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首诗歌的教学引发的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b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切入点是分析文章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它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还能让教师恨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本文探讨了寻找切入点的五个方法和选择切入点的两个最基本的要求,用以说明切入点在我们的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诗歌教学 教学目标 切入点
  一、前言
  在教学诗歌《归园田居》时,我没有像平常那样,介绍诗歌背景、作者,或通过故事引出作品,而是从题中的题眼“归”入手。学习时,我围绕“归”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陶渊明从哪里归?陶渊明归到哪里?陶渊明为什么要归?陶渊明归后的生活怎样?问题提出后,嘈杂的教室顿时安静了,同学们拿出笔,认真读,认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一段时间后,我分别找几个同学回答,其答案还不错,尤其可贵的是,诗歌学完诗也能流畅背下来了,一节课的效率非常高。
  这则教学实例,引起了我的思考,那就是: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找到好的课堂教学切入点。好的切入点是教学的关键,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使教和学两方面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切入点
  所谓切入点,就是分析一篇文章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它犹如是照相摄影时的最佳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关键的一剪。切入点选好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便会迎刃而解,正所谓“提纲挈领”;切入点选不准,便会使学生如坠烟海,教师也茫茫然,正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高明的作家总是精心设计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入手,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来展开语文教学活动。如我在教《动物游戏是个谜》一文时,我从题眼“谜”着手设计问题:“谜”是什么?科学家对这个“谜”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谜”最终解开了没有?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几人一小组进行阅读讨论,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时,我以题目中的“演讲”一词为切入点设置了思考题:本文写了一次演讲,那么从哪些方面写了这一次演讲呢?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很快理清了文章的内容:演讲稿;演讲者的实相、神采气度;演讲时的开场白、声音、神态;演讲的主要内容及演讲效果。这样很快分析了全文,达到了教学目标。
  2.从文章的疑点入手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基础,有时抓住课文的疑点,引导学生去探求,能迅速激起学生穷根探源的好奇心,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如《祝福》一文,可以围绕祥林嫂的死这个疑点入手设计问题:她为何死于年底三十?她是怎么死的?她经历了什么……可以很好地探讨出文章的主旨。
  3.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径,因此,以中心句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如我在教《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我便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先让同学们读全文找中心句,学生不难找出该文的中心句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围绕中心句展开,接下来的内容就容易了,哪些段落体现了北国的秋的清的特点,哪些体现了静的特点,哪些体现了悲凉的特点,学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便能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用意。
  4.从文体入手
  每种文体都有其文体特征,这种文體特征决定了文章内容,熟知文体特征便能很好的理解全文。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它既是一片记叙性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悼文,那么悼文经常会写些什么?悼文离不开两大内容:追述死者的英雄事迹;对死者进行评价。明确了这一点,再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同学们不难找出:文中三、四、五节是追述死者生平事迹;六、七节是对死者的评价;而一、二节是交代写作的缘由,这样很快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为进一步分析全文奠定了基础。
  5.从插图入手。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可首先引导同学们一起看插图,看看图中的人物有何特点?同学们很快能发现他把自己封得严严实实的,那么这就是所说的套子,可是这还仅仅是看得到的,他的身上还有看不到的套子,引导同学们在文本中寻找,从而进一步讨论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原因,文章的主旨。
  当然,文章的切入点还很多,比如从文章背景的切入、文章的重难点切入、人物切入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教者有不同的切入点选择。但不管是哪种切入点,在选择的时候都要注意它的基本要求。
  三、切入点要注意些什么呢?
  1.选择切入点要关注到教学的主体——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教师选择切入点时要把对学生的考虑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当真正的教学活动的主导,让他们有探究意识,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区,深入透彻地理解、分析文章。
  2.选择的切入点要能体现课文的主题思想,表达作者的写作目的
  我们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影响,导致对文章主体的理解有时欠全面,甚至不准确。因而,选择的切入点要能体现课文的主体思想,表达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题,提高分析鉴赏文章的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切入点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语文阅读能力。因而,教师要选择最佳切入点,否则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歧路,弄巧成拙。
  
其他文献
方差越小越好?
目的:研究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对环孢素A(CSA)所致内皮细胞(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培养的EC中加入CSA100μg/L的同时加入异搏定100μg/L作用24h,以直接计数粘附细胞数观察细胞分离;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H3-TdR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与机遇.在这种情况下,高职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转变.在转变中,要做好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的结合,发挥高等数学的
比较了泰能和头孢他啶1991~1993年组(1991年组)和1993~1995年组(1993年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1991年组中泰能组及头孢他啶组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差异(P<0.05),而1993年组中两药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25),说明两药临床都有疗效,但随着细
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感恩教育不得力,需要引起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指导原则,对其有促进作用。通过打造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校园贫困生感恩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贫困生感恩教育进课堂、入实践、贯穿于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等途径,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的顺利开展,增强贫困生感恩意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经验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0例2型糖尿病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饮食控制、运动
一、总体概况  2017年第三季度旅游投诉情况公示798件,同比去年(992件)下降20%,其中涉及旅行社投诉432件,涉及四、五星级饭店投诉14件,涉及景区投诉71件,涉及社会旅馆投诉19件,涉及三级以下饭店投诉2件,涉及非法一日游投诉260件。  二、立案受理情况  201 7年第三季度质监所立案受理各类旅游投诉共计446件,其中涉及旅行社投诉432件,四、五星级饭店投诉14件。  (一)旅行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与氯胺酮麻醉作用间的关系。方法:60只雄性昆明鼠分成4组,I组氯胺酮100mg/kg腹腔内注射,II组连续3天腹腔内注射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50mg/kg后,腹腔内注射氯胺酮100mg/kg, III组连续3天腹腔内注射左旋精氨酸300mg/kg后,腹腔内注射氯胺酮100mg/kg, IV组腹腔内注射氯胺酮100mg/kg后,腹腔1小时内持续给予S-亚硝
焦李成教授被选为国家教委第四批重点跟踪支持对象为了选拨和培养跨世纪优秀年轻教师,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使其尽快脱颖而出,国家教委科技管理中心和人事司高教师资处依靠
在《数据的分析》的学习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墨迹污染”这一题型.这类题目虽然形式奇特,但本质上还是求未知数的问题.下面分析这一题型的解题方法.倒,一次数学测试,某小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