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初挠度简支矩形板的后屈曲特性

来源 :机械强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体外壳基本上是由加筋板构成的,这种结构可能由于受面内压力作用而屈曲.为充分利用板的承载能力,减轻结构重量,有时将板设计得比较薄,使其工作于后屈曲状态.对大量的加筋板进行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是一件非常费时的工作,在船体的初步设计阶段这样做很不经济.为此需先分析板的后屈曲特性,然后把板按某一折减宽度计入到加筋的剖面中去,再对加筋板进行整体屈曲分析.这就需要得到对任意边长比和初挠度均适用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显式关系,而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 有鉴于此,应用von-K ármán大挠度薄板方程,
其他文献
针对波纹管在一般弹性范围内可达到很大的位移,呈现较强非线性的特点,对温度载荷作用下的波纹管几何非线性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基于Sanders小应变、中等转动薄壳理论,通过引
转折点循环数是变幅载荷疲劳强度评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文中首先对国产机械材料的材料S-N曲线的转折点循环数N0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得出几类钢的N0中值寿命,并将它们作为该
运用云纹干涉法对不同匹配(高匹配和低匹配)的焊接搭接接头进行试验分析.同时对其进行有限元验证,得出不同匹配的焊接搭接接头的应变分布状况,低匹配的焊缝应变较小,高匹配的
利用Ansoft公司的Maxwell 2D瞬态模块,建立了在线启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模型,加载激励源,构成一个完整的仿真系统。通过对电动机的模型瞬态有限元分析,得到了绕组磁链、转速、转
利用20kHz压电超声疲劳试验技术,对六种抗拉强度高于1500MPa的低合金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并不存在传统规范中所谓的“疲劳极限”,它们在超过10^7,甚至10^9应力循环后仍
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离散谱线中难以恰好找到半功率点,通常是通过线性插值法近似确定半功率点来估计阻尼.文中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基于线性插值的半功
提出一种计算加速度计灵敏度和频率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在计算微结构的灵敏度和频率时考虑质量块的变形及梁的质量.得到的结果表明,当梁与质量块的厚度比变得较大时,梁的上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