾。
  后来,档案馆的同志也曾向一些本地的老人出示和询问过照片上的内容,可能是岁月相隔的太久,串连不起老人们幼年的生活时光;也可能是照片上的水太大、太多,掩盖住了他们记忆中的残存的参照之物,几番询问下来都没有什么收获。但是,从照片中房屋的结构、电杆、建筑框架等等孤零线索,大致能判断出这是民国中后期承德水患时的情景。
  其实,谁又能将如此惨烈破败的景象和如今心目中的承德放在一起呢?谁都知道,承德不仅山青,而且水秀。漫步在武烈河边,千亩水面,烟波浩淼,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在尽现“秦淮之风”的二仙居旱河边,奇石载文,曲径通幽,亭台玉立,杨柳依依的美景又是那么的赏心悦目。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可爱可亲的水也曾经面目可憎、呲牙咆哮,翻开档案,不难看到这样的文字描述:“山水暴发,由山岭奔腾而下,汇归旱河,渲泄不及,泛滥横流,冲决两岸堤坝,溢而出槽。居民强壮者凫水逃避,老弱者呼吁待援……”现在,让我们暂时把视线从现实的美景中挪开,跟随着老照片和档案中的文字记载穿越到一个个真实的历史片段中,看看那些时间节点下承德的“河光水色”。
  水淹离宫
  自1737年有水患记载以来,曾多次发生洪水灾害。乾隆35年(1770年)7月28日,大雨倾盆,自广仁岭开始的各沟山水陡发,汹涌异常。河沟宣泄不及,四散漫流,溢入街市,激湍成流,将热河本营一并水泉沟等地的商铺“民房”人口很多都被冲毁淹毙,共计冲塌民间瓦房817间,草房113间,冲失淹死人口90多人,御道多处冲毁,虹桥也被山洪卷走。于是在乾隆36年(1771年),乾隆皇帝下令开挖新河,从此孟泉沟、水泉沟和佟山北部的22条山水全部纳入旱河,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自然漫流状态。二仙居旱河的开挖,对避暑山庄的安全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771年新河投入运行以后,到1808年热河虽先后发生了7次水患,但西部山洪没有记载,于是旱河两岸出现了繁荣,城市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光绪9年(1883年),入夏以来,雨量充沛,武烈河中的船只往来不断。大街小巷人来人往,一片安逸祥和的场景。在整个国家已经失去宁静的情况下,塞外山城似乎成了世外桃源。
  7月28日午后,天气突变,几声霹雳,把群山震得直晃,跟着乌云如泼墨,从东南奔西北迅速染黑了远山的峻岭,紧接着暴雨如注,连日不停,各条山谷普遍暴发洪水。
  7月30日晨,山水暴注,汇归武烈河,致使武烈河水位急剧上涨。中午,河水主流自二道河西山沿着山根,顺着古行水道向西向南推进,穿过二道河村北大片河滩地,漫过前街,掠过普宁寺门前额鲁特营房,越过狮子沟村北洪土堤,奔北兴隆街猛扑,直逼避暑山庄宫墙,没过内堤顶层石条,武烈河防洪大石坝北线3030米外堤和1270米沙堤全被洪流吞没。整个峡谷盆地、东西山根之间一片汪洋。现今山庄东路和武烈路一线都成了河身,小南门、小南街、草市街、纸坊胡同等街道都被洪水漫淹,居民争相逃避,老人、小孩和妇女来不及逃避的,纷纷爬上屋顶,攀上树枝呼救待援。也有人跪在高地上向龙王求饶。他们哪里知道,在这场大水中,连建在狮子沟坝头的龙王庙也未能幸免。有道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据承德老人传说:“大水过后,龙王庙全散架子了,那龙王泥塑,被泡成了一摊烂泥。”
  随着洪水的不断增大,宫外水位不断抬高,从德汇门开始向避暑山庄进水,最初是满流,逐渐形成涌进的奔流,势不可挡。守园官吏和兵丁,以为大水只冲百姓,不敢冒犯皇帝住所,哪料到大水冲了离宫,顿时整个宫内慌乱起来,眼看着洪水蜂拥而入,不知所措。湖水水位急剧增高,泄水的无孔闸在宫外洪水顶托下,开始是泄水缓慢而后发生倒灌。洪水像一头决斗的公牛,吼叫着向湖水冲撞,往日平静的水心榭,成了进水的八空闸。还有园内西北梨花伴月、松云峡诸沟山水汇集,月色江声、如意洲等临近湖畔的建筑相继被淹,建在热河泉一侧灵泽龙王庙的泥塑龙王,看着溢岸上殿的洪水,只是干瞪眼无可奈何。
  正在园中的官兵惊慌失措的时候,德汇门南北两侧宫墙被雨淋水冲坍塌,洪水蜂拥冲进缺口,险情进一步扩大。紧跟着,西北和东北的“轰隆”声不止,临水宫墙几乎全部倒塌,整个避暑山庄的宫墙多半倒在水中。与世隔绝的一百八十年的山庄宫苑完全暴露在滔滔洪水面前。
  此次洪水之大,灾情之重,如当年九月初一刘恩溥向朝廷奏折中的一句话,可见实情“承德水势之大,迁安县水中漂来有承德匾额,其明显也。”
  水漫热河城
  以下记叙的事情,发生在l886年。这是历史有记载以来,热河人民遭灾最重的一年。
  1886年7月19日夜,市区西部雷鸣电闪,乌云压山,暴雨像瓢泼一样倾泻下来。到20日凌晨,广仁岭、水泉沟、孟泉沟等处山水暴发,洪流推着巨石,挟着树木,向二仙居旱河主河床汇集。一刹那,宣泄不及,泛滥横流,两岸石堤相继冲决,洪流汹涌剽悍,猖狂至极。沿河两岸的官宅民舍,全部被洪水冲淹。大石桥、二仙居、南营子、草市等处和热河都统衙门,各旗营房,一齐灌注。整个西沟峡谷、南北山之间,顿成河道。居民身强体壮的凫水逃命,老弱妇幼哭喊求救……冲走多少财产,淹死多少性命,无人统计,无法统计,全城是水,到处是灾,社会秩序一片混乱。
  在二仙居旱河洪水横扫西沟峡谷和市区中心的同时,狮子沟旱河洪水也不甘示弱,漫过大窝子铺满巨石的河滩,犹如万头牤牛在吼叫,冲过山神庙前,扑向柳树村,掠过狮子园的护堤,冲毁石桥,越过布达拉宫和须弥福寿庙前的桥栏,向狮子街猛进。沿途肆意为恶,冲毁2000余米石堤,捣毁60余间民房,有31人被洪水卷走。
  刚遭受旱河水患的热河人民,面对这刚刚被肆虐的洪水洗劫大街小巷,倾倒的残垣断壁愁容未解之际,一场武烈河特大洪水又发生了。   7月27日夜到28日晨,大雨整整下了一夜,武烈河水势陡涨,波浪滔天,汹涌异常的洪水,沿着1883年的足迹又卷土重来。
  据当年热河都统谦禧七月二十二日向朝廷第二次奏报称:“二十七日(7月28日)武烈河草坝冲刷无存。流杯亭前月牙坝冲刷两段,共长十四丈七尺,护墙泊岸冲刷新旧三段,其共长四十余丈奇,又宫墙自丽正门至德汇门迄南止外皮倒塌,厢白旗同南营子前次被水淹营房复一并浸淹。
  遭受一次旱河水患,紧跟着又遭受一次武烈河水患的热河人民,刚过了半个月晴天干松日子,又一场东西夹攻全城水患发生了。
  从8月3日起,到8月10日早晨,整个武烈河流域和市区西部,大雨足足下三天四夜。天空像一个装水的大筛子,整日整夜哗哗地漏水不停,市区各条旱河和武烈河同时暴发了洪水。二仙居旱河是穿越市区中心的河流,漫溢的洪水任意穿行。因为堤坝已经在前次洪水中冲毁,这次行洪毫无阻挡,奔腾呼啸,肆意横行,毁家劫舍,奔驰向东,武烈河洪水也在堤多处毁伤的情况下,窜堤漫坝,穿街过巷,汹涌西行。在草市街一带交汇,浊浪排空,吼声如雷,整个承德街顿成水乡。苦难深重的热河人民哭喊着,在洪水中挣扎逃命。粮市街没有粮食了,大批小米和杂粮被洪水卷去;草市哪里去找干柴,大水漂浮着各式各样门窗和木料;马市街不见一匹牲畜,只有游动的木器家具,回荡在那窄小的街道上。热河人民已经到了没法生存的地步,有的人倒在水中再也不想站起来。
  二十七天内热河人民遭受了三次水患,到处是被水冲毁的痕迹,遍地是残砖碎瓦和无家可归的人群,整个承德很难找到一块能遮风避雨的地方。
  民国年间的大洪水
  1938年,热河人民处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黎民百姓的生活已是苦不堪言,谁料到一场罕见的大洪水又发生了。
  这场洪水发生在7月21日,为250年一遇,是热河有洪害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当时日文《热河新报》,以《空前的暴雨袭击,武烈河涨水泛滥成灾》为题,较为详细地报导了这次洪水。译文摘录如下:
  “7月20日夜9时许始雷雨交加,天降暴雨,武烈河、旱河以及市内外各小河流同时涨水,20日深夜,承德桥面临被水冲的危险,由于各有关方面的抢护幸免于毁,21日拂晓又开始倾盆暴雨,车辆冲走,武烈河及各大小河川又急剧涨水,波浪冲天冲刷河岸,河堤溃失洪水泛滥成灾。”“9点半钟(21日)洪峰顿时上涨,河道充满了混浊的黄流,波涛滚滚飞溅桥面。”“到10点多钟,水涨深4公尺,河提眼看着就要冲走,接着洪水以锐不可挡之势突破了誓死防护承德桥的防护线,时间不久就把市区和火车站联系的唯一通道——承德桥一点不剩的冲毁了。火车站和市内交通完全断绝,车站附近的居民已被洪水淹没,与此同时,承德桥下游百余米处的锦古铁路木桥也接着被冲毁了。”“在承德桥被冲的当时,洪水漫流草市街一带低地水深五尺,附近居民受灾严重,纷纷迁移避难。”“由于近来连日大雨,各地的交通联络断绝,邮进信件亦暂时陷于停滞状态。”“于午前10点多钟,在承德桥被冲毁的同时,电线杆子也被冲倒多处,电话不通,火车站方面受灾情况不明。”“在中午洪水浸过迎水坝大桥继续上涨,在中午稍过的时候,官舍住宅及东本愿寺暂时搬到离宫避难,紧接着在陆军住宅下游50米处的陆军仓库街被水包围起来,大水将木材冲去,附近的两栋铁皮瓦临时仓库眼看着也是不能存在了。“北段洪水越堤顺路南流,以至陆军仓库承德支库部队兵营及附近民房陆续浸水倒塌。”
  解放后的大洪水
  1962年,从7月19日开始,武烈河上游普降大雨,至22日雨量增大,25日降雨愈加猛烈。
  从7月24日晨9点30分开始,市区降雨,连续至26日晨4点30分,大雨不止,持续43小时,总降雨量为233.7毫米。
  7月26日14点,武烈河水陡涨。据现场指挥的市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王绍洲同志报告:“14点20分,洪水攀越市公安局门前清坝最顶层有条”。设在清坝上的泄水闸门,形成三个巨大的压力水柱,高达1.5米。整个武烈河都被回灌和市内洪水淹没,水深齐腰,浊浪滚滚,沿路低洼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多被洪水侵浸。
  这场洪水,过水断面积720平方米,水面宽245米,平均水深2.94米,流速3.58米/秒。这是近年来武烈河发生的一场最大型洪水,洪流量2580秒立方米,为五十年一遇。
  在武烈河水将要漫堤的危机时,市区各条旱河全部暴满。市自来水公司水源地受淹,全市停水5天。邮电、交通受到阻塞,市玻璃厂严重受灾,竹木社大量木材随水漂撤……。有370户居民住宅进水,455间房屋倒塌,3人死亡,1100多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愈百万元。
  1994年,承德全市24小时连降暴雨。市区降雨量达169毫米,相当于全年降雨量的35%,大量集中降雨造成山洪暴发,各大河流水位急剧上涨,武烈河承德站洪峰流量1360立方米秒,超过了20年一遇的流量标准,形成了近32年来最大的一次人力不可抗拒的特大洪水灾害。承德大桥的第六孔桥墩下陷断裂,桥面被折断。武烈河西岸大堤局部内裂,坝体倾斜30多米,东西两岸大堤被毁倒塌850延长米。供热厂沿河500多米主输热管道跌落水中或折卧瘫地。
  康熙皇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是看重了承德的山山水水,因此,承德是依山水而发展,山水带来了丰富的草场林木,山水带来了宜人的气候,山水也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但山水也曾给热河人民带来了苦难。回顾这一次又一次的水灾,水患就像猛兽一般,袭击的不仅是承德百姓的屋舍,摧残的更是黎民百姓的心灵,但是顽强的承德人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与灾难进行顽强的斗争,同时,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才使百姓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灾荒之年。
  对于防洪,自1703年肇建避暑山庄开始,同时揭开了热河防洪的历史,清代统治者构筑了大量的防洪工程设施,筑堤坝,修泊岸,输水道,挖新河,对城市安全和迅速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防洪工程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防洪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今市委、市政府又建防洪堤4.5公里,从而使武烈河市区段整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双峰寺水库建成后,市区防洪标准将提高到百年一遇,彻底保障河系安全和避暑山庄及城市防洪安全。承钢铁路沿线和旱河两岸治理围绕排洪与景观兼顾统一,二者共同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工程坐落于市区,既是城市的生态工程、文明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为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添砖加瓦。
  至此,由一张馆藏老照片,我们经历了一次档案之旅。在历史记载中,我们感叹承德之美的厚重,感叹她美的由来,美的历程和美的代价,这些都使我们更加珍惜承德美丽的今天,也更期待她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国家档案法规体系的构成  1、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核心,由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若干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统一体。  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档案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并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及其他专门法律中涉及到档案
103年前,相对论问世。由于它专业性的高深莫测,使人们对它的认识披上了一袭神秘的外衣。其实,相对论就在我们身边,并隐匿于日常生活之中。  譬如,一个人从一幢摩天大楼旁走过,同时说着“水是六边形”的话——我们传统的判断会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甲:这个人是从这幢大楼的左边走过还是右边?乙:这个人说的话有意义吗?丙:这个场景的出现,到底是在白天还是黑夜?丁:这个场景发生在过去还是正在进行着的抑或未来的?没有
人事档案是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一个人的学习经历、知识水平、政治面貌、社会关系、工资待遇、奖惩情况,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足迹和历史。他在医院招聘、选拔人才、职称评定、吸收党员等方法体现了较高的价值。人事档案基本上采用由用人单位保管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但是,令人深思的是,人事档案内容的失真、陈旧和重复,直接导致了其社会功能的退化,在某些程度上阻碍了医院职工和医院
窗外 冬眠的小树林睁开睡眼  妩媚的身姿穿上了绿色的新衣  远游的鸟儿纷紛返回了故园  清早 鸟们叽叽喳喳唱起晨曲  热闹劲儿似乎还嫌不够  一只鸟落到窗台扑打着窗玻璃  轻推窗子 目光对视的和谐  鸟儿用一种愉悦跳起舞蹈  它不是祈求人间的赐予 而是  告诉我关于一个春天到来的喜讯
我似陶公爱菊花,篱边暗绽众仙夸。  香溶碧水祥云渡,韵满青山瑞气嘉。  满院松风吟好韵,半窗花月咏红霞。  冰心有爱须成酒,清口怀柔入万家。  秋 鴻  一轮明月挂晴空,岁岁年年有不同。  丹桂飘香兰苑外,黄花怒发玉栏东。  夜深漏尽长街净,日晚飞翔一只鸿。  独立寒枝无倦意,举眸海上太阳红。
据新华社、中国日报网站:英国国家档案馆于2012年12月28日解密一批档案,揭示英国和阿根廷爆发马岛战争后,时任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致信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希望“以情动人”博得里根和美国政府支持。而里根在20世纪80年代当政时期竟冒着使美英两国关系陷入紧张境地的风险,对女王发出的访问温莎城堡的邀请函推迟两个月才予答复。  这些文件记录,撒切尔夫人借助强调两国特殊关系,向里根求助。  她在信中写到
村级档案是村历史和发展的真实记录,在保证村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解决村民宅基地、收缴各种费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山市档案部门坚持把农业农村档案管理和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全市行政村建档率100%、规范化管理达95%,农村档案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各行政村档案已超过60多万卷(件)。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档案资源农民共享,唐山市档案局精心谋划,在全市农村开展了
2017年9月开学,我们从高一升到高二,与大多数理科班主任不同,作为文科班主任的我需要狠狠心与原来的班级挥手告别,同时根据各个班选文科同学的数量重新组建自己的文科班,那一天我接收了来自5个不同班级的31个新面孔,开启了我们的文科班之旅。  我们这一届的学生大都是00后的独生子女,这是一类很特殊的群體。他们自信、创新、敢于表现;但同时也骄傲、叛逆,个性张扬。如何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创造一个让他们
秋月倚窗外,照我又无眠。  是仙天上狂饮?将我落凡间。  空把凌霄来羡,牵绊心头万遍,世外恨无缘。  执笔陶心境,难似在云边。  仰头望,沉默后,酒来干。  枕书几卷,心事谁语到更阑?  夜处西风漫卷,梦里花开浪漫,一醉愿千年。  不染红尘事,箫瑟与诗田。  八声甘州·只影西桥  任空阶雨后晚风凉,瘦竹叶飘飘。  待稀星天上,冰轮亭角,点亮清宵。  虽处红尘闹市,独饮到来朝。  听那黄河水,浪把舟
摘 要:伴随武陵微小说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一大批微小说爱好者纷纷投入武陵微小说创作的大本营,他们或大步流星,或款款而至,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天笔者要谈论的这个作家就是左手握笔,右手拿手术刀的王腊忠先生。他本是一个举重若轻的牙科医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叱咤风云,然而他炽热的心灵仍然执着于文学。岁月如古刹里的晨钟暮鼓日复一日地奏响,他也已跨过不惑之年,从小热爱文学的他,一直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