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趋向缓和,各大拍卖公司也逐步完成了秋拍大计。整体而言,秋拍行情较为平稳,出现了新的变化与趋势,亮眼的成绩也不断消解了人们对艺术品市场行情的担忧与疑虑。不同于各拍卖公司在春拍中采取的减量增质策略,秋拍中各大拍卖公司增加了拍品数量,并通过网络实时竞投、合作联拍等创新方式,共创相对稳健的成交结果,使人们对艺术品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期待。高价拍品依旧贡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中国内地以书画艺术品为主,瓷器杂项保持上升趋势,现当代艺术的成交状况不敌中国香港地区。从拍卖市场结构来看,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永乐”)2020全球首拍与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对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原有格局造成了一定冲击。
对比香港苏富比2019年、2020年春秋拍现当代艺术板块成交额,2020年秋拍总成交额同比2019年上升6.4%。与此同时,拍卖公司继续采取主打赵无极、常玉、吴冠中等“蓝筹股”艺术家的策略,不断关注西方当代艺术新秀,吸引了大批亚洲藏家。本次秋拍中,常玉有4件千万级作品成交,4件过亿元成交,成交额达8.14亿元,其中5件作品进入常玉历年成交作品最高价前10位,《青花盆与菊》以1.87亿港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翘腿的裸女》以1.69亿港元成交(约合1.42亿元人民币),均由香港苏富比缔造。自2017年以来,常玉的市场进入成熟且不断攀升的阶段,尤其2020年秋拍,常玉个人总成交额同比2019年增长了近28%。
常玉历年高价成交作品大多为裸女、静物题材,油画作品高价频出,水彩、水粉作品秋拍成交额也相较2019年上涨91%,均价达200万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秋拍华艺国际(北京)除了创造了两件常玉作品破千万的好成绩外,还上拍了12件常玉的水粉、水彩作品,均价为264万元,其中水彩作品《曲腿裸女》成交额达1081万元,超出最高估价9倍之多。不难看出,在稀缺的常玉油画作品的渠道与来源被大牌拍卖公司占领的情况下,小型拍卖公司在拓新的道路上选择同一艺术家不同材质且价格较低、未被市场热捧的作品,不失为一个明智且具有策略性的选择。
三、线上力量成为秋拍新动能
2020年以来,线上力量的介入使艺术品市场寻求到了新的出路。2020年秋拍,各大拍卖公司全面采用现场、电话、网络相结合的竞投方式,一方面解决了藏家不能来到现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买家的保密性,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竞投使得藏家可以随时交纳保证金加入,减少了办理手续的时间,简化了参与方式。中国嘉德2020年秋拍网络竞投成交件数约占全部成交件数的40%,成交额近3亿元。吴昌硕的《致三多花卉》册以5175万元成交,创网络同步拍卖成交价新纪录。除此之外,网上实时直播拍卖的方式,如抖音、央视财经等平台的在线直播,也极大地扩大了秋拍的影响力及观众来源。比如,香港苏富比秋拍46%的拍品是由网上客户投得,为2019年秋拍的3.5倍。“互联网 ”的拍卖形式从竞拍、交易、传播等多方面影响着艺术品拍卖市场,必将成为拍卖方式新常态。 四、拍卖公司强强联合,助推市场新秀
自2020年8月中国嘉德与佳士得拍卖行联合对外宣布达成合作意向,后保利拍卖与富艺斯拍卖有限公司也欣然宣布达成合作。拍卖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并不是疫情之下的创新举措,而是走出市场困境的智慧选择。英国礼昂腾博拍卖行(Lyon and Trunbell)、美国弗里曼拍卖行(Freeman’s)、美国洛克菲勒国际拍卖行(America Rockefeller International Auction)、美国蒂施国际拍卖行(America Tisch International Auction)、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与保利澳门拍卖有限公司等早已实践过这一模式。各大拍卖公司通过在客户资源、拍品征集等方面进行合作,充分融合各自优势,一方面将高质量拍品集结于同一拍场,另一方面也使优质藏家得以集合起来。至于拍卖所得收益,则由各拍卖公司根据各自所征集的拍品成交情况进行分割。
笔者认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跳出书画板块“一边倒”的怪圈、如何运用新兴科技手段拓展区域市场等,是中国内地拍卖公司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由于客观不利因素的存在,拍卖公司固有的拍品结构不易改变,并且随着一些新兴拍卖公司的加入,中国内地老牌拍卖公司将在市场份额的抢占方面面临更多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无论强强联合还是“互联网 ”模式的运用,都需要拍卖公司在激流勇进的市场变化态势中贴近藏家群体,更多地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突破与创新。2020年是各家争鸣、各显神通的一年,从成交结果可以看出,未来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无限可能更加依靠的是拍卖公司的敏锐触角、创新策略与思维转变。
(黄娟/中央美术学院艺市周刊出品人)


对比香港苏富比2019年、2020年春秋拍现当代艺术板块成交额,2020年秋拍总成交额同比2019年上升6.4%。与此同时,拍卖公司继续采取主打赵无极、常玉、吴冠中等“蓝筹股”艺术家的策略,不断关注西方当代艺术新秀,吸引了大批亚洲藏家。本次秋拍中,常玉有4件千万级作品成交,4件过亿元成交,成交额达8.14亿元,其中5件作品进入常玉历年成交作品最高价前10位,《青花盆与菊》以1.87亿港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翘腿的裸女》以1.69亿港元成交(约合1.42亿元人民币),均由香港苏富比缔造。自2017年以来,常玉的市场进入成熟且不断攀升的阶段,尤其2020年秋拍,常玉个人总成交额同比2019年增长了近28%。
常玉历年高价成交作品大多为裸女、静物题材,油画作品高价频出,水彩、水粉作品秋拍成交额也相较2019年上涨91%,均价达200万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秋拍华艺国际(北京)除了创造了两件常玉作品破千万的好成绩外,还上拍了12件常玉的水粉、水彩作品,均价为264万元,其中水彩作品《曲腿裸女》成交额达1081万元,超出最高估价9倍之多。不难看出,在稀缺的常玉油画作品的渠道与来源被大牌拍卖公司占领的情况下,小型拍卖公司在拓新的道路上选择同一艺术家不同材质且价格较低、未被市场热捧的作品,不失为一个明智且具有策略性的选择。
三、线上力量成为秋拍新动能
2020年以来,线上力量的介入使艺术品市场寻求到了新的出路。2020年秋拍,各大拍卖公司全面采用现场、电话、网络相结合的竞投方式,一方面解决了藏家不能来到现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买家的保密性,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竞投使得藏家可以随时交纳保证金加入,减少了办理手续的时间,简化了参与方式。中国嘉德2020年秋拍网络竞投成交件数约占全部成交件数的40%,成交额近3亿元。吴昌硕的《致三多花卉》册以5175万元成交,创网络同步拍卖成交价新纪录。除此之外,网上实时直播拍卖的方式,如抖音、央视财经等平台的在线直播,也极大地扩大了秋拍的影响力及观众来源。比如,香港苏富比秋拍46%的拍品是由网上客户投得,为2019年秋拍的3.5倍。“互联网 ”的拍卖形式从竞拍、交易、传播等多方面影响着艺术品拍卖市场,必将成为拍卖方式新常态。 四、拍卖公司强强联合,助推市场新秀
自2020年8月中国嘉德与佳士得拍卖行联合对外宣布达成合作意向,后保利拍卖与富艺斯拍卖有限公司也欣然宣布达成合作。拍卖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并不是疫情之下的创新举措,而是走出市场困境的智慧选择。英国礼昂腾博拍卖行(Lyon and Trunbell)、美国弗里曼拍卖行(Freeman’s)、美国洛克菲勒国际拍卖行(America Rockefeller International Auction)、美国蒂施国际拍卖行(America Tisch International Auction)、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与保利澳门拍卖有限公司等早已实践过这一模式。各大拍卖公司通过在客户资源、拍品征集等方面进行合作,充分融合各自优势,一方面将高质量拍品集结于同一拍场,另一方面也使优质藏家得以集合起来。至于拍卖所得收益,则由各拍卖公司根据各自所征集的拍品成交情况进行分割。

笔者认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跳出书画板块“一边倒”的怪圈、如何运用新兴科技手段拓展区域市场等,是中国内地拍卖公司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由于客观不利因素的存在,拍卖公司固有的拍品结构不易改变,并且随着一些新兴拍卖公司的加入,中国内地老牌拍卖公司将在市场份额的抢占方面面临更多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无论强强联合还是“互联网 ”模式的运用,都需要拍卖公司在激流勇进的市场变化态势中贴近藏家群体,更多地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突破与创新。2020年是各家争鸣、各显神通的一年,从成交结果可以看出,未来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无限可能更加依靠的是拍卖公司的敏锐触角、创新策略与思维转变。
(黄娟/中央美术学院艺市周刊出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