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承负说与袁枚的《子不语》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袁枚不信奉道教,但道教的承负说不失为观察《子不语》的一个有效视角.《子不语》中既有着与承负观念相一致的描述“父债子偿”式超自然恶报情节的小说,又有着与承负观念不一致的对“父债子偿”式超自然恶报情节进行反拨的小说.极端形式的艺术正义是由超自然力量而造成的善福恶殃情节彰显出来的,是借助宗教正义而实现的艺术正义,然并非所有这类情节都能彰显极端形式的艺术正义,因为并非所有这类情节都体现了“得所当得”和“一视同仁”这正义的两大要素.以此观之,也只有上述后一类小说才真正地彰显了极端形式的艺术正义,在清朝这样一个正义观念比较缺乏的年代里,它们在思想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先进性.本文不仅以艺术正义的标准评价了上述两类小说,而且还评价了可能成为其观念基础的各种思想资源.
其他文献
"食色"在百回本《西游记》中具有情节建构与文化反讽的双重意义,构成小说的叙事焦点与反讽策略。在叙事上,一方面孙悟空与猪八戒之加入取经队伍都与其在"食色"方面的过错直接
《鸾坡居士红楼梦词》是潘炤应逍遥子之请为仲振奎《红楼梦传奇》所题,并非对小说《红楼梦》的题咏。之前学界对潘炤其人所知甚少,本文通过对《乌阑誓传奇》及《钓渭间杂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