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合并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57岁,主诉"活动时胸痛2年,加重3天".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30年,糖尿病史5年及脑血栓5年.查体:血压134/73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5次/min,律齐,无器质性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入院后胸痛发作时心电图V2~V6、Ⅰ、Ⅱ、aVL ST段下移大于2 mV,心脏彩色超声显示心脏内部结构正常,左室射血分数61%.肝功能及肾功能正常,出血凝血时间正常.2006年8月14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桡动脉穿刺插管顺利,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100%闭塞,钝缘支中段8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99%狭窄.前降支近段100%闭塞及右冠状动脉近段99%狭窄部位行支架置入术。

其他文献
欧洲心脏病会议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心脏病年会,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主办,自1952年伦敦首次会议,ESC大会每4年举办一次;1988年维也纳年会开始ESC大会改为每年一次。
心室重构是心肌受损后基因表达导致一系列复杂的分子、细胞和细胞间质的改变,进而导致的心脏大小、形状和功能的改变[1].在组织学水平包括心肌实质重构和心肌间质重构,而后者又包括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和血管结构改变,在组织学变化的基础上形成心腔扩张与心脏重量增加,功能上表现为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下降.而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在于基因表达改变导致的细胞表型变化及心肌间质胶原网的量和组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