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性-预谋性暴力犯的自恋人格特征与攻击行为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冲动性-预谋性暴力犯的自恋人格特征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中文版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IPAS)和自恋人格问卷对120名服刑男性暴力犯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有效被试88名,其中冲动性暴力犯45名,预谋性暴力犯43名。

结果

(1)预谋性暴力犯比冲动性暴力犯更具显性自恋人格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77±10.89)分,(54.67±10.15)分,P<0.05]。(2)显性自恋和预谋性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560;P<0.01);隐性自恋和冲动性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440;P<0.01)。(3)显性自恋的自我钦羡和权欲因子对预谋性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442,P<0.01;β=0.297,P<0.05);隐性自恋的易感质因子对冲动性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526,P<0.01)。

结论

显性自恋是导致预谋性攻击行为的人格因素,隐性自恋是导致冲动性攻击行为的人格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
期刊
@@
目的对驻西沙群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可以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驻西沙群岛174名军人进行测评,将其结果与军人常模及对照组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驻岛官兵的人际敏感、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分[(1.65±0.56)分,(1.24±0.33)分,(1.44±0.46)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人际敏感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