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问题解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ya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昭示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又一次深入发展。从初中化学教学角度来说,虽然初中教师都以认同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培养,但是从实际的教学角度来说,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式,那么只会影响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为此我们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去积极进行调整。本文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化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问题,再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思考与经验,谈一谈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解析;策略
  一、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的教学问题
  (一) 化学课堂教学形式的单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想要有效落实化学核心素养,其关键就在于教学形式的转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不仅是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更多的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而这就需要多样的教学形式作为支持。但是从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阻碍,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使用着“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学生在大量的知识灌输下,其自身思维以及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的调动。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反而影响实际的教学质量。
  (二) 课堂教学脱离实际生活
  化学教学的关键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的难题。同时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目标。知识源于生活,初中的化学知识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知识学习与生活产生紧密联系,他们才能够从思想上认同这个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将化学知识的原始面貌交代给学生,有关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化学现象并没有有效的带入。就算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了有关生活方面的化学知识,但是也只是片面的,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实际生活中化学打下基础。
  (三) 化学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学生哪里可以得分的教学。在这种教学目标促使下,初中化学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基础知识,把握习题的要点。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处于一种弱势的局面。其实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他们拥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有效反馈到知识学习上,并表现出与一反三的行为举动。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看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只有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发展保持同一種进度,学生自身才能够获得综合的发展。
  二、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一)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学生思维的培养力度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培养与提升,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综合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关键在于可以促使学生将被动的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这样他们才能够主动地进入到实际知识中,进而产生思维的碰撞。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当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奥秘,并逐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多利用讨论、辩论的形式,与学生积极地进行互动,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并为良好学习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展开趣味性教学。在趣味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营造课堂的趣味性。比如说在“空气”的相关知识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搜集身边的空气,并进行细致的实验,学生不仅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同时在整个实验中,他们的思维经过设疑、推断、验证的过程也得到了不错的锻炼。
  (二) 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竭尽所能,为学生丰富教学形式,以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从实际角度来说,丰富教学形式也是为教学改革发展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在丰富教学形式上,还要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工作。从实际角度来说,教师可以尝试一下教学方式。比如说,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学生可能在字面上理解不了,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这样学生不仅直观地学习了化学知识,同时他们也对其产生较高的兴趣。再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分子与原子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兴趣,并接受其结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小组自己安排角色,扮演氢原子与氧原子。还可以在一些小实验中,利用小组让他们自行参与到其中,这都有益于学生兴趣的产生。
  (三) 重视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是有着比较多的化学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因素,加强他们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从而提升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生活中常见的盐》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对于盐很熟悉,但是又不是那么的熟悉,因为学生接触的盐大部分都是食用盐,但是生活中还有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盐,例如工业盐同样是盐,为什么会引发食物中毒呢?结合生活中的场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中的不同的盐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元素的理解。
  三、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化学需核心素养势在必行,也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因此化学教师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雪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8(35):68-69.
  作者简介:刘美娟,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思想的整改。素质教育的提出使高中化学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上都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基于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化学综合素质、认知水平、知识掌握等方面出发,深入领会新课改精神,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最终满足教学需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职化学教学;教学改革  我国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是
摘 要:物理方面的思维规范指的是在特定时期之内从事物理有关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研究的人一同遵守的思维标准以及思维模式。而物理方面表达规范是指人们进行物理研究期间相互交流所用的科学语言的表达模式以及表达标准。而高中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期间,不管在思维方面还是表达方面都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现象,这会在主观方面对学生学习产生很大的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本文旨在对高中物理中的思维规范以及表达规范进行探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应运而生,并且,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微课的出现,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手段。有效的微课设置,不仅能够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微课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微课;高效课堂;高中物理  所谓的微课
目的:长期按临床标准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曲伏前列腺素(含防腐剂苯扎氯铵与防腐剂泊利氯胺)、0.015%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K or BAC)及0.001%泊利氯胺(Ployquad,PQ),观察及
【目的】 评价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纤维化(MF)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总结从2001年1月至2007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在物理课堂中应用微视频时的视频选择问题,以及微视频在物理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应用问题,来对微视频对多彩物理课堂的构建做出分析,希望能对具体实践起到帮助。  关键词:有效运用;物理;微视频  微视频是“互联网 教育”的产物。在如今手机与电脑等个人电子设备在国内已经充分普及的今天,微视频有足够的客观环境来发挥其辅助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作用。改变以往学生普遍反映的实验模板理解较难,课堂
摘 要: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发展,微课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其不仅能够改善传统教育模式缺陷,还能提高相应科目教学质量。从初中化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应在其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将简要概述微课教学模式,同时阐述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据此推进初中化学教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