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基于已知知识的演绎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199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科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的实验学科,由于各种自然规律之间存在相关的逻辑联系,所以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物理很有帮助。在教材处理上,用简洁、严密的逻辑前后链接,是一种基于已知知识展开的逻辑演绎思维方式,学生容易接受,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已知知识 逻辑 链接 演绎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06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五节《向心加速度》是用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绳子拉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力指向圆心两个例子来说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的,学生不容易接受,也不容易迁移到非匀速圆周运动。
  第六节《向心力》在前一节的基础上指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向心力”。这一解说很容易使学生误解成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向心力作用,从而在受力分析时多画出一个向心力来。
  笔者把这两节内容整合在一起,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出发,进行逻辑演绎,发现效果不错。实施思路如下。
  一、知识准备
  【教师】描述圆周运动运动快慢规律的物理量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书写)?
  【学生】线速度v=ΔsΔt,角速度ω=ΔθΔt,周期T等。
  【教师】如果是匀速圆周运动,则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频率f、转速n的关系怎样(大家在稿纸上写,一同学上讲台写,教师在黑板一边整理)?
  【教师】大家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那么速度的变化有哪几种形式?
  【学生】速度的变化有三种形式:其一是只有速度的大小改变,其二是只有速度的方向改变,其三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教师】速度的变化有三种形式,不管是哪种形式,速度都发生了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
  【教师】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有什么关系?描述的是速度哪种变化的快慢?
  【学生】在同一直线上,这时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
  【教师】在黑板上画图示意。如图1甲,速度与加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图1乙中速度与加速度反向,物体做减速运动。
  【教师】物体在做平抛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此时加速度是如何描述速度大小、方向变化的?
  【学生】如图2所示,采用正交分解法,把加速度分解到与速度平行和垂直的两个方向,与速度平行的加速度分量g1描述的是速度大小的变化快慢,与速度垂直的加速度分量g2描述的是速度方向的变化快慢。
  【教师】什么叫匀速圆周运动?
  【学生】物体沿着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
  二、进入新课
  【教师】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线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变化,是变速运动,一定有加速度,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个加速度。
  先看加速度方向:由于速度大小不变,请问在速度方向上有没有加速度?
  【学生】在速度方向没有加速度。
  【教师】那加速度方向又在哪里?为什么?
  【学生】因为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所以加速度方向垂直速度方向。
  【教师】对!作出图3,速度沿切线方向,那么加速度始终与速度垂直,指向圆心,由此得名——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是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
  再看加速度大小(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Δt,如图4所示,以速度v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从A点经足够短的时间Δt运动到B点。把A点的速度平移到B点,再把两点速度的末端C、D连接起来就是速度的变化量Δv,作CD的高BE,则可以得到:
  【教师】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要产生向心加速度an,就需要一个力,这个力的方向跟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一致,指向圆心,因此叫做向心力。请大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写出质量为m的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学生在稿纸上写,教师巡视)。
  【教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向心力,就必须有具体的力来提供,就像同学们读书需要生活费需要父母来提供一样。那么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由什么力来提供呢?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寻找向心力的来源
  【例1】 用长L的细线把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O点,用手带动小球让它在某个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求小球运动的线速度v。
  请一同学上讲台画出小球做圆周运动时的受力图,教师点评整理如图5所示,小球运动时受重力mg、绳子拉力FT两个力的作用。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因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个力的合力必在水平方向上,并垂直速度指向圆心,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点拨:这个装置叫做圆锥摆,它需要的向心力由合力提供,也可以说是由绳子拉力的水平分力提供(绳子拉力的竖直分量与重力平衡)。
  拓展思考:在上述问题中,如果测定了L和θ,给你一块秒表,你如何来验证提供的向心力等于需要的向心力?请大家课后讨论,做出方案。
  【例2】 如图6所示,在光滑水平转台上放一质量为M=2kg的木块,绳的一端系在木块上,通过光滑的小滑轮穿过转台的中心小孔,另一端悬挂一质量为m=1kg的物体,当转台的角速度=5rad/s时,木块相对转台静止,求:
  (1)木块到O点的距离L(木块看成质点,g=10m/s2)。
  (2)若转台不光滑,木块与转台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9.6N,要木块与转台保持相对静止,转台的最大角速度ωm为多少?
  引导:木块M相对转台静止,那么它一定在做圆周运动,请大家进行受力分析,找出M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的来源。巡视检查学生的受力分析,然后归纳整理如下。
  所需的向心力。若在该点小球速度为v,提供的向心力等于需要的向心力,则:
  T-mgcosθ=mv2r
  重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mgsinθ则改变速度的大小。
  小结: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能由受到的某个力提供,也可能由某个力的分力提供,也可能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也可能由合外力提供。
  四、反思
  本节课从已知的加速度对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入手,很轻松地解决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问题,根据a=ΔvΔt
  快速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式。并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多个表示形式,方便学生在不同情境下选取相应表达式加以应用。再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要产生向心加速度就需要有力来产生这个加速度,因需要的这个力指向圆心,进而得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向心力。有需要就要有提供,通过具体例子分析向心力的来源,让学生充分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提供的向心力等于需要的向心力这一物理学原理。课堂用时约36分钟,就解决了两节课的内容,提高了课堂效能。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这一节课采用了分析性思维与实用性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模式。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用简洁的逻辑演绎来解决新的抽象的物理问题,学生容易接受。
  如果用两个课时来完成这两节内容,就可以用20分钟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实验验证提供的向心力等于需要的向心力了。
  [ 参 考 文 献 ]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斯腾伯格(著),赵海燕(译).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去学校为学生军训,一直是部队最受欢迎的任务之一。原因很简单,在军营里待久了,谁都想出去放松放松。而且,学校里女孩子多,军人也是人,养养眼总是可以的。  这天,排长找到强子和其他几名战士,让他们跟自己去学校当教官。强子高兴坏了,忙跟排长请假。排长问:“请假干吗?”  强子说:“去买戒尺!”在军训过程中,女生们的动作如果不规范,不方便直接出手纠正,教官们往往都是用戒尺间接纠正动作。  排长听了,乐了,
[摘 要]“三学四式”的“三学”是指“学生自学、同学互学、教师导学”,“四式”是指“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师要抓住“三学四式”的本质特点,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特点,设计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关键词]三学四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
[摘 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旨在以之为载体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为例,从模式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探索指向“证据推理”的初中化学教学, 促进学生在证据探寻、推理中养成基于证据推理的思维方式,练就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推断、执着坚定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证据推理;质量守恒;初中化学  [中图分
亿万富豪叶剑雄因与原股东吴大庆有矛盾,因此想雇人除掉吴大庆!他给青田籍老乡,国家一级厨师王建国的条件是,王如果替他办成此事,他可以将王建国聘进其在维也纳的中餐馆做厨师长,并撮合王与前女友孔锦红和好,并把孔安排进维也纳一所世界名校!在巨大的诱惑下,一直未能实现草根梦的王建国一颗心蠢蠢欲动。与此同时,另外两名草根孔燕和王毅也受到了邀约,但孔燕和王毅经过理智思考,先后退出。王建国也曾彷徨,但为了实现出国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信息化.这种设计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去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媒体;信息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16-03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对于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师的问题设计、问题导引
提起张天福,茶叶界的人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老茶学家毕生事茶,为茶而历尽甘苦,因茶而胸怀大志。如今,他已是百岁的高龄,但依然神采奕奕,不但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而且步履稳健、行动轻便,看上去就像八十岁的老人一般。曾有人问起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他笑答:“我的养生秘诀就是喝茶。”  张老的话确实不错。由于他是个忙人,每天来看望他的人很多,请人喝茶也就成了一桩“例行公事”。他说:“
1.烧肉不宜过早放盐: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易使肉中的蛋白质发生凝固,使肉块缩小,肉质变硬,且不易烧烂。  2.油锅不宜烧得过旺:经常食用烧得过旺的油炒菜,容易产生低酸胃或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发生癌变。  3.肉、骨烧煮忌突然加冷水:肉、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烧煮中突然加冷水,汤汁温度聚然下降,蛋白质与脂肪即会迅速凝固,肉、骨的空隙也会聚然收缩而不会变烂。而且肉、骨本身的鲜味也会受到影响
《吕氏春秋·尽数》是秦相吕不韦使门客各著所闻,集体编纂的一篇有关养生的短文。文中主要论述存利去害,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精气,安定神志,适量运动,谨慎饮食,择优环境,达到颐养天年。批判了妄图以卜筮、祷祠、服药、逐邪等手段谋求长寿的错误做法。文章短小精悍,富于哲理,发人深思。    一、去除“充形”、“接神”、“动精”之害     文章说:“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
[摘 要]化学复习课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起着整合知识、提升能力、建构基本观念等重要作用。以“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为例,从复习专题的确定、复习目标的确立、学生活动单的设计等方面,探讨高三化学专题活动单复习法,并进行了反思,强调在复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师的引导性,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性,提高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  [关键词]专题;活动单;复习法  [中图分类号] G633.8 [
[摘 要]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诱发中小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很多。深层次原因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不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高中生物教学应关注根本的生命存在,关注人作为生命体的价值需求。高中生物教师应通过生物教学实施生命 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领学生创造生命的质量和幸福。  [关键词]生命;质量;幸福;生命意识;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