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损伤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内科和血液内科收治的113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确诊时血肌酐是否>177 μmol/L为标准分为肾损伤组和非肾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结果113例MM患者中肾损伤的发生率为34.5%。肾损伤组(n=39)白细胞、血尿酸、血尿素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尿轻链、骨髓浆细胞比例、国际分期体系(ISS)-III期比例、轻链型比例、尿本周蛋白阳性比例及尿蛋白阳性比例均高于非肾损伤组(n=74),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碳酸氢根浓度、球蛋白低于非肾损伤组(均P<0.05),两组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42例MM患者对IgH(免疫球蛋白重链)重排、1q21(1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扩增、RB1(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缺失、D13S319(13号染色体长臂1区4带的D13S319位点)缺失、P53(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1区3带的一种抑癌基因)缺失5种遗传学异常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29例(69.0%)检测结果异常。肾损伤组RB1缺失发生率高于非肾损伤组(P<0.05),其他基因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OR=1.589,95%CI 1.115~2.266,P=0.010)、骨髓浆细胞比例升高(OR=1.053,95%CI 1.008~1.101,P=0.021)、β2-MG升高(OR=22.166,95%CI 2.146~228.927,P=0.009)、轻链型(OR=15.399,95%CI 1.002~236.880,P=0.049)和高尿酸血症(OR=11.707,95%CI 1.580~86.717,P=0.016)是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结果显示,β2-MG曲线下面积大于NLR、尿酸(均P<0.05),而其余两两因素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β2-MG预测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AUC最大(AUC=0.907,95%CI 0.853~0.962,P<0.001)。
结论MM患者中肾损伤发病率较高,肾损伤患者存在RB1缺失者较多。轻链型、高尿酸血症和高NLR、高骨髓浆细胞比例、高β2-MG水平是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β2-MG是预测MM肾损伤发生的最佳预测因子。NLR作为一个方便而有效的炎性指标,对预测MM肾损伤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