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在同一个体制作不同方位角膜瓣与术后干眼发生率的关系。
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8~12月在天津爱尔眼科医院将30例(60只眼)预行飞秒激光的男性近视患者,年龄18~35岁,平均(24.78±4.08)岁,按眼别分为两组:A组鼻侧瓣(30只眼),等效球镜为(-5.39±1.87)D:B组上方瓣(30只眼),等效球镜为(-5.02±1.32)D。观察同一个体双眼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检查、Schirmer I试验的结果,应用SPSSl 7.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前两组角膜荧光染色、BUT和Schirmer I试验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就同一个体而言,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方位的选择对术后干眼影响不大,且术后干眼恢复的时间较传统手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