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恐慌的加班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hengzyok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的冬天,冷得彻骨。
   公司开始频频开会到八点,老板找你做私活,即使害你加班也不给钱。
   不久我失业了。领导前一天通知,第二天就让我卷铺盖儿走人。
   只能重新投简历找工作。
   很快就收到了不少面试通知。
   面试的第一家公司,是个初创公司。前台小姐姐很友好,招呼过后给我倒了杯水,等了没一会儿,HR笑意盈盈走过来,开篇第一句话:“你上一家公司的工作强度大吗?”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就是:“你能接受加班吗?”
   耿直如我,一般都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如果公司有需求,事情没有做完,是可以接受加班的。”
   如果HR追加问题:“那能接受怎样的加班强度呢?”我会回:“一周两三次,最晚八九点吧,还能赶上地铁。”并且会补充:“反正是写稿/出策划,我就算不在公司,也是可以完成的。”
   这次,HR和部门经理轮番面完后,HR告诉我,大家都挺满意我的,只是想问一下我这边的意愿——能否接受单休?
   听到的一瞬间,我仿佛怔住了,但还是很委婉地说:“通常我周末会有安排,可能不太合适。”走出那家公司,我飞也似的逃走了。
   面试的第二家公司,是国内较知名的电商公司。HR面部表情冷冷的,问了很多专业问题,如写稿速度,平时会关注哪些主流媒体的文章,对电商平台的了解。然而末了还是问了句:“你能接受主编夜里12点审稿吗?因为我们的主编比较忙,经常夜里才有空。”
   问对哪种类型的商品兴趣更大时,我说:“除了图书,食品类也是可以的。”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家公司有充分的了解,我还补充:“你们不是还有一个分支是做美食栏目的吗?我很久以前就关注了。”HR于是问我:“那你平时烧饭吗?”我答:“偶尔会烧。”“那烧饭的频率是怎样的?”“一周两三次吧。”没想到接下来面对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结婚,要不要回家烧饭,什么时候生小孩……
   最后HR告诉我,主编太忙,回家等二面的消息吧……我看到后面排成长龙的面试人群,知道自己已经没戏了。
   就这样,我也到了被歧视的年龄。毕竟,所有的公司都希望你没对象不结婚不回家不烧饭不生小孩,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奉献出来。
   结婚就要请婚假,生孩子更不用说。这笔账每个公司都算得门儿清。
   回家后在前同事群里吐槽,朋友说:“那你就骗他们,等签了合同再说。到时候想不批婚假也不行。”原来,人与人的信任已经淡薄到这个程度了……
   实习生小妹妹说:“我大一面试学生会的时候,就被问能不能接受熬夜。现在的公司啊,更是恨不得把你當成骡子绑在磨上没日没夜地转。”
   再后来,我面试了一家非常喜欢的广告公司。
   面试只一轮,老板直接面的。转行做广告,一直都让我心向往之,凭着我现场表现出的活泼性格和逗比劲儿,妥妥地征服了老板。并且,从头到尾没有问我能不能接受加班和上家公司压力大不大。以为这下终于成了。
   很开心地回家等消息。等了两天,终于收到HR的口头offer,问清楚了基本情况后,同意入职。接下来的一天,却始终没有迎来邮件版的正式offer,生怕过了这一天迎来周末,到周一HR就会忘掉这个事情,但还是矜持地没有打电话去问。
   第二天收到了offer,发送时间为凌晨一点半。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广告公司的加班强度真不是吹的,连HR都能奋战到深夜。
   再一看老板和HR的朋友圈,夜里12点在开聚会趴,直接把我给吓到了。
   与此同时,我又收到了另一个公司的offer。
   又开始陷入了天秤座的终极纠结状态。
   之所以如此害怕加班,我想可能是当年在A公司调到新闻部后,每晚加班到夜里11点,周末也要随时在家待命,难得调休的半天也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工作。曾经每天都要健身和给自己做工作日便当的我,自此就放弃了。
   而更让我恐慌的,是在B公司的时候,不少同事上班时颇为悠闲,直到下班才开始惺惺作态忙乎起来。而每天努力将加班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的我,每每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很愧疚,觉得这么早走是不是不好。
   直到某一天,领导出差不在公司,才发现身边的同事能做到上班睡觉,到点走人的程度。变化如此之大,简直叫人惊叹。
  补充一句,这些公司加班都不来钱的。
   我是真的不相信,一个人是得笨拙到什么程度,才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所有的事情。而我也是真的难理解,一个公司得多小气,才会连加班给钱或换调休这样的正当要求都做不到。
   似乎现在,加班变成不是因为工作太多,而是必须讨好上司的一种需要。
   却仍有那么多人在宣扬加班文化,似乎你年轻你就该加班,你加班燃烧自己奉献生命才是当务之急。也许老板们会觉得你下班后肯定自己也不知道做啥,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给我打工。
   但也未必人人都在假加班,真想好好工作,工作是做不完的。有天夜里走在路上,奥美的大楼灯火通明,门口一排排出租车在等。打开手机刷朋友圈,身在华为的程序员学长说这周又熬了三个通宵。
   突然觉得,虽然大家都很羡慕那些进了很厉害的企业的人,但即便对他们而言,钱也算是拿命换的。
   我不要这样。
   我宁愿接受一份薪水不那么高的工作,也要妥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看想看的电影、追喜欢的剧、读有趣的书、做做饭、散散步,就这样漫无目的地消磨一辈子。
   真的很难吗?
其他文献
据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别容易上瘾的时代。   “瘾”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对某种物质,或者某种体验成瘾?那些物质与体验中令人欲罢不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瘾多大程度上是个医学问题,又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建构?   为什么醉心于古典音乐就是健康的激情,是人生值得活下去的理由,而醉心于网络游戏,就是可耻的堕落,悲哀的沉沦呢?这仅仅是一种文化上的势利眼吗?一个人对赌博上瘾可以理解,但又怎么会对
现代人更容易上瘾   现代人一定爱死了微软、苹果、谷歌等等科技公司,缘于这些,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娱乐生活、方便了人际沟通,我们的生活全然不同。   我们进入了刷屏的时代,液晶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成为了每个人的最佳伙伴。手机使用状况统计软件“时刻”的创始人凯文·霍尔什分享了8000名“时刻”用户的使用数据,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用户每天把自己清醒时间的四分之一用在了手机上,多过其他任何日
孩子主动做什么,只能听从孩子本身。大人唯一能管好的只有自己。这最简单,也最不简单。一  当父母的人,有时候对孩子难免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你怎么就不能主动一点儿呢?”  “你看人家谁谁谁……”  “你把打游戏的热情拿出十分之一用到学习上来就好了!”  “不能老待在家里,你要多跟人接触!”  “你怎么就不把练琴当成自己的事呢?催一次练一次!”  有时候父母也觉得很累,觉得自己像一头辛辛苦苦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属江苏)人。南宋名臣,累官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谥文穆,追封崇国公。素有文名,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  范成大善書法,其书清新俊秀,典雅爽利。书宗苏轼、黄庭坚、米芾,亦受其母亲蔡夫人的影响,其母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明代王世祯在《弇州山人稿》中说:范成
欲望与志气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这样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也许他很卖力气,因为背后存个贪的心,不能不如此。  可是他这样卖力气,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虽有时也会起一个大的反动,觉得我这样是干什么?甚或会完全不干,也许勉强干。但当自己勉强自己时,读书做事均难入,无法全副精神放
很难想象,一个村庄倘若没有鸡叫,还能不能称之为村庄?   春天是被一声鸡鸣叫醒的。许多小生灵是听到了鸡叫才结束了冬眠,開始翻身,起床,打开大门,以雄鸡的进行曲觅食,进食,而后追逐,打闹,嬉戏,寻觅生活与爱情的词章,就连上下翻飞的打斗都像是一场阳光下的原始舞蹈。   云雾缭绕,小路弯弯,荆棘丛生,仍然挡不住老鹰捉小鸡。可怜的小鸡永远是鄂西北岗地上不起眼的主角,它们展翅,唤主人,唤小狗,唤神明,斗
最近我们一直在忙面试。有一天,我们面试了一个金融专家。我们问他:“你觉得一个好的生意模式,它最根本的特征是啥?”   他说:“是让用户回不去了。”这是我创业以来,听到的关于这个问题最精彩的回答。   对啊,所有的好产品,不都会让人无法想象没有它的生活吗?就像我们今天没有办法想象没有手机和手机里面没有微信的生活一样。   过去我们讨论商业问题,放在第一位的问题好像是竞争,也就是我的东西要比竞争
大观园里,薛宝钗大概十三岁半,比贾宝玉大一点点,贾宝玉十三岁,林黛玉十二岁,史湘云大概也十二岁左右。更小的是惜春,小说开始时她大概只有八九岁。就是这样一群小男孩、小女孩住在大观园里。所以我觉得,大观园是一个青春王国。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人是没有青春可言的。古代人没有像西方那样有一个叫做“青春”的东西,希腊文化一开始就歌颂青春。我们小时候读的唐诗宋词,被大人逼着背诵的《古文观止》、《朱子治家格言
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这不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科学家是说不出所以然来的,文学家最多也只能描述一些情意很深的人之间的情形,但道理何在,一样说不上来。  说起来,只有一个“缘”字可以解释。但是,缘又是什么呢?一样说不上来。  人们对缘,总是有一定认识的,虽然认识得模模糊糊,但有缘人才能相聚,这一点是大家都知道的。无缘,就算日日相见,也如同陌生人;有缘,一生之中只见过一次,回想起来,也回肠
记得中学时,班里有种叫“班副”的生物,除了负责在每节课老师进来的时候叫“起立、坐下”,还负责记录谁迟到,谁早退,谁和谁交头接耳,并及时把情况给班主任汇报。她大权在握秉公执法,每個人的名字都曾出现在她的记录本上……在我们公司,除了上述任务,同事安妮还将“班副”角色演绎出了不同的风格:她将“袁主任”的“袁”字去掉,直呼“主任”,从此,在她口中,老袁的名字变成了姓“主”叫“任”,老袁挺享受这种称呼,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