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胸腹水sHLA-G、MMP-3、LDH对良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

来源 :实验与检验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f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胸腹中人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HLA-G)、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住院的胸腹水患者82例,其中良性胸腹水49例(良性胸腹水组),恶性胸腹水33例(恶性胸腹水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集胸水或腹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胸腹水sHLA-G水平,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胸腹水MMP-3水平,比色法测定胸腹水LDH水平;分析sHLA-G、MMP-3、LDH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胸腹水sHLA-G、MMP-3、LDH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胸腹水组患者的胸腹水sHLA-G、MMP-3及LDH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腹水组(P<0.05).恶性胸腹水组患者的胸腹水CE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胸腹水组(P0.05);恶性胸腹水患者的胸腹水sHLA-G、MMP-3水平与CE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HLA-G、MMP-3及LDH三者联合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水的AUC分别大于MMP-3、LDH单独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水的AUC(P0.05);sHLA-G、MMP-3及LDH三者联合检测鉴别良、恶胸腹水的灵敏度为90.91%(30/33),高于腹水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57.58%(19/33)(P<0.05).结论 恶性胸腹水患者胸腹水中sHLA-G、MMP-3及LDH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此三项指标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水.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建立新的判读标准来提高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0年全年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261例和红斑狼疮(SLE)患儿50例作为实验组,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作为病例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PAIg检测.分析新旧两个判读标准的结果,并与流式细胞仪(FCM)法进行比对,分析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ⅡF法使用新的判读标准后,ITP组患儿阳性率从19.54%上升到62.07%,诊断效率从45.01%上升为67.6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胆湿热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疗效及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60例肝胆湿热型AB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组,分别给予利胆清胰汤与利胆清胰汤+脐火疗法,治疗2周.记录并比较患者症状恢复时间腹胀和腹痛的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临床疗效指标评价、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8、10水平对痛风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8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治疗,口服秋水仙碱,持续治疗7d,根据早期肾损害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入院时血清IL-8、IL-10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IL-8、IL-10水平对痛风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 108例痛风患者经秋水仙碱治疗7d后,有23例发生早期肾损害,占21.30%(23/108);发生组血清IL-8、UA水平高于未发生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早期血清蛋白的下降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85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9例)、存活组(146例),监测住院3 d以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计算其下降率;比较2组住院天数、年龄、APACHE评分、血清总蛋白下降率、血清白蛋白下降率、血清球蛋白下降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总蛋白下降率、球蛋白下降率、APACHE评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p53、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蛋白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化疗的109例NSCLC患者.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化疗前后外周血中p53、ToPo-Ⅱ、GST-π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化疗前外周血中p53、ToPo-Ⅱ、GST-π蛋白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用Kaplan-
目的 分析某血液质控实验室参加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项目血液成分细菌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的检测结果,评估BacT/ALERT 3D微生物培养系统性能及实验室对血液成分中污染细菌的检测能力,强化血液质量控制.方法 接收CITIC项目邮寄发放的冻干状态质评样品,予以复溶后接种至需氧培养瓶,使用常规血液成分微生物培养监测系统培养7 d,经OASYS在线信息系统上报检测结果.总结近3年本室细菌检测室间质评成绩及参评效果.结果 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本实验室共参加7次CITIC血液成分细菌检测
目的 探究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白介素-6(IL-6)、脑髓鞘碱性蛋白(MB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脑外伤手术患者80例及同期未行手术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手术组及未手术组.80例脑外伤手术患者中15例细菌性颅内感染及65例术后未发生感染;未行手术75例患者中包括非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脊液WBC<10×106/L)36例,非细菌性颅内感染组39例,留取所有实验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衰减参数(FAI)值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行肝脏穿刺活检并由病理科诊断为NAFLD的患者130例纳入NAFLD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者130例纳入对照组.NAFLD组患者病理阅片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SH临床研究网病理工作组指南标准进行病理特征分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生化指标水平,计算HOMA-IR;采用Fibrosacn进行肝脏定位检测并获取FAI
目的 探讨孕中期血清学四联产前筛查预防出生缺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于本院产检的9965例孕妇,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孕妇血清AFP、总β-HCG、uE3、INH A,结合孕妇体重、分娩年龄、孕龄、IVF、糖尿病、孕产史等孕期特征,通过腾程产前筛查软件计算胎儿罹患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度,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对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进行产后随访.结果 检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502例,阳性率为5.09%,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7例,阳性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URS)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检测对前列腺癌(PCa)术后格里森评分(Gleason评分)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PCa术后恢复的患者120例,根据Gleason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n=31,Gleason评分≥8分)和低中危组(n=89,Gleason评分≤7分).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URS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TURS特点和fPSA、tPSA水平;比较PCa术后不同fP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