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黑白艺术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nb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与白是最简单、纯粹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永恒与稳定。黑白的世界从来不会单调——黑白琴键能弹奏出优美的歌曲、黑白棋子能博弈出人生哲学……黑白双色也可以成就美好画卷,篆刻和版画就是其中代表。
  说到篆刻、版画,就不得不说说南宁市武鸣区武鸣中学(以下简称武鸣中学)的篆刻版画艺术工作坊了。这个工作坊有许多漂亮的篆刻和版画作品,棉花糖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展示会上就见识过了,本期咱们就去了解了解这个工作坊吧!
  2019年年末,武鸣中学篆刻版画艺术工作坊成立了。工作坊成立后,同学们开始寻找版画创作的主题素材。骆越是先秦两汉时中国南方古族名,学术界普遍认为,骆越古国的范围在岭南一带,其文化的源头和主体部分都在中国,而其中心就在武鸣。因此,骆越文化就成了工作坊的主题素材。
  为了更深入了解骆越古族历史,获得更多的素材,工作坊的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分头到马头镇、罗波镇去收集资料,把与骆越文化有关的各类图腾及生活题材、民生场景都记录下来。素材收集完后,工作坊的老师认真指导同学们精选创作主题,教授篆刻版画制作,和最后拓印的方法。创作中的每一步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篆刻和版画直白简明的魅力,并真真切切地在实践中领略了武鸣特有的骆越风俗文化。
  工作坊的同学们在黑与白中总结着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在一刀一刻中用“匠心精神”成就着更好的自己。下面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精美版画作品吧!
  《梳妆》
  作者:潘姿翰
  创作理念:灵感来源于小时候的美好记忆。农历三月三,我和姐姐一起在田野里玩耍,玩累了便跑到小溪边休息。我在一旁玩水,姐姐在一旁梳洗她那过腰的长发。远方响起铜鼓声,壯乡的山和水、壮乡的民歌,把姐姐衬托得如此美好,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壮乡姑娘》
  作者:李佩洋
  创作理念:这幅作品以铜鼓和芭蕉为背景,描绘了两位漂亮的壮族姑娘,身着简朴而美丽的壮族服饰,拿着象征美好的绣球,听着古老而神秘的壮族故事。
  《壮族之风》
  作者:葛昱可
  创作理念:从小奶奶就告诉我,壮族铜鼓是广西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我对铜鼓极为着迷。奶奶说,铜鼓上的太阳纹、水波纹、雷纹等,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有关。每到农历三月三,奶奶便让我穿上壮族服饰与我心爱的铜鼓合影。
  《壮乡》
  作者:刘虹伲
  创作理念:这是我童年记忆中的一个场景。我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记得那时,爷爷在田里犁田,奶奶在屋里制作绣球,我在旁边看着。每逢农历三月三,村里总会很热闹,每家每户都会做五色糯米饭,村口有唱山歌比赛。如今,我被父母接来城里生活,但那时的记忆我不会忘记。
  《蕉园中人》
  作者:蓝海燕
  创作理念:小时候,我喜欢每天跟着爷爷下地,勤劳的壮乡劳动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品中,壮族劳动人民穿着简洁的民族服饰,手持劳动工具,有说有笑,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而蕉园则是壮族人民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空中的明月便是他们劳作一天的见证者。
  《壮乡》
  作者:陆杰东
  创作理念:灵感来源于儿时记忆中那美丽的壮乡梯田。画中的梯田从人们的房屋延伸至远方的小山。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秧苗随风波动,耳边似乎响起阵阵壮族铜鼓声,激荡人心。
  《壮乡丰收之景》
  作者:曾素仪
  创作理念:小时候,看着妈妈下田插秧,我总想去帮忙,后来试过才知道,插秧不是一件简单事。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粒粒饱满的稻米。壮乡人将稻米收入箩筐,落日余晖中,他们边走边分享丰收的喜悦。这是我回忆里珍贵的一部分。
  《挑水》
  作者:曾露莹
  创作理念:家乡还保留着打井水的习惯,每天早晨爷爷都会从寨子里步行去广场上的井边打水。爷爷穿着壮族服饰,蓝黑色的衣衫,精神矍铄。他那饱经风霜的双手,用力提水时会绷起青筋。有时候兴致来了,爷爷还会和身边的乡亲们唱起山歌。那些欢乐的场景时常映现在我眼前。
其他文献
出门的时候  突然变得软软  像嘴唇  我在凌晨五点钟的方向等你  東山的腰尖留给照看生活的人  晨露结冰,你被派来抚摸我。  汾河还在远处  灯光在桥上也在桥下  你分不清楚时就去照照镜子  但别说话  【作者简介】唐依,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写诗,做茶。山西省民盟盟员,山西文学院第六届签约作家。
我是浮力    幸福熊是只很阳光的小熊,它开心、快乐,也顽皮,可是啊,就是脑袋有点不灵光,学什么都有点慢。瞧,今天老师教了“浮力”。嗯……什么是浮力啊?弄不懂,为了这个问题,幸福熊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翻过来转过去,想得头都晕了,可怎么也想不通,不知不觉就睡着啦。  “浮力,浮力……”睡梦里,幸福熊还在不停地叨咕着。  “幸福熊,幸福熊,和我做游戏好吗?”  迷迷糊糊地,幸福熊听到似乎有谁在和自己说话
冬天的北疆,平日里奔流不息的河川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大江变成了平地,不用坐船、不用游泳,用双脚就可以过江渡河啦!而从远古时便生活在此地的达斡(wò)尔、赫哲、鄂温克等北方渔猎民族,在与这种严酷的自然环境斗争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独特的冬季捕鱼习俗。这,就是凿冰捕鱼。    历史悠久的“头鱼宴”    据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达斡尔族的先祖——契丹人就已经有了冬季在冰上捕鱼的风俗习惯。在契
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秀灵路,是一所享誉区内外的全日制初级中学。  多年来,为鼓励学生努力上进、全面发展,该校以“敏行敬事,励志有为”为校训,号召全体三十七中学子“學会承担社会责任,做同龄人中的优秀分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三十七中学子们心目中的“成长与爱”吧。
卡尔基和周围营养不良的孩子们一样,在尼泊尔这片荒凉贫瘠(jí)的土地上挣扎着长大。他多么渴望有朝一日,这里能通上电啊!也许,这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但卡尔基怀揣着这个梦想,开始了行动。  有一天,他在阅读斯蒂芬·霍金的书籍时,一句话跃入了他的眼帘——人类的头发可以产生静电。这是因为头发里的黑色素对光很敏感,能够产生光伏效应。那么,头发能够代替太阳来发电吗?  卡尔基找来了4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又从附近
说来这也是富贵病,今天可要让时光布偶好好唠叨唠叨啦。如果你问你的爷爷奶奶,他们也许还会给你讲当年他们亲身经历过的,那些吃榆树叶、靠粮票领粮,家里七八个娃子,拿着个窝窝头你让我来我让你,结果才都吃个半饱的苦日子。  也许正是因为经历过忍饥挨饿的日子吧,我们的爷爷奶奶总是喜欢小胖子,觉得孩子们胖点才健康。其实这可真是个天大的错误。真的,做小胖子没什么好的。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本来只有中老年人才得的
各式各样的微生物:  您好!  我叫小叶子,今年10岁半,是个女孩子,想和你们微生物交朋友,好吗?  微生物,我们做朋友好吗?    一些叔叔阿姨说,你们微生物是有害的,一定要把你们杀死。可我听老师说过,人体其实就是由细胞和你们微生物组成的。一些科学家叔叔还做过统计,说人体上有1亿亿个细胞,10亿亿个微生物。从口腔、喉咙到食管和胃,从小肠到大肠和肛门,在一个人的身上啊,居然会有两公斤多重的微生物呢
只要我们的身体还在地球上,就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那么,在地球上要到哪里去找一个“没有重力”的地方,来让宇航员“实习”自己在失重情况下的行动呢?  嗯,在一些科幻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无重力实验室”,难道……好吧,现在小编就来给你揭开传说中神秘的“失重训练营”的面纱。不过,看完了“真相”之后,可别太震惊啦!  好啦,可以睁开眼睛啦——哇,怎么是这么大的一个水池子啊?这跟失重有啥关系?  哼哼,
俄罗斯库尔茨克地区的铁矿有着极其丰富的蕴藏量。但这个大铁矿的发现,不是有意勘探的结果,而是因一次偶然的旅游;发现它的存在的,也不是依靠高级的探矿仪器,而是一只平平常常的指南针。  那是在1874年,一天,俄罗斯物理学家斯米尔诺夫到库尔茨克地区旅游。他随身带着一只小巧的指南针。走着走着,当来到某一地点,他拿出指南针测定方向时,只见指南针凝固不动了,死死地定在一个方向上。他觉得很奇怪,以为指南针出了毛
我们《百科探秘》的小编也知道,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学校就是个很没意思、很没意思的地方,上学呢,也是个没办法的事情……不过,如果是去下面这些“古怪”学校的话,是不是就能提起你上学的兴趣了呢?  超人高校  如果你是超人,上普通的学校肯定会很不自在:上体育课跑个步,一不小心就会破世界纪录;跳个高,一使劲就蹦到月亮上去了……看来,还真得找个专业的学校,让你既可以尽情地施展超能力,又不用担心被同学当成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