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712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象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对于遗产保护与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以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为例,从其旅游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来保护、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艺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土家族摆手舞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30-02
  非物质文化是意识层面的无形文化,把这种无形的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旅游相结合,通过旅游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现状,拉动经济发展,从而达到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必经之路。
  一、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开发现状
  保靖县《文化艺术志》中记载“据晋人《华人国志》所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土家族摆手舞起源可追溯到渔猎时期,它最早是土家族人民为祭祀土司神,八部大王的一种活动,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神明的崇拜,渐渐地在生产与生活中演变成土家族人民生活的传统习俗,无论在庆贺胜利、祭祀祖先或团聚狂欢的时候,摆手舞都成为不可缺少的舞蹈之一。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主要分布在迁陵、拨茅、昂洞、龙溪、仙仁、大妥、涂乍、普戎、马王等乡镇。而保靖县内土家族聚居地区还存有摆手堂、调年坪等遗址。
  1.建立了摆手舞传习所,保存摆手舞的服饰器具
  保靖县政府已在碗米坡中心完小内建立了土家族摆手舞传习所,并于2011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该传习所共有三层,传所习内建有“摆手堂”、“土家族摆手舞教学研究室”、“藏品展览室”等与土家摆手舞相关的物品与教学、传习、展示等基本设施。藏品室收藏有“土家族摆手舞”服装400套,龙旗8面,大鼓5面,牛角号6支,树皮号8支,大锣1面。传习所的建立对摆手舞表演中所需的器具与服饰等提供了保存的场所,根据上一辈人的口述与经历所制作与收集的藏品服饰等展示了土家族的先人的生活与服饰文化,对后世人了解与学习摆手舞提供了方向。
  2.进入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初步开发与保护效果
  如今,在保靖县中小学中已经把摆手舞引进学校作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部分。在碗米坡中心完小、保靖县迁陵小学、保靖复兴中学等学校中,广大师生都在大规模地学习摆手舞。在碗米坡中心完小中更是把摆手舞以学生课间操的形式开展起来。这样以师生共同学习跳摆手舞的形式,把摆手的形式、动作、场面等传承了下来,取得了初步的开发与保护传承效果。
  3.收集资料,建有专门档案管理
  近年来保靖县政府领导及文化部门对当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强,使得摆手舞的开发与保护在政策法规上有了法律上的政策保护。目前,在保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已建立有关于摆手舞的相关档案信息,有了专门的文字档案记载。这为摆手舞的延续提供了法制的保障。
  4.建立了民俗村寨旅游地,进行摆手舞的表演
  亨章村是保靖县土家族人民聚居村之一,并在2010年被省民委、省旅游局评定为全省3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2013年7月14日,保靖县亨章特色民族村寨土家山庄正式建成,用于保护该村土家族文化。在享章土家山庄里有民间表演团定期表演土家族特有的茅古斯舞、摆手舞、挖土歌等传统文化节目,可供游客观赏与体验。
  二、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开发中的问题
  1.后继乏人,导致开发与传承困难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年龄的增长,知晓摆手舞的老一辈传承人相继故去,而年轻的人们受多过多的外物的影响,没有人愿意接受与继承这些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导致新的传承人无法找到,呈现出了一种青黄不接的局面。通过实地访问发现,在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已经成为国家级的遗产,但是并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传承人,而知道摆手舞的老一辈人群已经相继去世,所以在传承人的问题上保靖县的摆手舞面临着灭绝的境地,也是保靖县摆手舞发展与传承下去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2.利用低下,导致开发与保护困难
  近年来,保靖县旅游事业取得新进步。吕洞山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普戎镇亨章村实现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初检,新增国家自然保护区1个(白云山),三星级酒店1家。全年接待旅游人数47.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0%和34.9%。重点在建项目2个,累计投资0.51亿元。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利用率偏低,据统计表明,全县旅游收入1.59亿元,土家组摆手舞所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实现收入不到300万元,而保靖财政每年对于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与开发投入1 000余万元,并且由于投入与收入相差较大和财政政策变化等原因,开发与维护资金不能全部到位。
  3.品牌难树,开发吸引力低
  土家族摆手舞属于传统舞蹈类型,主要以歌舞类为主,不同于传统手工艺等拥有明确的技术与文字。再者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对先祖的一种祭祀,因而它的很多舞蹈动作与形象都具有严重的巫傩文化仪式与祭祀中所有的动作,对其文化内涵难以理解和认同,而这些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缺乏吸引力。
  4.难以融合,开发知名度低
  保靖县近年刚建立出夯沙生态旅游区、享章土家族文化村等生态旅游区与民族村寨的旅游地,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因此,摆手舞的发展还没有得到与这旅游景区和村寨的合理的融合,处于一个摸索的状态之中,以至政府对摆手舞有开发与保护的工作,但是没有得到很大的成效。
  三、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旅游开发对策
  1.强化宣传力度,提高土家族摆手舞知名度
  一是通过承办土家摆族手舞文化艺术节等形式来扩大宣传。节日和仪式本身既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类别,又是口传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把节日和仪式有机地与民族地区歌舞文化综合起来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将摆手舞与节庆文化相结合进行旅游开发,是扩大摆手舞流行范围与影响的重要途径。通过打造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文化艺术节,能起到双赢的效果。节庆活动的举办可以打造自身的民歌文化品牌,扩大对外宣传。二是通过网络、网络电视、电子报刊、微信平台等新型宣传手段,对土家族摆手舞进行宣传。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开发设施
  对于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面临的问题,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确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出台对传承人的保护政策。一是明确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努力提高土家族摆手舞等文化旅游资源的品位,积极引导民间组织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只有保护好了,其开发才具有良好的基础,开发出的产品也才能以原汁原味的风貌,才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二是政府相关积极寻找与明确摆手舞的传承人,对并传承人出台相应的实惠与保护政策。
  3.开发特色旅游,带动居民消费
  在已经建立的民族旅游区里进行土家族摆手舞的定期表演,利用表演增加摆手舞的对外交流及刺激人们消费,带动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建立自身的民族品牌,扩大摆手舞的影响力与范围。同时,通过旅游所得到资金再反哺到摆手舞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中,激发人们的保护意识,吸引年轻人学习与传承,形成良性的循环,使得摆手舞得到良好的延续与发展,也可摆脱单纯的对资金的依赖。
  4.加强传承教育,达到开发与保护共赢
  通过旅游开发摆手舞,多少出现失真与改变的现象。因此保护原有的摆手舞的本真性与历史性是必要的。一是加大学校教育,学校作为知识与文化教育与延续的地方,是最好的地方之一,特别是在中小学里,学生对很多事物都还保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把摆手舞这样的民间传统文化作为教材或是舞蹈引入学校教育中。二是扩大社会影响力,学校仅仅只能教育到作为学生与老师的一部分群体,而更多的群众是分布在社会中的广大人民群众。要把摆手舞等传统文化与习俗更大地扩展,达到大范围的影响力,这时,人民群众的力量便不可小视。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民族旅游业的快速兴起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利用旅游平台所具有的独特市场价值,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刺激旅游消费,拉动遗产地的经济发展,改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环境,提高遗产地们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积极性,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展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艺术与文化魅力,进而作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杜辉,周庆柱,袁野.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1).
  [2] 王巨山.从“形式经历”到“文化体验”的回归——也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原则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1,(9).
  [3] 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钟毅.米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J].四川戏剧,2013,(7).
  [5] 孙沁,舒代平.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民族论坛,2013,(10).
  [6] 张谨.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分析——兼谈对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J].理论与现代化,2013,(5).
  [7] 曾春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价值特征[J].民族教育研究,2013,(2).
  [8] 王汝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特殊性研究——以四川理县桃坪羌族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0,(11).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过程激励理论探讨在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习的主体—学生进行过程激励和过程考核的重要作用,并以《国际贸易地理》等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试点改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通过过程激励和过程考核,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促进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过程激励;过程考核;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
期刊
摘 要:论述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是以培养基本素质为目标,形成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依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定位,形成了创新、实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阐述实验教学改革使课程体系与环节、实验条件、实验方式形成了新局面和新挑战。以及在此实践的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途径。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术队伍;素质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走出校门,发展社区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层次的学习途径,使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与社区合作过程中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完善制度保障、开放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为社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
期刊
摘 要: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提出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计算机方向课程,构建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培养的计算机方向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计算机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向社会输出“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可行的。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数学专业;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
期刊
摘 要:《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的核心课程之一,它的教学成果影响着学校的德育教育实际效果,能够提高学生对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认知能力以及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克服现有的一些弊端,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育的趣味性、实效性。旨在通过分析当前《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
期刊
摘 要:二级院系是高校教学工作具体实施者,其教学工作成效决定学校教学工作质量。新建本科院校二级教学单位面临质量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教学质量管理的跟踪反馈环节薄弱、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后评估时期,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单位应强化教师的质量保障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管理队伍专业水平,完善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动态监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新
期刊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民族旅游的研究愈多,其中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的影响问题是民族旅游研究的重点。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进行实地观察、访谈,来探析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旅游;民族文化影响;裕固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21-02  一、民族旅游影响研究概述  民族旅游影响的研究出现于20世纪
期刊
摘 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小贷公司从无到有,在中国巳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客观了解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现状。以此为出发点,对江苏东台市汇民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等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额信贷;服务三农;小微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069-06  一、中国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背景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概念 
期刊
摘 要:赣州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和风景秀丽的地方,倚仗这些天然的先天优势,其旅游业也蓬勃发展,但通过对其旅游行业及景点现状梳理、分析之后发现不少旅游路线开发不够或重复开发,配套服务跟不上,不能有效合理分配旅游资源,对赣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基于这一考察结果,提出建设跨景区、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赣州;跨景区;跨区域;旅游线路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研究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运用地方医院教学,探讨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招生现状与存在问题与地方医院资源情况和明显优势、附属和地方教学医院合作、地方教学医院建立教学管理系统和运用地方医院教学探索,通过多年的实践得到了四方面体会。  关键词: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地方医院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19-03  佳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