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现在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拓展延伸,不断开发其脑思维能力。本研究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拓展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若干教学策略,以此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拓展 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因此采取何种途径进行实现拓展的有效性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1]。具体而言,拓展指的是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将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知识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下针对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实践进行全面探讨,并给出几点有效性策略,以期能给中职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一.文本延伸,激发学习主动性
以往“灌输式”教学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进行肢解阅读,以及对一些句子或词语进行琐碎分析,这样一来不仅会使学生缺乏品味语言及领悟文字魅力的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极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2]。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中人物、写作背景等重点讲解内容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一般直接讲解文章情节,继而造成上述现象。鉴于此,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加强阅读教学拓展很有必要,也十分重要。
例如,在《荷塘月色》这一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先明确拓展目的,在此基础上展开拓展设计,继而使学生的阅读文本时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体验文字的魅力。《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完美表现了荷花妍媚多姿,使阅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叠词、短句等混合使用,抒发出作者内心的淡淡的哀愁,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体现出作者渴望自由的情感。所以,在阅读文本时,有的学生被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深深吸引,有的学生则会探究寓情于景、形神兼备等形式的写作魅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拓展设计时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片段要求学生完成场景描写,也就是进行仿照练笔。场景可以自由选择,如校园运动场、街道,但必须由学生单独创作。另外,在课堂上分享每一位学生的拓展写作,如此一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通过对阅读教学进行拓展,一来可以彰显学生的写作艺术,体会到阅读教学的价值,二来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组织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积极引导,重视课堂延伸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阅读教学拓展的重要性及意义,并且在教学策略上也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然而,因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设计阅读教案时过于艺术化,没有考虑到真实课堂教学的差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的阅读教案无法得到真正体现,继而减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阅读”,以及更好地体验阅读的乐趣,则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缩小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3]。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阅读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宋词的特点讲解豪放派与婉约派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掌握不同流派的表现特点。豪放派作品更多体现的是气势豪放,寄托词人的豪情壮志,主要以苏轼、辛弃疾为主。而婉约派作品更多表现为感情婉转缠绵,可寄托词人的离别愁绪,主要以李清照、柳永为主。另外,在拓展延伸中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赤壁》这一电影,让学生阅读之后将文本中人物划分明确,然后在观看电影后一一联系,比如通过电影让学生认识周瑜英姿飒爽、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以及引导学生在往后的诗词学习中掌握人物分析的技巧。同时,借助电影引导学生分析词句间的表达含义,如“羽扇纶巾”一词,表现出周瑜的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出周瑜蔑视强敌的气概。在这样的教学效果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则能教会学生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分析人物特点,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全面实现阅读教学拓展的有效性。
三.突出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
综上说到,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力量,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极高的引导作用,所以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十分关键。然而,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主导地位过于突出,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渐下降,这样一来便会影响学生的能力发挥,极不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拓展即对知识的开拓和延伸,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中得益并良好发展。因此,对阅读教学进行拓展设计时,必须注意两点:其一,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其二,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能够对学生今后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内容,提升其学习能力。
例如,在《虞美人》这一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领会词的思想内容和其中意境。首先,教师先让学生通篇阅读,其次让学生根据课文释义、文本内容,了解李煜写作的背景及流露的感情,并将词中难以理解或者觉得优美的词和句子用笔画出来,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讨论,由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虞美人》是南唐词人李煜所作,其作品大部分烙上了个人生活及情感方面的印记,所以让学生了解李煜生平更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同时,在拓展设计时可以引入李煜的《相见欢》展开延伸阅读,以使学生学会采用何种基调进行阅读。另外,为进一步实现拓展有效性,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使学生在邓丽君轻柔、悠远、细腻的声音中感受词的意境,掌握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虞美人》可以说是李煜的绝命词,若想增进学生对词人的情感共鸣还需一些努力。所以,在阅读拓展时可以适当调整拓展要求,比如让学生根据《相见欢》《虞美人》的情感基调仔细分析语言、艺术手法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抓住音乐搭配中的某一要素,经过自己的总结进行概括。在这样的教学效果下,不但能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美,使其获得认知体验,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决部分学生的阅读障碍。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拓展 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因此采取何种途径进行实现拓展的有效性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1]。具体而言,拓展指的是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将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知识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下针对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实践进行全面探讨,并给出几点有效性策略,以期能给中职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一.文本延伸,激发学习主动性
以往“灌输式”教学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进行肢解阅读,以及对一些句子或词语进行琐碎分析,这样一来不仅会使学生缺乏品味语言及领悟文字魅力的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极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2]。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中人物、写作背景等重点讲解内容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一般直接讲解文章情节,继而造成上述现象。鉴于此,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加强阅读教学拓展很有必要,也十分重要。
例如,在《荷塘月色》这一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先明确拓展目的,在此基础上展开拓展设计,继而使学生的阅读文本时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体验文字的魅力。《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完美表现了荷花妍媚多姿,使阅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叠词、短句等混合使用,抒发出作者内心的淡淡的哀愁,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体现出作者渴望自由的情感。所以,在阅读文本时,有的学生被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深深吸引,有的学生则会探究寓情于景、形神兼备等形式的写作魅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拓展设计时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片段要求学生完成场景描写,也就是进行仿照练笔。场景可以自由选择,如校园运动场、街道,但必须由学生单独创作。另外,在课堂上分享每一位学生的拓展写作,如此一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通过对阅读教学进行拓展,一来可以彰显学生的写作艺术,体会到阅读教学的价值,二来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组织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积极引导,重视课堂延伸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阅读教学拓展的重要性及意义,并且在教学策略上也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然而,因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设计阅读教案时过于艺术化,没有考虑到真实课堂教学的差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的阅读教案无法得到真正体现,继而减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阅读”,以及更好地体验阅读的乐趣,则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缩小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3]。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阅读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宋词的特点讲解豪放派与婉约派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掌握不同流派的表现特点。豪放派作品更多体现的是气势豪放,寄托词人的豪情壮志,主要以苏轼、辛弃疾为主。而婉约派作品更多表现为感情婉转缠绵,可寄托词人的离别愁绪,主要以李清照、柳永为主。另外,在拓展延伸中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赤壁》这一电影,让学生阅读之后将文本中人物划分明确,然后在观看电影后一一联系,比如通过电影让学生认识周瑜英姿飒爽、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以及引导学生在往后的诗词学习中掌握人物分析的技巧。同时,借助电影引导学生分析词句间的表达含义,如“羽扇纶巾”一词,表现出周瑜的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出周瑜蔑视强敌的气概。在这样的教学效果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则能教会学生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分析人物特点,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全面实现阅读教学拓展的有效性。
三.突出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
综上说到,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力量,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极高的引导作用,所以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十分关键。然而,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主导地位过于突出,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渐下降,这样一来便会影响学生的能力发挥,极不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拓展即对知识的开拓和延伸,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中得益并良好发展。因此,对阅读教学进行拓展设计时,必须注意两点:其一,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其二,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能够对学生今后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内容,提升其学习能力。
例如,在《虞美人》这一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领会词的思想内容和其中意境。首先,教师先让学生通篇阅读,其次让学生根据课文释义、文本内容,了解李煜写作的背景及流露的感情,并将词中难以理解或者觉得优美的词和句子用笔画出来,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讨论,由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虞美人》是南唐词人李煜所作,其作品大部分烙上了个人生活及情感方面的印记,所以让学生了解李煜生平更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同时,在拓展设计时可以引入李煜的《相见欢》展开延伸阅读,以使学生学会采用何种基调进行阅读。另外,为进一步实现拓展有效性,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使学生在邓丽君轻柔、悠远、细腻的声音中感受词的意境,掌握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虞美人》可以说是李煜的绝命词,若想增进学生对词人的情感共鸣还需一些努力。所以,在阅读拓展时可以适当调整拓展要求,比如让学生根据《相见欢》《虞美人》的情感基调仔细分析语言、艺术手法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抓住音乐搭配中的某一要素,经过自己的总结进行概括。在这样的教学效果下,不但能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美,使其获得认知体验,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决部分学生的阅读障碍。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