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技创新体系浅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成就了俄罗斯世界大国的身份,为适应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俄政府也积极开发革新,抛开传统关键,不再单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发展问题,不片面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俄政府根据该国特点,结合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进步共同进步。
  关键词:俄罗斯 科技创新 市场调查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002-02
  1 俄罗斯科技政策概况
  1.1 俄罗斯科技发展历程
  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苏联时期国家经济增长重要基础,为俄罗斯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为俄罗斯政府当前的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埋下了重重的困难。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它60%~70%的科技实力,保证了俄政府仍旧是成世界一流科技强国。但随着在社会和经济体制全面转型的世界格局下,俄罗斯政局动荡和经济衰退严重地制约了俄罗斯科学技术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10年的社会动荡造成了80万科技人才流失海外,人才方面也出现断层,俄罗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平均年龄为49岁,其中博士一下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为53岁,博士平均年龄为61岁。企业科研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中只有5%积极采用新技术,导致俄罗斯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经济上难以摆脱原料出口依赖,众多科研项目无法启动,甚至原有的项目也被迫终止。
  2000年普京当选俄罗斯联邦第三届总统。为了一改俄罗斯窘困现状,复兴俄罗斯超级大国地位,俄政府加大科研投资,鼓励企业及科研高校科研创新,在俄罗斯经济景气不断回升、经济状况日益改善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保护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保证人才稳定科研队伍,2001年俄罗斯科研预算占到国家预算总额的1.55%,实际折合10亿美元,只占美国国家科研基金的1/36,此后每年俄罗斯科研预算增加15%~20%,截止到2008年仅俄罗斯民用技术研发领域的国家投入就达到了1 400亿卢布(约合42亿美元),占GDP的1.6%。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俄罗斯财政状况再度恶化,政府不得不削减支出。2009~2010年,国家研发投入减少了30%,同时,由于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企业也削减了所执行国家专项计划的配套资金。根据俄罗斯盖达尔经济政策研究所的评估,这期间企业的配套资金缩减了30%~40%。近两年,俄罗斯政府实施财政赤字政策抵御危机的影响,并将科技列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优先领域,从而避免了政府科技投入的进一步缩减。
  1.2 俄罗斯科技创新重要法案解析
  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为复兴俄罗斯超级大国地位,其大力投资科研事业,先后出台多部科研战略计划、科研创新方案,一度使陷入困境的俄罗斯重新富足,普京卸任后,俄罗斯政府对科研也十分重视,并不断完善科研政策及优惠政策。以保证俄罗斯科技强国的战略思想,到目前为止,关于创新发展,俄罗斯通过联邦级和地区级法律、法令、决议、决策及战略规划等170多个。其中联邦级法律法规15个,最主要的文件有2006年2月第1号备忘录《2015年前俄联邦科学和创新发展战略》、俄联邦政府2006年7月6日通过的第977-P号令《研究和制定2007—2012年俄罗斯科技综合体发展的优先方向》、《2007—2013年俄罗斯发展科技研发优先领域》国家专项计划、俄联邦教育和科学部2009年11月2日通过的《俄罗斯创新体系和创新政策报告》和俄联邦政府2011年12月8日批准的第2227-P号令《2020年前俄联邦创新发展战略》等,同时,为加快经济转型,从2004年起,俄罗斯开始实施国家专项计划,参照欧盟框架计划的模式,选取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集中资金促进国家优先领域的发展。根据相关计划所处的领域以及政府支持方式,获得国家投入的比重从22%~70%不等。这些法案政策基本着眼点在于规划重点创新领域,增加投入,培养人才,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研发和采用创新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高效发展。
  2 俄罗斯创新战略的实施情况
  2.1 创新型经济战略
  (1)俄罗斯正式确定了国家经济现代化任务,一方面要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创新能力发展,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机制。另一方面,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俄罗斯政府预算拨款9 251.1亿卢布(约占联邦总预算的8.7%),实施该计划,明确要求在R&D和高新技术产业投入2 176.8亿卢布,2011年6月联邦政府发要求,提高2011—2013年公共服务和市政服务可用性,继续执行《俄罗斯联邦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2009-2013年)》。
  (2)推动国有部门私有化现代化建设,培育良性竞争市场机制,俄罗斯经济部门中,冶金、轻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国有企业较少,为此从2010年俄罗斯政府通过了联邦财产私有化方案,促使包括石油、储蓄、银行等1 300家大型企业股份。同时,国家要进一步减少税收,创造良性竞争市场机制。
  (3)采用吸收先进技术和资金方式建设经济特区,俄罗斯先后设立了三个工业生产特区四个科技研发经济特区三个港口和八个旅游休闲经济特区用以吸引外资和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2010年,斯科尔科沃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化高技术研发和商业化中心,推动通信技术、生物医药、空间技术、核能和能源五个领域。
  2.2 科技创新复兴科技强国
  俄政府不懈的努力下,俄罗斯科技水平稳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一批新的科研逐渐转化为市场效应,促进了俄罗斯经济增长。在微电子和毫微电子、电光绘图新工艺、化学、天体物理、气象等领域所取得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核激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俄科学家先后在实验室合成元素周期表上第114号和166号超重元素等。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在面向21世纪的科技角逐中,仍是实力较强的一方。在高技术研究方面,由于过去的积累和各方面的努力,俄罗斯在很多领域仍然保持着先进地位和许多原创性技术。据俄工业科技部调查,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俄罗斯在其中12~17项技术领域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一争高低。
  3 俄罗斯科技创新启示
  俄罗斯科技实力居世界前列,科研队伍强大,在许多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与俄罗斯高度重视创新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创新政策、不断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是分不开的。
  虽然俄政府早期通过“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使俄罗斯经济在取得显著增长,但也使其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深受的困扰。“后危机”时代,面对“荷兰病”的严重威胁,俄罗斯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已刻不容缓。但是,受制于人力资本不足、资金短缺、路径依赖和外部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创新型经济战略”的前景不容乐观。通过其长期的科研创新坚持,以及优惠政策辅助,使该国科技创新力大大提升,并成为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重要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战略,不仅有利于国家产业转型,更有利于探索适合不过国情国策的创新型国家创新战略研究、政策制定。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科技、社会人文等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欧阳向英.俄罗斯创新战略的目标和效果[J].欧亚经济,2014(2):45-61.
  [2] 迟岚.俄罗斯科技体制改革与战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2):24-29.
  [3] 程亦军.俄罗斯科技现状与创新经济前景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11):7-11.
其他文献
<正>"夺门之变"中的主角明英宗,可说是历史的异数。在他之前中国也有过好几位下台后又复辟的皇帝,但他们大多是因缘际会,稀里糊涂地下台,稀里糊涂地复辟,无非在大时代的浪潮
现代学徒制度是职业教育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以培养学生技能、实现技术人才与相关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国家正在试点推行的重要职业学校教育方式。
介绍了顶岗实习管理中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包括管理的模块化、团队的扁平化、评价的个性化。列举了微信平台在密切各方联系、优化实习环境、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应用优势。
通过介绍基于HLA的协同作战仿真开发过程和HLA时间管理服务的相关概念,针对仿真系统的时间管理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同步机制条件下的基于事件驱动的算法和基于步长的算法,用
【目的】枣树含仁率的高低是影响杂交育种进程的因素之一,选出适宜的母本,加快枣树杂交育种进程。【方法】2016~2018年,以41个枣品种为试材,研究其含仁率、瘪仁率、可育率和
血液透析室护士是血液透析中心的支柱,透析室护理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心很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士在从事体力消耗的同时,也承受着多种有害因素的威胁。因此,明确
4月18-20日,"2016春夏中国休闲装流行趋势发布"在素有"中国休闲装时尚指标"美称的石狮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上亮相。据了解,每一届海博会都会发布未来一季中国休闲装
期刊
<正>今年是宝安"德育家庭教育年",宝安区教育局认为,德是树人之本,德是教育的本源。没有德育,教育便成了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教育便会走进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死胡同。学校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设置课眼对教学非常重要,课眼在设置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合理性,这样一来就可以直接的反映出老师对整个语文教材的把握程度,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整
<正>BBC作为老牌纪录片创作机构,其生产制作的纪录片以题材广泛、内容精良而闻名于世。2008年由BBC公司制作的《艺术的力量》,已经斩获多项国际级大奖,成为纪录片历史上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