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考古”三星堆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kh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3月10日,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考古人员用全站仪为新发现的文物定位

  今年3月20日,“考古中国”在成都发出通报,称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了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像上世纪80年代发现三星堆遗址时那样,“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话题在热搜榜蝉联了好几天。
  新发现的“祭祀坑”中,现已出土了大量文物,闪闪发亮的金面具,规格惊人的青铜面具和青铜神树,还有数百根几乎完整的象牙等等,无不在追忆一个远古的文明。
  更直观的,托直播技术发展的福,公众可以在网络上观看挖掘过程,看到考古工作者们实时的画面记录。
  或许,这是多数人第一次看到真实的考古现场:电子设备被有序调度,吊篮将考古人员“悬挂”坑中,他们穿着一身防护服、戴口罩和护目镜,文物经精巧的工具剥离开来,随后,被安放在工作仓专业的器具中,另有庞大复杂的电子设备对其“关照有加”……
  考古学发展至今,早就脱离了挖坑刨土“洛阳铲”标签。现在的它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多学科交叉的实证学科。三星堆考古现场的直播,就是一次绝好的展现。

从碳14开始


  “考古中国”通报的三天后,3月23日,新的三星堆“祭祀坑”年代落定了。
  央视报道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三星堆6个坑的73份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初步判定是,三星堆4号坑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也就是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
  新出遗址的年代引人注目,这是因为,它是一项可以重写历史的发现。上世纪80年代发掘的1号和2号坑,年代比4号坑更早(约在4200年前)。所以,它或许会推翻现有的对三星堆遗址的“弃城假说”。
  弃城假说,是当前对三星堆遗址的主流推断。
  1986年,经过抢救式挖掘的三星堆遗址“一醒惊天下”,在此出土的大量文物,如黄金面具、巨型青铜大立人等,技法纯熟,工艺精湛,显示出古蜀国曾有过的高级文明。然而,它像一道明亮的闪电般,来源不明,去路不清。
  在当时,仅发现的1号坑和2号坑中,文物似乎是被匆匆堆埋。有考古专家据此推测,三星堆文明或许消失于突然来临的战乱,人们于是匆忙逃离,将财富填埋地下。这就是弃城假说。
  另外,因为文物多是祭祀用品,所以,1号坑和2号坑被取名为“祭祀坑”,这个称呼也沿用至今。
  倘若如此,虽然三星堆的文明依然璀璨,但它亦不过是一个孤独生死的地域性文明。不提远在安陽的殷墟文明,即便是同在四川内部的金沙文明,在此之前,都没有十分确切的与三星堆的联系。
  现在,4号坑的年代落定,它就指向另一个更大的可能。那就是,三星堆文明是长期并持续存在的、与域外文明有着充分交集的、属于中原文明内涵中的一部分。
  考古学讲求“孤证不立”,只有一个证据支撑的假说,原则上是不可接受的。此外,文物等器质性的证据与史料记载的相印证,才可以被现代考古学业界接受,确立为“信史”。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三星堆遗址中尚未发现文字材料。
  不过这一次,对三星堆遗址的精细化挖掘中,更多证据很快出现了。
  央视3月20日报道,考古人员在实验室中,通过对坑中黑色灰烬的分析,提取到肉眼不可见的蚕丝蛋白残留物,证实是古代的丝织品。这个发现,和史料记载的相印证,证明丝绸在古蜀国中已经被广泛使用。有专家评论说,“这就证明古蜀国是中国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再一次,有证据表明三星堆并非一个强地域性的文明,而这,离不开新型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和先进设备。
在4200年到2800年以前,古蜀国地区是中热带、亚热带气候,支持“象牙本地说”。

  “在1986年的挖掘中,我们用到技术基本只有碳14”,接受媒体采访时,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回忆说。放到过去,今天对三星堆的研究发现和速度,完全是不能想象的。

考古“黑科技”


  为提取蚕丝蛋白立功的,乍看是分析仪器的进步,但在这背后,是一整套焕新的考古工作流程。尤其是,被称为“无字天书编页码”的土壤取样与留存工作。
  除了这一次发现的丝绸残留物,土壤分析还为远古时期的气候研究立过功,同时,确定了三星堆遗址一带大量象牙的来源。曾经,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量象牙,它们的来源有两种解释,据《吕氏春秋》《华阳国志·蜀志》等史料记载,古代的中原以及蜀国一带,因气候适宜生活着大象,这是“象牙本地说”。另一种说法认为,象牙是通过经济交流、从外邦获得的,这是象牙贸易说。
  通过对土壤的分析,一部分“门庭之争”烟消云散。例如象牙的来源,科学家们对土壤中的遗存进行分析,还原出当地的古植物群落—关键在于孢粉。
  孢粉,包括风媒植物们的花粉,还有无花植物们的孢子,它们形态小,但数量极大,落在地上就成为土壤的一部分。通过对孢粉的收集分析,可以还原出古代气候的变化。研究证明,在4200年到2800年以前,古蜀国地区是中热带、亚热带气候,支持“象牙本地说”。
  土壤记存的信息如此之多,用处如此之大,所以,它是考古队眼中的“无字书”。但对外行而言,它更是“无字天书”。
  三星堆的这次“再醒”,从2020年12月2日开始。从那之后,考古队就开始了对土壤的采取和留存工作。据三星堆博物馆人员介绍,除了表面的一层土壤,因为受污染没有被采样,在探方内的填土全部进行了采样和留存。土壤中的精细信息被标注出来,一一编号记录,就像在颁发身份证。   随后,土壤标本被用于分析研究,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上场。据介绍,它是以微米为单位,能够将物体放大几十倍到几千倍。于是,肉眼不可见的“丝绸残留物”,终于得见天日。

坑中“真容”


  三星堆的“一醒”和“再醒”,中间相隔了35年,变化不是一星半点。
  “考古中国”发布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介绍说,1986年的那次考古,是在特殊背景下进行的抢救性考古,无论是经费和技术都比较缺欠。35年后,再次进行考古挖掘,不仅经费充足,高科技也一一到位。
  其中的差距,肉眼可見。
  三星堆博物馆里,陈列着1986年挖掘时的照片。那个“只有碳14”的年代,考古工作者与当地农民,都面朝黄土背朝天,样貌分不清楚。挖掘中的1号和2号坑,被曝光在阳光和空气中,文物一接触外界,不可避免地氧化变形。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三星堆出土青铜大立人。它是除黄金面具之外,最受关注的文物。大立人被发现于2号坑,人像高1.8米,通高2.62米,重约180公斤。1986年,考古技术简单粗暴,它是被5个人赤手抬出了“祭祀坑”。
  35年后的三星堆现场,最明显的变化是技术手段。考古队专门为6个新发现的祭祀坑搭建操作平台,遮挡了阳光,同时将空气湿度保持在80%以上。工作仓内恒温恒湿,很好地保护了文物和现场。
  此外,在整个流程中,采取的是非接触式挖掘。就像公众在直播中看到的,考古人员身着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现场还使用了特殊“吊篮”,工作人员无须进坑,悬空趴在挡板上就可以操作。
  一道道的屏障,也严防住外界的孢子污染土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文物和现场。
  对坑中的文物,从一出土就备受呵护。此次考古工作中,3D 打印被首次使用。
  流程是,工作人员利用3D扫描仪确定了大口尊尺寸,先打印出一个模型,再用3D打印,给模型制造出硅胶保护套,像是给手机上保护壳那样,将大口尊严丝合缝地包裹起来。
  对于文物,在发掘、库存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修复。
  文物修复的基础,是对它原先成分和工艺的还原。最后的呈现上,要“修旧如旧”,这部分在实验室内,同样有高科技助力。
  比如,前文提到的超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它以微米为单位扫描,可具体地还原出细小纹路。
  4月14日,四川日报报道中,一名考古人员展示了文物上的羽翅纹,“一组羽翅纹的尺寸,只有一点几毫米”,比头发还细得多,“当你知道了这个尺寸,就会感叹,就会好奇,古人们是如何刻的?”
在专门的分析检测室中,有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分析、激光共振拉曼光谱仪、X光衍射仪、三维扫描仪等,可对文物进行检测分析,给修复保护提供成分的依据。

  除了对外观还原,还要进行成分的分析。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专门的分析检测室中,有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分析、激光共振拉曼光谱仪、X光衍射仪、三维扫描仪等,可对文物进行检测分析,给修复保护提供成分的依据。
  它们是观察文物的“火眼金睛”。
  例如最受关注的“黄金面具”,它的成色经分析后,金含量约为85%,银含量在13%~14%之间,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杂质。

“黑色”但不幽默


  此次发掘三星堆,所涉及的技术之广,显然不单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据雷雨介绍,这一次的考古团队,由一百多位来自33家的科研院人员组成,他们之中,囊括了动物学、植物学、环境学、化学、材料学等多门学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三星堆新遗址的发现,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主动发掘。
  如果撇去近代史中因战乱和侵略导致的文物流失,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主动发掘极其少见。
  而这,来自一个惨痛教训:1956年,考古队主动发掘了北京昌平的定陵,然而保护技术不足,导致大量珍贵的文物损毁,从此,“不主动挖掘”就成为铁律。
  在那之后,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都因为一时偶然,需要抢救式的挖掘。如考古界的网红“海昏侯墓”,乃至于1986年对三星堆的挖掘,都是如此。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考古方针下,只有极少数古代遗址被主动发掘,在发掘之前,团队要经过谨慎的论证和布局。显然,考古技术的成熟,也是主动发掘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此次三星堆的现场,被称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最先进的考古工地”,同样不是偶然的结果,它更是前置的原因:在技术达标之后,布局考虑周全,才能进行主动挖掘。
  尽最大程度保护文物、还原历史,是考古的本来之义。
  虽然如此,但在三星堆挖掘过程中,仍出现了一起尴尬的闹剧。在直播中的专家席位上,盗墓文学作家“南派三叔”被邀参与,这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事实上,对考古工作的猎奇和歪曲,在影视文学中从未停止,甚至有说法是,“考古是合法的盗墓”,近乎一种污蔑。
  或许,活动方的本意是好的,“考古 盗墓”这个冤家组合,透露出一丝诡异的黑色幽默。只是没想到,大家根本笑不出来。
其他文献
策划执行 温志宏 刘梦羽 何 流 孙 玲    追究起来,人民币是先于新中国政权诞生的。这一时间先后足以表明,发行统一的法定货币对于一个稳定政权的重要性。1948年12月1日,随着人民解放军脚步的推进,在石家庄中国人民银行的小灰楼前,人们好奇地端详着一种以“人民”二字命名的新型货币。那时,他们或许已经感到了一个新时代席卷而来的气息。  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无疑是新中国货币史,甚至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
伴随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大型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要求,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期。近日,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从国际化经营、上海自贸区、互联网金融以及新形势下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畅谈了他的发展思路。  中国报道:国际化是中行最具特色的标签。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您认为中行面临哪些新的
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委托中国国家统计局实施的《2006年中国公众最放心的汽车生产厂商民意调查活动》,于2007年1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公布了全部的调查结果。  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商务部、公安部、国家认监委等部门的领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领导,以及获得荣誉称号的汽车生产厂商代表出席了会议。  经过近半年的精心策划、准备
震惊全美的特朗普支持者冲击国会山事件后,特朗普不但未能受益于群众的“揭竿而起”,却反而失去一片重要“江山”。脸书、推特、谷歌、优兔、红迪(Reddit)、抖音海外版等社交网络平台,先后宣布限制特朗普的账号使用。其中推特更永久性禁用特朗普个人账号“realDonaldTrump”,特朗普与其8800万推特粉丝,就此“断绝联系”。  推特一直是特朗普的对外发声的“自留地”,即使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后,
通水,只是南水北调工程万里长征第一步,通水后的水质保护和工程运行管理更为关键。因此,如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配套设施和调度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安全运行,保护好北方地区的这条用水“生命线”,任重道远。  水质保障是重中之重  2013年10月,媒体爆出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源头的丹江口入库河流水污染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南水北调工程水质的担忧。  “南水北调工程以受水区城市用水为主要供水目标,水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教育发展方面有过两次规划。一次是在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经发布一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对此后的国家教育发展作了全面规划。第二次则是本次正在制定当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目前,《纲要》尚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即引爆了国人的关注热情。公开征求意见收集组每天大约需要做7万字的摘编工作,足见民众对中国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本刊记者就此
2021年8月18日,土耳其比特利斯,阿富汗难民在郊区躲避  2021年8月15日晚,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宣布控制位于首都喀布尔的总统府,20年后重掌政权。此时距离美国军队原定的最后撤离日期9月11日,还有26天。美国代理人加尼总统出逃,塔利班几乎不战而胜。  阿富汗战争和战争之后整个区域的变化,成了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塔利班重夺政权,与阿富汗的社会心态和经济处境有关,也与大国地区势力消长有关,更与或
4月4日,湖北襄阳,前来银行领取养老金的老人  银行最近上热搜成瘾。  前有中国银行原油宝穿仓事件,后有中信银行违规泄露客户流水。就在银保监会对中信立案调查同一天,5月9日,银保监会又罕见地一次性挂出9张罚单,对国有六大行在内的8家银行罚款1970万元,理由是交易及产品信息的漏报、账户明细及数据应报未报、信贷资金挪用等。  所谓银行的一场信任危机,其实不用监管层处置,便已在银行储户中暗流涌动。  
2019年,中国CIER指数低于2018年水平,显示就业竞争较为激烈,就业信心较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等数据都呈现同比下降趋势。与此同时,2019年裁员潮愈演愈烈。这是由于一方面,2019年大环境不景气,许多企业都减少了招聘的数量,开始进行不同规模的裁员,不少企业甚至倒闭。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等人数不断增加,适龄劳动力不断涌入就业市场。  从前两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民企、合资企业
从“农牧大旗”向“工业强旗”迈进  2009年以来,杭锦旗在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情况下,果断提出工业强旗的发展战略,下大力气发展新型工业,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机遇,以项目建园区,以园区聚产业,以产业促发展,抢占新型工业化的制高点。引进建设了一批高端项目,实现了工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精彩跨越。    中国报道:杭锦旗近几年大力提出“工业强旗”的口号,目前旗内的工业主导产业及整体布局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