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巧设问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n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犹如一潭平静的湖水,通过课堂设问,就好像是往湖水中投进一枚石子,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异常迅速。在课堂上,教师如何使所提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这是值得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的。同样一个问题,这样问,学生会懵然不解;换一种提问方式,又会使之豁然开朗。因此在英语课堂上老师能否使自己的提问具有艺术性和技巧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对语法的理解。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设问;有效教学
  朱熹说:“有疑则进”。由此可见,设疑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思维产生疑虑之性,困惑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设问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但能巩固所学的旧的知识体系,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师生深入思维,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言情景的互动中。设问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一、目前在课堂设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以“满堂问”替代“满堂灌”。有些教师误解了课改精神,认为一堂好的英语课是看似热闹的双边活动,以大量的提问形式简单地呈现授课内容。第二,设问方式单一性。在课堂教学中仅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形式显得过于单一。第三, 设问层面不广泛。有的老师在提问过程中总是喜欢提问一些自己喜欢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的一些学生。第四,所提问题存在随意性。由于备课不充分,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上所设计问题深度不够,有时还会出现重复提问同一问题。第五,缺乏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有的老师没有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有一定程度的挫伤。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而且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效设问应遵循的原则
  1.设问应从学生兴趣出发
  教师在设问中如能发掘出教材的趣味性,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所以教师要着眼于课文内容,巧妙艺术的构思提问,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一点在导入新课时尤为重要。现用的初中阶段牛津英语教材,多是以贴近中学生生活内容为话题来编写的,因此在新课导入中我们可以直接以本单元话题为切入口。以9AUnit1为例,这一单元围绕Star Signs(星座)展开,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教师可从列举animals开始,随即话题一转:“Do you know that some of the star signs are represented by these animals? ”引申到他们所代表的星座,从而开始新课的讲授,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过渡的不着痕迹。
  2.设问应着眼于教材的重难点
  射箭要瞄准靶心,提问也应如此。课堂教学的“靶心”就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提问目标对准重点和难点,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牛津英语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被划分成十个不同的课时,每一个课时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把目标锁定在本堂课所侧重的教学重点上。比如在上导入课时,教师应注意本单元相关背景知识的拓展,可多设计一些相关话题的对话。而阅读课容量较大,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阅读材料设计多元化的提问方式。以8A第二单元School life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出表格(1-1)来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表格内容将两所学校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快速、直观地了解了英美国家中学的异同点。教师甚至还可以再附上一张中国普通中校的表格(1-2),让学生来填写,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教材中的重难点也往往是学生易错的地方,因此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的易错点上设计提问,这样的提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比如我们在教学such和so这两个词的用法时,老师会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在such后面我们通常加名词短语,eg. such a tall building;而在so这个词后面我们应该加形容词或副词,eg. so tall, so fast。在操练部分习题后我们再呈现“如此多的鲜花”这个短语:so many flowers,学生会存在疑惑:“为什么so 加的是名词短语了?”这时教师再提示学生注意,如碰到many, much, few和little这些数量概念时,用so 加名词短语。像这种设计圈套,故布疑云,针对学生易错点上提问,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3.设问内容与方法要灵活多样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笔者所教授的对象是普通中学12至14岁左右的中学生,因此课堂设问应从这些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根据课文内容,注意所提问题的多样性及提问方式的灵活性。在新授阅读课(Reading I)时,由于文章篇目较长,这时我们可以在通篇简单阅读后,多采用判断式提问。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难度,使所提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在上阅读分析课(Reading II)时,则可多采用描述性和扩散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从横向和纵向来理解全文。学生通过what, when, where and how等这一系列特殊问句,可以进一步了解全文详细信息,并学习课文中重要语言点和语法要点。在复习课(Checkout)中我们还可设计复述话题(Retell)和讨论话题(Discussion)等扩散性问题,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开火车方式(一个接一个回答问题)或全班集体回答;稍有难度的问题,则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以点名方式来回答;另外也可把学生分成两人或多人小组,让学生以Pair work或Group work的形式合作,共同完成老师给出的任务。
  4.设问应有启发性
  对所授知识,有的学生满足于“知其然”,而不求“知其所以然”,他们一味地等待老师的标准答案,不善于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结论。对于这类学生设计问题的重点应放在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上。在语法课上,我们就可以采用先呈现例句,让学生通过观察例句来得出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结构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更容易记得久远。
  另外,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一般情况下,新的知识总是从旧的知识中发展而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善于启发学生以旧带新,提问可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的变化处以及知识的对比处。在教现在完成时时,学生经常会对have been to, have gone to 和have been in 这几个概念产生混淆,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例句的方式来提问,帮学生理清概念:
  (1)I have been to Beijing. 曾去过(表示人已回来)
  (2)He has gone to Beijing. 去了(表示人还未回)
  (3)I have been in Beijing for three years. 去了并待在……(可以与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状语连用)
  通过例子,对三个词组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对比,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减少错误。
  5.设问还应注意层次性和连续性
  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提问,并且选择确定不同的提问对象。对基础性知识进行提问时,多设计些True or False类型的问题,并且可以挑选一些英语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来回答;面对知识难点的提问可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先是提问具体内容,还可以进行讨论(Discussion)并用全班呈现(Presentation)等方式,类似提问要针对班上英语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应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根据牛津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的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出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的问题。如在教9AUnit6时,整个单元的话题是Detective Stories,在每个课时的设计上,教师都可以把Reading部分的谋杀案作为背景,来引出当天的新授课,使得整个单元的教学连贯一致。
  6.课堂设问还应注意适时反馈
  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因此教师对所提问题要做预先估计。对于学生完全回答正确的,应给与充分肯定;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可以微笑点头示意,并允许其他同学再做补充;对于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教师要及时解释、释疑,并给出正确答案。我们应注意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鼓励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劳动。
  综上所述,课堂设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师精彩的妙语提问,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掌握知识,甚至还可以把课堂一直延伸到课后。因此,把握好课堂设问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设问的效率,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有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与原则》刘金虎 著《 富阳教育》2004年第10期
  [3]《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钱孝珍,2011
  [4]《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胡宜芳,2011
  [5]《课堂提问设计艺术初探》郭欣林,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其他文献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因,只有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鼓励学生“无中生有”或“有中
分析了传统的铁路企业人才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构建市场化机制,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构想。
介绍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探讨了改进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方式。
烧结控制是过程较为复杂的冶金工业过程。由于控制对象的复杂性,对监控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的基于现场总线的远程监控可以实现检测点配置、输入参数设置、信息分析处
回路中发生磁通量变化或部分导体切割磁感应线时,由于感应电场的作用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感应电流。在Δt内迁移的电量(感应电量)如何计算呢?有些题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常常令同学们望而却步。我们知道不管用什么方式所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均可由E=n■进行计算,然后结合其它知识再求电量。   一、结合电容知识 利用Q=CUC 求电量   例1:面积S=0.2m2、n=100匝的圆形
【摘 要】纵向单项技能课型适合中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在每节课上,学生只需掌握听、说、读和写任务其中的一个任务,经过语言任务的分割,学生较容易完成学习任务。在中职英语基础模块教材中运用纵向单项技能课型进行教学能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纵向单项技能课型;中职英语基础模块;语言任务     一、中职英语课型理论的提出   2010年12月份,广州市中职英语教研会组织中职英语教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英语词汇的积累是学好英语的基本要求。本文以针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英语词汇教学进行反思和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