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成为教师自主成长的助推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_david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认同一个基本的思想:学校既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如何立足于学校本位,从管理的角度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成为现代学校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2010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整体推进学校内涵发展,2012年,区域性推进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特性的“‘学本式’卓越课堂”,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小学以此为契机,通过营造“刚柔相济”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组建教师研修团队,实现抱团自主发展;引导教师实施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發展风气,构建了一支“骨干教师成为能‘提炼教学思想的超越型教师’,中老年教师成为能‘锤炼教学策略的思想型教师’,青年教师成为能‘历练教学基本功的发现型教师’”的教师队伍。
  营造“刚柔相济”的校园文化氛围
  科学规范的管理需要“刚性管理”,也需要“柔性管理”。课堂改革之初,绝大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认同甚至抵触,如何在全校营造浓郁的“小组合作”氛围,学校采用了“刚性规定 柔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强势推进。学校规定各班按小组学习模式拉桌子,营造小组文化,学校每周检查一次,不规范的班级,强行进行整治。同时,学校层面也通过各种形式的师生培训会进行合作知识和合作技能的指导。其间,学校发现少部分教师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文化开始接受,并在课堂上用心实践,于是,学校把这部分老师的课堂向全校教师开放。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学校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开始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度,部分观念转变较快的老师在所教班级开始尝试课堂方式的革新。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小组意识增强,合作能力提升,部分潜质生的转变尤为明显。孩子们的转变给教师的课堂改革带来了信心,课堂变革开始踏上了良性发展之路。“合作文化”开始成为学校教师共同的教学观,并成为“健康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组建教师研修团队,实现抱团发展
  要实现教师全体的专业化发展必须依靠专业团队,专业团队是改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经历了一学年的努力,学校小组合作外显文化凸现,“合作学习”成为学校课堂改革的方向和核心。“‘学本式’卓越课堂”开始进入构建深水区,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形式具备的基础上,增强实效性?
  为了帮助全校教师突破瓶颈,从2014年起,学校开始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测评的课堂教学研究。一方面认真分析现阶段学校课堂构建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制定各种观察量表;一方面深入分析每位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并组建3人至5人为一组的教师研修团队若干个,分别从磨课和课堂观察分析两方面进行系列研究。老师们以研修团队为单位,在研修过程中群策群力、相互交流、通力合作,一遍一遍地磨课,一次又一次地观察分析,不断地矫正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过程虽然艰辛,但收获到的不仅有友谊,还有观念的相互更新、教学能力的提升。
  经过近两年教师团队的组建,学校深深地认识到:教师共同体可以有效构建起一个具有共同愿景的信息场,以此唤醒教师彼此的职业意识,激发起“学习是我生命的内在需要”的动机;在具有相互关怀、相互督促、相互支持的多种互动机制中,借助集体的智慧,实现每一位教师的充分自主的发展。
  实施自我管理,形成自我发展风气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应把教师作为管理主体,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让教师本人主动寻求自身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自觉、主动、积极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规范自己的言行,调控与完善自我。教师的专业发展包含多项内容、多个层次,若想取得发展的实效,引导教师找好自身专业发展的增长点是关键。
  为此,学校把教师分为了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青年教师三个梯队,并帮助教师分析其自身的优势和潜在的空间,在学校内涵发展和课堂改革的大背景下,引导教师制定三年专业发展自我规划,每学期梳理专业发展计划,并进行阶段性自我反思。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一个渐变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成员的行为方式、处世方式、工作态度、情感表达、思维方式以一种最深刻、极微妙的、不可抗拒的方式影响着教师,这也构成了学校风气的主要内容。一个教师从不成熟的新手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这一过程绝大多数是在学校进行和完成的,而风气则对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形成教师自我发展的风气,提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土壤?则是学校管理者思考的聚焦点。学校以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职业规划为切入点,不断地通过培训、研修等形式给土壤实施养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进教育教学行为,寻求自我专业发展,逐渐形成教师自我发展风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打造好的一所学校,就得建设一支献身教育的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应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而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应发挥其本位作用,成为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助推器。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小学)
其他文献
论文概述了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托能力本位教育,从学生、教师、课程体系和评价考核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口语教学的几点建议和策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建立了新的法人治理架构,但以法人为单位的股本结构更加复杂,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更加严重。论文即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
磨课是什么?磨课就是共同探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的一堂课,通过观摩课堂、聚焦课堂的有效做法,关注课堂的生成。在研讨中反思、修正、完善,打磨出对教材的深度把握,对设计的不断优化,对生成的灵活引导。“一课多磨”是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它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学区和校内的交流研讨注入了源头活水。但是,随着磨课的不断深入,磨课却一度在部分教师中遭遇了“降温”的冷遇。  寻找磨课的痛点 
本文分析了对外贸易税制竞争力的内涵和制约我国现行对外贸易税制竞争力的因素,提出应以提升税制竞争力为目标,构建战略性贸易税制,包括将营业税并入增值税、完善出口退税、加强
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伴随信息化社会的生长,越发显得强大,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尤其是对大学生群体的影
汪懋祖发展了恩师杜威的“教育生长说”,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化成说”.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让教育有连续性.“人生活动的归向是‘最高的善’,此
作为开原人民心中最美丽的书苑,辽宁省开原市第八中学一直以营造“温情校园”为办学目标,以“为学生发展扬帆,为教师提升起航”为育人理念,以建设“孝德校园”为德育内容,大力传承中华孝道文化精髓,积极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孝道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我校师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通过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感知孝心,感悟孝道,实践孝行,让“孝道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走进每位师生的心灵。  学科渗
办学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幼儿园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的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可见,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的光荣,是幼儿园发展的希望。我们要重视教师队伍的管理,促进幼儿园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加强师德建设  对如
用这样一个标题,不是说过去一年我已经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而是对于我的生活和工作来说,它实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道德基础、文化平台、精神支撑和重要保障,它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高度。因此,学校必须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和首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实施。  明确德育内容,坚持德育为首  长期以来,人们片面地理解学校德育工作,将其等同于“思想教育”或“政治教育”,忽视了优良道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