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泥泞”转身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2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作文教学的工夫,主要花在学生写出作文之前,严重忽视乃至无视了学生写出作文之后,要做的大量的有效、有价值的事。“后作文教学”认为,应简化学生写出作文之前的活,多干学生写出作文之后的事。
  “前作文教学”有一个很悲观的假设:学生作文是没作文情绪、作文动机的。事实上,人学会了某个技能,大都有使用的欲望。学生认了字、识了文,都有“使用的欲望”,你看学生发起短信、邮件,多带劲;上网聊QQ,就怕他不肯下线!这是个“写”时代。这一代学生在“写”里成长。学生对“写”的认识、对“写”的欲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一出生就被包裹、渗透和滋养。教师在教学意识上对学生写作冲动的否定,很大程度上,把作文教学推向了学生的对立面。再看统一的“作前指导”下,学生千人一面的作文,你不难发现“前作文教学”存在的、至今没有用自身改良来克服的重大问题。“后作文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作文的空间,展现学生自己的作文个性和作文缺陷,在这一基础上,扬学生该扬的长,补学生该补的短。教学本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老师在后面跟着,学生遇到坑坑洼洼、跌倒摔跤,老师上前去扶一把,告知注意事项。“前作文教学”,是教师在前面跑啊跑,学生在后面跟啊跟地教学。“后作文教学”呢,学生在前面一路自由欢快地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地方,告诉学生,写得真好,大家一起来分享;出了点问题,摔了个跟头,老师在后面喊,停一停,有人受伤了,休息一下,包扎一下,调整一下。“前作文教学”跟“后作文教学”,孰优孰劣,本专题中李莹老师的《作后讲评VS作前指导》,新鲜活泼,值得你读。
  “后作文教学”有两条腿,它的左腿叫“讲评与修改”。作文是写出来的,作文能力却是修改出来的。一个月写好一篇文章,比一个月粗制滥造、胡乱应付写4篇,成效要好得多。要让每一次的作文进入学生的潜能发展区域,“改”,几乎是唯一途径。要让学生“改”,“改”到再也“改”不出来为止。“后作文教学”的“左腿”,一要保护学生的作文热望(这一点,专题中倪建斌老师的《学生习作的保护者与发现者》,作了很好的阐述),二要激发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热情,三要让学生具备修改作文的方法和能力。修改作文的方法和能力哪里来?讲评中来。什么是好的语言,什么是坏的语言,什么是语言的压缩与调整,什么是语言的节奏和音韵,什么是语言的铺张与浪费,什么是语言精致与细腻,你要有语言欣赏的策略,你要没有,不妨看看专题中樊小园老师的《“习作欣赏”策略谈》。什么是有构思的作文,什么是写到哪里算哪里的作文,什么是有用的细节,什么是无用的啰唆,什么是好的选材,什么是孬的选材,学生写出了作文,讲评能把这些事儿干好。怎么干、怎么练?专题中叶惠琴老师的《作后训练的“三字经”》,介绍了她的经验。
  有人说,教作文的最好方式是“一对一”的面批面评。班级授课制当然做不到。然而,整班的讲评也有整班讲评的优势,比如从同伴那里获得写作的经验与教训,这种获得,自自然然,一点学习的障碍也没有。讲评课的最佳效果,可以直追“一对一”的面批面评。当然,要做“好的讲评”,就应该把“讲评”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这方面,专题中张浩老师的《“作后讲评”的12件事》,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后作文教学”的右腿,叫“发表与交流”。语文课标中高年段的作文要求的“第一点”就是,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放第一点,非常对。这是基础,这是方向。基础没打好,方向错了,问题就大了。也有点“不妥”。我们以为,作文的本质是“自我表达”后的“与人交流”。换句话说,写好了就藏起来,只作为“自我表达”,而不想“与人交流”的写作,不是真正的写作,也不是作文的本质所在。一个人写好作文,放起来,只为“自我娱乐”,好比一个人开口说话,有时只是“自言自语”,并不跟别人交流、对话,这样的情形有没有?当然有。然而,一个人要是经常“自言自语”,除了“自言自语”还是“自言自语”,那这个人恐怕只能去精神病医院。人说话的本质,是跟人交流。写作,亦然。
  怎样让学生懂得,作文的本质是“自我表达”后“与人交流”?不难——学生写出了作文,老师做好“发表与交流”的活儿。这个活儿怎么干?作文墙、作文报、班级网页、个人博客,都行。我最看好《班级作文周报》,它能模仿真实的“发表”环境,学生能随时随地地阅读,从而随时随地获得“交流”的感觉和状态。拙作《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讲述的就是有了《班级作文周报》这个“发表与交流”的平台,所开展的一系列的作文活动。
  很多时候,我们急急忙忙地往前走,时常忘了回首看一眼身后的风景。“后作文教学”就是作文教学的一次转身。这个转身并不“华丽”,而是充满“泥泞”:无数的语文教师把批改学生的作文,看作是语文教学生涯中最痛苦、最痛恨的事,而你,管建刚,居然在这里说,不仅要好好批学生的作文,还要“像研读课文一样研读学生的作文”,谁肯这么傻?信你的话,咱也不跟你走!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修改进入教科书的选文,是所有语文教材编写者必须面对并要加以认真研究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早在这方面为我们率先垂范。笔者认为,修改教材选文须依从三个角度:一是课程角度,即教材选文必须顺应国家的意志,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必须承担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必须符合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二是教学角度,即教材需要通过组合、修改、编写提示和练习等手段发掘或凸显入选课文的教学价值,以达成课标提出的
一、问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的。”  学校精神生活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严峻挑战。  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正遭遇着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信仰生活的失落,情感生活的缩减。文化生活的粗鄙,成了时代的流行性“感冒”(
“钟山壮,长江长,我们的学校在中央……”2011年初的一天里,在台北的一处私宅中,一位耄耋老者与一个中年男子一起哼唱着。歌声音量不高,但满溢着自豪。  歌里提到的学校,就是南京市丁家桥小学的前身——中央大学附属小学(1938年-1946年),唱歌的中年男子是南京市丁家桥小学校长张义宝。老人叫周广周,曾任台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考选部常务次长,现任台湾中央大学教授、台湾大学名誉教授,他的父亲周
曾有幸参与区小学教师学术荣誉评选活动,一连听了几位老师分别执教的三年级《金子》一课,领略了殊途同归的精彩,更看到了个性张扬的风采。其中,几位老师引导学生品读第二自然段(彼得·弗雷特不甘心落空,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失望了。)的过程可谓“八仙过海”,有的可圈可点之处不少,有的也有一
[内容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t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然而当前的教学目标确立存在着“面面俱到”、“笼统、空泛”以及“得意而忘言”等现象,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在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学目标要适切、教学目标要凸显“语味”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以期使准确的目标导航能成为实现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有效确立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建构主义思想自上个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之后,就一直在褒与贬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特别是,当新课程改革成为建构主义思想的实践土壤之后,很多直指新课程弊端的批判也顺带成为攻击建构主义思想的有力辩词。一些学者甚至指出。建构主义是一种否认客观世界、否认人类知识的“反科学”、“反知识”思潮,是一种不可知论、唯我论或独断论,它对教育实践界正产生着很多的危害,对此应当加以正视。但另一方面,诸如情境学习、认知抛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然而在目前的儿童画教学中,孩子的想象思维还不自然地经常受到各种约束,想象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一、对儿童画教学中想象力缺失的分析  【现象一】:灌输型想象——学生在老师的“精心”灌输下被动感知形象。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自由展现。  [分析]比如二年级的记忆画《动物朋友》。教师做了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在导入新课时,录制了各种动物的叫声
·“江苏教育在转型”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江苏省提出了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教育要乘势而为,顺势而进,在改革中谋突破,在转型中求提升。《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出,教育改革发展必须根据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
她系出名门,手承“中央大学附属小学”的衣钵。滋兰树蕙,源远流长。110年沧桑历尽,“专为中国自强而立”的她不负教育强国的使命。  她又是不折不扣的后起之秀。从时代变迁的落寞与迷失中走出,她在“诚者自成”中找回自我,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踏上追寻理想的新征程。  她就是南京市丁家桥小学,“百年老校”与“特色新校”是她的两个标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历史与现在,荣耀与梦想。  “钟山壮,长江长,我们的学
提起阅读,人们自然会想到语文、英语的阅读,很少有人会想起数学的阅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意算式的演算步骤以及定理定义的具体表述。至多在字面上读一读。而更多的会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阅读和数学思维本质的阅读。从数学教育价值来看,数学阅读应该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之上的逻辑性阅读、符号化阅读、图表化阅读和多元化阅读。因此,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的基础上。没有数学思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