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友谊因距离而美好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4年4月,张恨水的《春明外史》开始在北京《世界晚报》副刊上连载。小说自见报第一天起,读者便与这份报纸格外亲昵起来,每天只要报纸一上市,大家便急着购买,然后沉浸在小说中。
  小说也同样吸引了张学良。这年冬天,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获胜。常到北京的张学良看了几期《世界晚报》,不由得对小说着了迷。小说揭露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和腐败,让他产生了共鸣,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令他拍案叫绝。
  在一个难得的晴朗之日,张学良登门拜访了张恨水。两人从文学谈到社会,又谈到对时局的看法。张恨水没想到的是,张学良不仅对文学非常感兴趣,而且知识面很广,还是个颇有正义感的人,对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同样看不惯。从此两人的心靠近了。
  张学良是性情中人,他认为既然张恨水和自己如此合得来,不如让张恨水到自己身边工作。没过几天,他亲自请张恨水到奉军中担任文职官员。张恨水以自己不会做官婉拒,他觉得正因自己与张学良做着不同的工作,同时在空间上有距离,才有了这份友谊。
  对于张恨水的“不识抬举”,张学良不以为忤,相反对他的人格倍加赞许。看到张恨水靠一支笔,养活一个大家族几十口人太过辛苦,张学良没与张恨水商量,便授予他一个“参事”头衔,不需工作,每月发给一份不错的薪水。这次,张恨水没有拒绝,只不过是将其“薪水”的绝大部分资助了他人。
  张学良欲让张恨水到奉军中去任职,无非是让他在抗击日寇上助自己一臂之力。张恨水合弃不下写作,但并不是说两人就不能一同朝着抗日的目标前行。
  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办报纸鼓吹“侵略有理”,为了揭露日本人的弥天大谎,张学良也决定办报回击。他认为报纸只有坚持思想性及艺术性,才会拥有更多的读者,于是想起了妙笔生花的张恨水,就写了一封亲笔信,约张恨水写一部类似《春明外史》的小说在报纸上连载。这也刚好是张恨水想要做的,于是一部《春明新史》诞生了,使得张学良支持创办的报纸不但热销奉天,而且在关内大城市中也拥有很多读者。
  由于张恨水的生花妙笔给报纸带来了似锦前景,张学良更加看重张恨水的才能。1929年8月和1931年4月,他又先后两次邀请张恨水出任他所率部队的高级官员,或请张恨水做他的秘书。然而,张恨水依然婉拒。在应赵四小姐“惠赐墨宝”之求时,张恨水在扇面上写下一首诗:“少帅隆情嘱出山,书生抱愧心难安;堂前燕子呢喃语,懒逐春风度玉关。”张学良看后,知道张恨水不会放弃写小说而去做官,从此就不再提请他出山的事。
  此后,两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远,而张恨水对张学良的思念却越来越深。1946年,已经领着妻儿离开重庆回到北平的张恨水特意于12月12日,即“西安事变”十周年纪念日这天,在北平《新民报》上发表了《今日赠张学良》一文,以表达深切思念之情,还为张学良撰写了一副对联:日积十年钓鱼,晚积十年读史,学而习之;昔居四面包山,今居四面环水,良有以也。张恨水将这副嵌有“学”“良”二字的对联装裱好后,挂在书房醒目的位置上,如同每日与张学良相晤而谈。
  张恨水不恋高官厚禄的品性,增添了张学良对他的尊敬和钦佩。与贪图官禄之心距离远一点,与正义相毗邻,两颗友谊的心也就一近再近。
  编辑/冰如
其他文献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放火”之前必须先取得组织成员的认可和信任,这样“放火”才有可能得到整个组织的支持,新领导的位置才能得到稳固。在这方面,陈家洛给新领导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书剑恩仇录》中,江湖第一大帮派红花会的总舵主突然去世,遗命自己的义子陈家洛接任舵主之位。二十岁刚出头的陈家洛辈分低,他富家公子哥儿的气质又和手下那群江湖草莽人物格格不入,而且没有任何领导经历和管理经验。自二当家以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优秀的公务员,二十岁出头就当上了首都洛阳的北部尉,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公安局长,后来当过县令、议郎,又投身军界,镇压过黄巾起义,立下军功。  黄巾起义被扑灭后,作为功臣的曹操于中平元年(184年)底被朝廷任命为济南国(今属山东济南)国相。这一年他29岁,比《人民的名义》中侯亮平当反贪局长时还年轻。  年轻,有文凭,有背景,实践经验丰富,照这样干下去,曹操的未来应该一片光明。然而
唐代著名诗人李颀在把一把利剑送给弟弟李渤时曾附诗一首:“我有爱弟都九江,一条直气今无双。青光(指剑)好去莫惆怅,必斩长鲸须少壮。”中国古代,弟弟对兄长向来“敬”大于“爱”,大部分兄长都会端着“长兄如父”的架子,对弟弟们时时申斥。李颀却在诗中忘情地称呼弟弟李渤为“爱弟”,更以“斩鲸断浪”的愿望相期许。那么李渤在九江究竟做了什么惊人之举呢?  身为考功员外郎的李渤于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主抓天下
那时候蓝天有白云  我还没有老师  明明阳光明亮  风温暖的双手  帮我脱下厚重的红棉袄  而陆续有几棵树  不知疲倦地举着火把  像一根根粗壮的火柴  把我的六岁的春天  烧出了一个大窟窿  后來,老师告诉我  我所看见的燃烧  没有烟雾,没有灰烬  而是一种引领和指示  擦过春天易燃的表面  似懂非懂  我像一只蜜蜂  嗡嗡嗡地不停追问  飞往芬芳的花蕊间  采撷童年独有的蜜
孤独的母亲很忧傷:一个人在家的晚上,只能借酒消愁。  无奈的老爸表示:刚端起美酒想喝一口,闺女的嘴巴就噘起来了!  绅士得意地表示:把眼前的水果換成一杯美酒,我的心情顿时一片晴朗!  惊恐的路人大叫:谁在这里放了一杯酒,不知道我已经戒酒了吗?  三个小伙伴很开心:与谱曲相比,喝酒才是聚会的标配!
20世纪30年代,老舍在济南居住期间,他家小院里种滿了花草,夏秋之际姹紫嫣红一片,草木蟲鱼无所不备。老舍有感而发,便在一张“全家福”照片背面题了一首打油诗:“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济南山水充名士,篮里猫球(老舍养的一只小猫)盆里鱼。”这首打油诗语调欢快,充满了温馨和欢乐气息,老舍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继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A4腰之后,最近又一种女人为难女人的姿势火起来了,那就是IPhone6腿。由此可见,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女人从来都是不甘落后的,下面这组老照片就是很好的证明。  1921年,一名妇女在骑固定式健身脚踏车。  夕颜:哇,这就是动感单车的雏形。  1927年,默片明星柯丽恩·摩尔用划船机健身。  夕颜:为了美,明星也是脑洞大开啊。  1958年,荷兰的两名主妇一起练习呼啦圈。 
《红楼梦》里那些正钗、副钗的结局都不好,凤姐一床破席裹尸,宝钗也落得个孤独寥落的结局。所有主子狼狈不堪时,倒是丫鬟袭人觅得良人,穿红着绿,珠翠不离,过着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为什么在贾府突逢大变的情况下,袭人依然能获得相对圆满的结局?  一  她的过人之处,在于能以柔克刚。  让大力士一拳头打在一团软绵绵的棉花上,棉花会疼吗?棉花最多变个形状,以一种最适宜的姿态包裹着拳头,甚至可能会缠得拳头动弹不得
1932年8月,罗家伦就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一次,他和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丁文江见面,两人谈到了中央大学的地质学系。丁文江希望罗家伦将中央大学的地质学系办成第一流的地质学系。罗家伦不假思索地表示愿意,并诚邀丁文江来做地质学系主任。丁文江却没有答应,因为他已经接受蔡元培的聘书,到中央研究院工作,只说愿意从旁帮忙。  罗家伦听了,不乐意地说:“中国人开口就说从旁帮忙,实际上这四个字就是推托的话。试问你自己
独处的时候,总无聊得紧。瞄了一眼手中已翻过了大半的 “畅销小说”,我寻思着是不是该给朋友发条短信、聊聊近况?正当这时,一阵爆竹的响声把我引向几步之外那一窗窄窄的夜景。  炫丽的光芒正绽放于被映得通红的天幕,巨大的声响夹杂着欢呼装入我的耳朵,无处可躲。烟火像是流泻的瀑布,隐没了几颗本来就不十分明显的星星。向下望去,被高楼遮挡住的街道仍露出一角,而通亮的街灯仍想挤入我的视线。车鸣声与远处的乐声,在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