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三种影像学诊断特性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tone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头颅超声(US)、CT及磁共振成像(MRI)三种影像学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诊断特性。

方法

对20例新生儿HIBD和1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US 、CT及MRI同步对照检查。

结果

头颅US、CT、MRI对诊断新生儿HIBD的正确诊断率及阳性率分别为89%和80%、94%和90%、91%和85%,三者的阴性率均为100%。US对早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分辨率明显高于CT和MRI。MRI能清晰地诊断以往US和CT未能诊断的旁矢状区损伤。借助MRI诊断,旁矢状区损伤在CT中的表现也得以辨认。三种影像诊断方法对脑水肿、基底神经节丘脑损伤、脑动脉梗死及晚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分辨率基本相似。

结论

US、CT和MRI对诊断不同的新生儿颅内病变各具特点,临床应合理选择,互补诊断,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病变的正确诊断率。

其他文献
飞行员是勇敢者的事业,参与核试验的飞行员是勇敢者中的佼佼者。曾任空军某师上校副参谋长的许火,第一个驾驶着战鹰在浩瀚的大漠上空成功地投下了两颗氢弹。    如愿以偿    1966年11月,东海之滨美丽富饶的福建漳州漳浦湾畔迎来了几位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军官。  他们此行是在执行一项特别任务: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飞行员。刚刚高中毕业的许火,身体健康,品学兼优,听说部队招收飞行员,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