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肝损害及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来源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发生应激性肝脏损害(HSI)的机制及与肠黏膜屏障(IMB)损伤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GET)的关系.方法 用改良Allen法建立TBI模型.40只健康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颅脑致伤后6、12、24、48小时时相组.测定肝血清酶、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浆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观察肝组织和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TBI早期,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NF-α及LPS水平均升高,肝组织SOD减少、MDA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BI各组LPS与肝血清酶、TNF-α及MD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OD呈显著负相关(P<0.05);TBI各组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和肠黏膜上皮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结论 TBI早期即出现肝脏和肠黏膜上皮的应激性损伤,HSI与GET和氧化应激等关系密切。

其他文献
传统《食品酶学》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模式简单枯燥,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翻转课堂是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的重要补充和扩展。本文以《食品酶学》作为翻转课堂实践,探讨翻转课堂模式
目的多数人体下肢运动方程在处理简单问题时存在过于复杂的问题。方法本文基于多刚体系统原理,将人体下肢系统简化为三摆多自由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和哈密顿定理推导出人体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我国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信息量大、理论要求高,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其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依托科研项目展开探究式课
目的:观察养颜祛斑方对肝肾阴虚型黄褐斑影响及疗效。方法: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养颜祛斑方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VitE内服治疗,0.2g/次,每日3次。30天
摘要:近年来,翻转课堂以其注重知识的建构和能力培养的特征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分析翻转课堂的含义入手,论述了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给出了翻转课堂在高校推广的策略,以期提高认识,为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应用与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