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创新管理模式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guo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管理创新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阐述了管理创新的内涵,分析了农业科研创新管理模式,以期为农业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管理创新;内涵;农业科研;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279-02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Management Mode
  CHEN Lu WANG Li-fang YAN Zhi-mei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 Jiangsu 210014)
  Abstract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The connotation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was expounded,th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management mode was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Key words management innovation;connotation;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management mode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管理是农业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而科技创新则是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管理创新是思想不断解放、思维不断创新的具体体现,是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部调节。本文初步探讨了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围绕科技创新做好科研管理工作。
  创新是推动农业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管理就是创新的主体,是当今农业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我国科研单位特别是非营利性科研单位的管理体制仍有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存在,作为科研单位的基层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及时准确地找出制约科技创新的因素,加快科技创新,从而为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1 管理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指以独特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起独特的联系的一种能力。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成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就是说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组织的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实践是有利于组织管理创新的三大因素。一是从组织结构因素看,有机式结构对创新有正面影响;拥有富足的资源能为创新提供重要保证;单位间密切的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二是从文化因素看,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通常有如下特征:接受模棱两可,容忍不切实际,外部控制少,接受风险,容忍冲突,注重结果甚于手段,强调开放系统。三是在人力资源这一类因素中,有创造力的组织积极地对其员工开展培训和发展,以使其保持知识的更新;同时,他们还给员工提供高工作保障,以减少他们担心因犯错误而遭解雇的顾虑;组织也鼓励员工成为革新能手;一旦产生新思想,革新能手们会主动而热情地将思想予以深化、提供支持并克服阻力。
  2 科研创新管理模式
  2.1 建立科研绩效评价机制
  执行以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科研绩效评价机制,是引导促成重大成果的产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际举措,也是不断推进科技管理改革的应时之举。围绕既定的科研目标,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系统评估科研单位、科研单元、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开展科研业绩考核评价工作,能够有效调动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在科研绩效评价机制中确立了“突出重大产出、突出创新质量、突出产出效用、突出实际贡献”的考核导向,把是否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是否促进产业发展、是否有利于重大成果形成作为创新工作评价、科研业绩奖励的重要标准,同时还制定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业绩积分制考核办法(试行)》,从项目经费、科技产出和效用影响三大类指标对研究所、科研单元和科研人员的科研业绩按照给定权重和分值赋分。通过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在争取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发表论文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提高[1],促进了科技活动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基础[2]。科研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创新模式。
  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发展。现代管理已经不能再把职工单纯作为资本、工具使用,职工是单位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提高素质、多群岛吸引、培养人才,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从而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可以加大人才培养内培外引力度,打造高层次专技人才队伍。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启动以“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骨干、青年拔尖人才”为核心的三级重点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对学科建设紧缺的领军人才满足优先原则。建立职工培训体系,无论是从事管理人员还是在科研一线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分类别地对其开展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各级管理人才、科研人员的业务能力,促进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   2.3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创新科研管理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前提,强化目标管理,加强与创新管理相适应的制度建设,是实现创新管理的重要保证。科研单位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树立以法律、规章制度为标尺,不断建立健全、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既能激发创新和调动职工积极性,又能有章可循的实施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推动项目实施,根据农业科技工作的特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制定和完善了农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办法,以推动项目的实施。例如,制定并实施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重点支持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等文件,详细制定了科研项目立项、运行、结题、经费、档案等管理程序,使项目实施管理过程做到有据可依[3]。
  2.4 创新后勤管理工作
  优化工作生活环境,创新后勤管理工作,重视农业科研单位职工的工作、生活,不断改善有利于科研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从而对科研事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实现后勤服务工作由完善整体服务功能向深化科研后勤服务功能延伸。切实为科研工作做好服务工作,使科技人员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创新工作中。强化为科研一线创新活动的服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设施维修,仪器设备、生产资料采购,施工监理,低值易耗品采购、储存、发放等方面[4];做好相关情报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对与业务相关的政策信息、业界信息、相关技术资料进行详细收集保存,可以让科研人员减少重复工作,少走弯路[5];同时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健全科研工作的文件材料形成、整理和归档制度,健全科技档案既是对现阶段科研工作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以后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6]。彻底在建设好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软环境基础上,创造出时尚优雅、舒心快意、无后顾之忧的硬环境,树立现代农业科研单位的新形象,激发职工创新做好工作的热情,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7]。
  3 参考文献
  [1] 宋向东,吕凤华,李楠,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绩效考核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6-88.
  [2] 甘海燕.对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广西农学报,1997(3):57-59.
  [3] 朱述钧,刘红锦,李国峰.农业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6(2):45-47.
  [4] 王曙文,蔡红岩,刘洪霞,等.创新科研管理模式促进农业创新能力的提高[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56-58.
  [5] 任 蔚.对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科研管理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1(3):28-31.
  [6] 蔡月仙,姚锡镇.对新时期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05(2):58-59.
  [7] 谭西贵.创新农业科研单位管理推动科研事业又好又快发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9(5):342-343.
其他文献
混凝土基础设计中,基础的厚度往往是按照结构冲切荷载来进行控制,这种规范推荐的方案对于一般的施3-条件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对于特殊的施工条件、过紧的工期等要求下,冲切控制
唐末古文的创作就整个唐代而言处于低谷,而传记文却显出异彩。杜牧传记文平正典雅,记人叙事特点显著,语言简洁、笔力雄健、关注现实、史识卓绝,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孙樵文章重
唐山滨海大道工程是国内首条采用吹填管袋围堰做永久性路基的海上高等级公路,工程施工采用海砂吹填管袋围堰、膜袋混凝土护坡、碎石加固路基等多项综合施工技术。
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在发达国家,适宜的室温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家的经济实力,过去国家规定长江以南地区为非采暖区,而长江
环氧沥青混凝土强度高,与钢板有良好的追随变形性和延展性,是目前钢桥面铺装的理想材料,但桥面成品的自然养护期较长,严重制约了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推广应
深基坑的开挖过程需进行降水工作,而降水过程中基坑底部稳定及其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次生沉降病害需重点关注.文章依托天津某地铁站施工降水工程开展上述问题的讨论,对基坑底部
文章介绍了天津于家堡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公用工程土建施工第三标段超大直径扩底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对其中扩底桩的施工,如成孔、扩底、泥浆护壁、钢筋笼制作及吊装等作出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