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旱柳苗木培育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t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旱柳的形态特征做了简要介绍,着重对其苗木培育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旱柳;形态特征;育苗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s of, emphatically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discussion on its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Key words] Plan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eedling technique
  旱柳生长快、分布广、繁殖容易、树形美观,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黄河流域、华北平原“四旁”绿化、营造用材林和防护林的优良树种之一。
  1 旱柳的形态特征
  旱柳为落叶乔木,高20m,胸径80cm;树冠为广圆形,树皮呈深灰色,浅裂到深裂;幼枝有毛,小枝呈黄色或绿色、无毛;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cm、宽1~1.5cm,有细锯齿,下面有白粉,叶柄长2~4mm,花枝上叶较小,全缘;幼叶被丝毛,后脱落。雌雄异株,雄花具雄蕊2个,花丝分离,其背腹面各具1腺体;子房近无柄,其背腹面各有1腺体。
  旱柳有以下3种变型:(1)馒头柳(Salix matsudana Koidz.f.umbraculifera Rehd),树冠呈半圆形,如同馒头状;(2)绦柳(Salix matsudana Koidz.f.pendula Schneid),其枝条下垂。(3)龙须柳(Salix matsudana Moidz.cv.Tortuosa),枝条呈龙须状。以上3种变型均为庭园绿化树种。
  2 旱柳苗木培育
  以插条育苗为主,也有的用种子繁殖〔种子千粒重0.167g〕。播种和插条育苗方法分述如下。
  2.1 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虽较扦插育苗技术繁杂,但有性繁殖能提高生活力,可以克服长期无性繁殖给林木带来的提早衰弱现象,且插播育苗的苗木寿命较长、抗病力较强,故旱柳播种育苗近年来有所发展。根据各地经验,旱柳树播种育苗要抓住以下几点:
  2.1.1 及时采种 果实成熟期因地而异,河南郑州、陕西关中在4月下旬,陕北、宁夏、东北三省则在5月中、下旬。成熟果实的果皮为黄褐色,部分果实裂嘴,在刚刚吐出白絮时就要抓紧采收。
  采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剪采果穗,也叫“采吊子”;另一种是收集落下的种子,又叫“采飞花子”,这种方式不仅容易,而且成本低,种子质量较高又不损伤母树,但这种采种方式只适于母树比较集中成片的地区。
  2.1.2 种子的处理和贮藏 将采集的果实摊放于室内架设的竹箔上,或放在屋内水泥地上摊晾,切忌堆积太厚,以5~6cm为宜。每日翻5~6次,2~3d后果实全部裂嘴,可用柳条抽打,使种子与絮毛脱离,然后将种子收集起来过筛。如果絮较多,可用旱柳种子脱粒机处理,这样效率较高,每日可处理出5kg净种子。每32~50kg果穗可产出种子1kg,每千克种子约110~200万粒。
  旱柳可随采随播。如遇阴雨天暂时不能播种,可将种子放入防潮的容器或袋中悬挂于低温的水井或土窑中,随用随取。种子外运时,应将种子干燥至含水率在8%以下,密封于容器内,运到目的地后立即摊放于凉爽、干燥的房屋内,以备播种。隔年贮藏的,应在干燥、密封和低温下保存,把种子的呼吸作用控制到极低的程度。根据陕西、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的经验,经过上述处理,种子1年后的发芽率一般可保持在80%左右。
  2.1.3 适时播种 随采随播,出苗整齐,幼苗生长旺盛。新采种子发芽率达到95%以上,一般条件下,放置20d以后发芽率就会降到60%以下,且播种后出苗迟缓,生长不整齐且长势不旺。经过贮藏的种子,应选择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冬季深翻30~40cm,整地要细致,床面要平整。
  近年来,群众总结出许多播种旱柳的先进经验,现将其中主要的播种法介绍如下:
  播前先灌足底水,等表土稍干后,用十齿平靶将床面或垄面2~3cm的表土充分整平、耧碎,然后用播种磙播种(条幅和条距按规格在磙上做好)。播后用细沙覆盖2~3mm,用木磙镇压1次,或者播后用扫帚创面轻拉1遍,再加镇压。最后用细眼喷壶浇水;高垄育苗时,用小水漫灌,水量以低于床面3cm左右为宜。根据实践经验,条播优于撒播,条播中又以宽幅条播的效果较好。播幅约为3~5cm,也有采用10cm宽幅条播的,条距为10~20cm,每667m2播种量为0.5~1kg。为了使播种方便、种子均匀,每千克种子中可掺沙4~5kg。
  2.2 扦插育苗
  旱柳插穗容易生根成活,操作比播种育苗简易,生产上采用较多。
  2.2.1 插穗的采集和处理 春、秋两季均可采集。插条应用1年生扦插苗干为宜,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的幼树上的壮条也可应用,插条以粗度为0.8~1.5cm、穗长为15~20cm为宜。秋采的插穗要窖藏过冬。为了保证插穗的质量,应建立采穗圃。
  2.2.2 扦插时期与方法 春季前扦插应在萌发前进行。扦插前,可将插穗放入清水或流水中浸泡3d左右,以促进插条生根发芽;插后及时灌水,幼苗生根前浇水1~2次,以后每10~15d浇1次水。6~7月间施追肥2~3次。旱柳侧枝多,要及时抹芽修枝。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有效发挥营林技术的品牌整合力和资源效益,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农业管理局应当不断建立健全营林技术的各个环节,实现林业生产的协调统一,还应当不断完善营林技术环节,及时完善售后服务,使用户能够享受完整的营林技术服务。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病虫害  [Abstract] Forestry technology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fore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首先从园林规划设计抓起,并加强养护抚育工作,以增强园林植物的抗病虫能力,这是“治本”的工作。当病虫害发生时,采取的各种除治方法均为“治标”的工作。  1加强植物检疫  我国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与对内检疫,对外检疫是为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入国内或输出国外,对内检疫在于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封锁或消灭在发生区内,防止其扩展蔓延到非疫区。主要措施是在工程采购和栽植前的
【摘 要】本文依据实践从精耕细作、树种选择、起苗方法、树木的修剪、树木的包装、运输与假植、树木的栽植和养护管理七个方面深入阐述了苗木的移植要领。  【关键词】苗木;移植;技术要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actice from the intensive cultivation, tree species selection, seedl
【摘 要】林业食叶害虫作为“森林三害”之一,对于林业的发展有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注重林木食叶害虫的防治,减少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林木;食叶害虫;措施  [Abstract] Defoliator of forestry is one of the three evils in the forest, which has serious impact for the developm
【摘 要】本文主要对水稻种植过程中虫害的防治进行讨论,并探析合适的种植方式,对水稻的种植进行改进,增大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process of rice pe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alyzed the right means of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为松科大乔木,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耐旱耐寒,嗜阳光,喜酸性土壤。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但由于樟子松种子较小,幼苗年生长量小且病害严重(主要为立枯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长期以来,本地区一直存在育苗人少和小苗苗源不知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多年大量的实践和积累,摸索出一套操作性很强的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供大家参考和应用
【摘 要】本文针对生产实际介绍几种芸豆田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锈病、根腐病、细菌性疫病、炭疽病等。  【关键词】芸豆;病害;防除  [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common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kidney bean fie
[摘 要]本文通过对苗圃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了相对应的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为苗圃地的管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苗圃地;管理;林业;科技  在苗圃地管理过程中,由于植物是具有生命的实体,所以在其生命整个过程之中就会存在一些需要养护的问题,比如施肥、浇水等的情况,而且这些工作要持续的进行以保证苗圃地的整体效果。所以说只有给与必要的养护与管理,苗圃地才
【摘 要】笔者通过对森林虫害防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利于林业发展的森林虫害防治措施,分析不同种类森林的环境特点,提出适合的营林技术,做好森林保护工作,实现我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森林虫害;防治;营林技术  [Abstract] The author through to conduct the thorough research to the forest pest con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