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步行街区空间品质对街区活力的影响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行街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活力程度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街区空间品质对街区活力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程度,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区为例,通过调研街区的建筑品质、景观品质、文化品质和管理维护品质,采用回归分析定量研究街区空间品质对街区活力的影响效应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街区空间的文化品质对街区活力的影响最大,景观品质其次,建筑和管理维护品质最小。未来进行城市步行街区设计时,应注重塑造街区的文化品质。
其他文献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获得当今世界各国和各技术领域普遍认可的新型科学发展观,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广使用装配式结构建筑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依据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将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分为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使用与维护、报废与回收5个阶段,采用文献研读和专家访谈法对使用频度较高的指标进行筛选及调整共得到36个指标,从而构建出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C-OWA算子和熵值法得到综合权重,结合云模型理论对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研究长时段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动态变化,对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优化村镇格局具有基础性的指导作用。基于县域单元,采用综合指标法、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揭示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密度、变化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用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县域尺度上,皖北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净变化率和结构变化率低于皖南地区,存在市区周围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情况。(2)在空
随着城市规划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人们对于城市景观品质的需求也在增加。而街道作为城市廊道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连接着城市各功能区和景观斑块的纽带,其空间环境品质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人因工程学视角下梳理了国内外街道景观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在传统主观问卷调查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客观的生理指标评价方法,再将新技术引入到实验研究中来。主客观的结合和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街道景观品质精细且深入的刻画,也为城市街道品质提升和优化提供了客观和定量化的依据。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利用2006~2018年中国县城市政建设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县城市政工程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度。以测度结果为基础,分别从时间、空间以及增长模式三个角度,对市政工程基础设施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县城市政工程TFP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整体水平不高,正、负增长间断出现的特征比较明显;TFP下降主要受来自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效率在样本期内有小幅度增长,规模效率下降是技术效率在增长过程中的主要负面因素;TFP水平空间差异性比较明显,各区域内部差异各有不同,华北、东
向厌氧系统中投加载体材料是提升反应器稳定性及厌氧效率的有效手段。本试验将蜂巢石投加到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ASB)中,研究其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厌氧消化效率的影响及厌氧污泥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投加蜂巢石缩短了UASB污泥驯化时间,与未投加蜂巢石的反应器相比,CODCr去除率提前12天稳定达到85%以上;污泥形貌观察及粒径分布测试表明,蜂巢石作为固定微生物的载体能够有效加速污泥颗粒化进程,运行至第15天,投加蜂巢石的反应器中粒径大于0.2 mm的污泥占比53.17%,高于未投加蜂巢石反
自激振荡可利用运动状态反馈等机制实现自主吸收环境能量,开发新型自激振荡系统可推动自适应主动机器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光热膨胀材料提出一种单摆结构,通过建立光热响应摆动力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了单摆的光驱自激振荡现象。结果表明,单摆有静态模式和振荡模式两种运动模式。在阐明了自激振荡机理及其触发条件后,进一步全面探讨了系统参数对振动幅值和频率的影响。
为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的诸多城市问题,国家提出“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双修”战略。文章以亳州陵西湖水系景观带为例,从不同尺度“总体城市设计-片区城市设计-节点详细设计”探讨“城市双修”导向下城市设计策略。结果表明:“城市双修”导向下城市设计重点一是从自然生境修复方面强化底线思维,保护生态空间;二是从城市功能修补方面更新老城区,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三是从生活方式修复方面延续城市文化脉络,保护文化空间。借此为未来城市滨水地区规划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在网络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备受建筑业的关注。为了降低装配式建筑在全过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评估法确定了16个重要风险指标并进行问卷调查,选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安全风险进行验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阶段、吊运安装阶段成为安全风险的关键阶段,其中设计与生产-运输-安装-运营各环节协同管理、生产工人的安全意识及态度、运输管理过程构件保护措施、吊运安装阶段人员安全培训、结构的抗震安全是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各阶段安全风险的关键因素。为更好的降低装配式
传统街巷作为城镇发展中的基本要素,既体现了城镇发展的脉络和特色,又是解决保护与更新问题的重要依据。在对江西铅山河口古镇调研的基础上,从街巷结构肌理、组织节点、组成界面、尺度四个方面分析了传统街巷的特色,发现历史文化背景才是街巷独具特色的主要成因,希望唤起人们对于古镇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视。
新型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高级社会形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利于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同时也暴露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非传统安全"难以掌控。为识别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非传统安全"危机,故选取50所新型智慧城市,纵向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从个人、政府、企业三个维度进行研究,表明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在三个维度相对建设水平较高;横向通过聚类分析,对选取的50个城市进行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