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ne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我们始终如一地站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知识的价值,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会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74-1
  
  根据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们迫切需要改革数学课程和教学方法。为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去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以下便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数学的教学内容要创设生活情境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在创造活动中学数学。
  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三袋糖,告诉学生这三袋糖的块数是相同的,要分给三个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但不是每人分一袋,而是第一个拿第一袋的1/3,第二个人拿第二袋的2/6,第三个人拿第三袋的3/9,你们说这三个同学哪个分得的糖最多?学生立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但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我让同学们推选三个发言积极的同学上来分糖。“怎样会是一样多呢?” “三个分数怎么会是一样大呢?”学生对眼前的事实不相信,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寻找规律。这样,在宽松、民主、讨论的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数学的教学方法要创设生活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单纯以教材为凭借照本宣科的教学往往会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困难,会脱离现实的客观存在,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价值,使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信息反馈,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能的。我们把数学反馈到生活中。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就学生学习而言仅仅是为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如在学习比例时,可以引入这样一段:现在的警察,在案发现场只要有犯罪分子的脚印,就可以大概估计出犯罪分子的身高。这是为什么?学生听了这个生活事例,便交头接耳起来了,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着。老师这时可以说出缘由:这是因为人的脚长一般跟身高是1:7的关系。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课堂上的气氛很好。这节课上下来很成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来引入课题,这样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三、数学的作业练习要创设生活情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提出了“以活动促发展”这一活动教学的指导思想,即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课题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根据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我们充分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内在因素,创设情境,诱发激励学生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兴趣,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我们设计如下家庭作业:测算出给定苹果(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测算过程。各学习小组在汇报时都想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有利用长方体饭盒加满水,把苹果放入水中,计算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有的利用圆柱形茶杯测算出苹果的体积;还有的学习小组经过实践得出结论,如果有足够大的容器,就可以测算出任意大小、不规则的物体。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增加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教师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宋宇.数学思维与生活智慧.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1).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9). 
  罗克华. 数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