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_ki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给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创新,关键要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创新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开展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一是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增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实行“国家统一分配”政策。随着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确立,尤其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择业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当大学生进入职业准备阶段,职业竞争所需要的文凭、证书、技能就进入他们关注的视野。已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对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内容选择”中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实用技术以超过半数的比例远远领先于其他选项而位居前列,而“政治理论”学习却几乎被大学生排在了最末一位,说明大学生重视现代实用技术与职场能力培养,轻视思想素质与理论素养训练的倾向十分明显。
  二是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出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大学生择业具有明显的自我倾向。
  三是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务实,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大部分学生开始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意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其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四是大学生择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曾经被归入另册、被认为可有可无的一些就业领域开始吸引大学生择业的目光,求稳怕变、重视“正统”的就业观念遭到冲击,大学生择业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另外,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价值观念开始被摒弃,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开始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而“爱一行,干一行”,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勇于放弃,重新选择。
  二、完善高校价值观教育几点意见
  (一)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所谓人生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于人生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观点和态度,这种价值选择的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向,也影响着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今天的大学生接受的各种信息量大、头脑灵活、思维敏捷,选择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直接关系着他们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应当把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人生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以高等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目标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创新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
  1.进行政治理论教育。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始终注重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培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首要任务。
  2.重视专业课程的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结合专业背景资料,进行职业价值的渗透教育,通过培养与本专业相关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自觉塑造自己的职业价值观;通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途径,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发展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既培养学生专业运用能力,也培养他们务实的工作态度。
  3.坚持心理健康咨询。使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就业挫折,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调整就业期望,达到正确认识并评价自我的目的。
  4.进行政策法规引导。对于新的就业制度下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必要的就业政策和法规指导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准确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和求职择业的法律依据,最终顺利就业。
  5.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推动力,而且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隐性资源。大力建设大学文化,就是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为大学生成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三)开展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缺乏社会阅历的学生解决在职业价值观上存在的不足。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分析自身存在的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引导他们根据人职匹配的原则进行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其能够学会确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路线与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凌文辁,等.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
  [2] 贾金玲.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与思考[J].
  [3] 王健.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J].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高专发展很快,为实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本文就《基础会计》这一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改善教学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初步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健词]《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变得可亲可近。  
[摘要]近来,校园恶性杀人事件频发,如何有效地维护好校园安全,如何保护孩子的生存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谴责凶手的暴行和积极采取强有力安保措施的同时,还应当标本兼治,对造成社会问题的源头和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归纳恶性案件的共同特点,对犯罪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校园;安全;标本兼治    近来,校园恶性杀人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愤慨,也使得
肥城市地理联片教研活动反思活动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队伍。专业人士曾经指出:“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寻求教师共同发展的平台,提供教师成长的空间,让教师体验成长的快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之间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与现实,学会合作,更成为了一种工作的必须,
高效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物理课堂的一般教学程序是:巧设情景,激发兴趣一探究活动,生成知识一暴露问题,合作学习一精讲点拨,释疑解惑一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一及时反馈,整体提升。具体表现为:    一、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学习中来。因此,在上课伊始,有必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一种新颖、有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从学校问世以来,学校同家庭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得出了一些经验,一直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课外活动。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是训练语文基本功的重要阵地,好处不少。  一、利于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通过多读一些适合儿童少年的阅读的书报,如《小星星》、《摇篮报》、《小猕猴》……,联系实际,对巩固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加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
【摘要】现今,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更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这一点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创新思维     2006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中曾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为当今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实施创新教
我是一名基层地理教育工作者,走上讲台的那天我就立志把汗水、奋斗洒向这三尺讲台,可没有想到经历了新时代的教育革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的一种尝试,我也慢慢走下那三尺讲台把那个小天地交给了学生,这几年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实践,我不断发现问题、实践、再实践,就这样变化、变化、再变化,我经历了教学中的酸、甜、苦、辣。    一、追求教育实践的最佳效果    在多次教学实践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针
[摘要]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教育发展不均均衡和过于强调升学,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风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致使小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在班上开展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