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需求分析与学术英语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意义入手,探讨在学术英语教学中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对学术英语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需求分析 学术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11-01
  学术英语教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作为高等教育的学术教育和研究基础而受到广泛重视。学术英语的教学对象主要为英语不是母语,但在求学中需要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来进行学习活动的高校学生。随着英语在学术环境下中使用的全球性增长,学术英语课程开始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任何一门学术英语课程都应该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始:“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英语?”这个问题可以帮助课程设计者关注课程内容,使之与学习者紧密关联,关于学习者需求的意识是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核心因素,也是学术英语课程区分于通用英语课程的特征之一。
  一、学习者需求分析
  学习者需求分析是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早期的需求分析仅是对学习目的一个粗略的描述。学习者需求分析可以被区分为“现在情况分析”和“目标情况分析”(Ken,2006)。“现在情况分析”关注学生现在的情况,指的是学生现在的能力和抱负:他们可以做什么;他们在课程开始时需要什么;他们的技能和观念;他们对于专业课程的熟悉程度以及他们对专业课程要求和体裁的认知。这些数据可以是客观的(年龄、熟练程度、以前的学习经历等),也可以是主观的(自我感知的需求、优势和弱势等)。“现在情况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和追寻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情况分析”关注学习者将来的角色以及他们胜任学科专业学习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这与交流需求而非学习需求相关,它包括许多客观的和以成果为导向的数据:比如识别语言使用的语境、观察这些语境中的语言事件、收集和分析目标体裁等。
  学术英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现有能力和学术学习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行基础性和系统性研究。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能够进行“现在情况分析”和“目标情况分析”,对比分析结果,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为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素材和把握教学节奏提供依据。
  二、学术英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
  John & Matthew(2001)认为学术英语教学中学习者需求分析应当包含以下信息: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英语;在目标环境下应当怎样使用英语;英语学习的最初动机;学习者的教育背景;在专业领域的英语熟练程度;以及在课后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几率等等。具体来说,学习者需求分析涵括了学习者的目标和背景、语言能力、参加课程学习的原因、他们喜欢的教学方式、他们需要进行交际的场景等。需求分析还包括学习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等等方面的内容。本质上来说,需求分析勾勒出了一幅学习目标的画卷,该画卷还承载了教师对于教与学的价值观、信念和哲学思想。更确切的说,需求分析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
  进行需求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问卷调查、采访、参与性或非参与性的教学观摩、对于真实语言素材的分析(课文、音频、视频等)、对学习者进行的个例分析、学习者自我评估、课程前和课程后测试以及学习日记等等。
  学习者需求分析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随着教与学的进展而呈现动态变化的,因此,需求分析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三、需求分析对学术英语教师的要求
  为了确定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学术英语教师应当首先对学生在原有文化中的学习情况、期望和价值观进行了解;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在目的语学习文化中所必需的专业语言知识和技能、教育价值观以及角色;学术英语教师应当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知道学术英语学期前培训、本科生培训以及研究生培训的不同内容和重点。结合前文对学习者需求的阐释,上述要求可以简要地的理解为教师对学习者过去情况的了解,对学习者将来专业学习语境和学习内容的认知以及对学习者正要进行的学术英语学习的内容的掌握。所以,学术英语教师对于学习者需求的了解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这条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变化。
  学术英语教师要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并能为学生能提供通往目标语学习的途径,帮助学生理解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学习的阶段和任务。此外,教师还要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需求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并相应变换教师角色。为了满足不同的学习者需求,教师所采用的任务和教学素材要包含各种学习者角色和学习风格。
  综合起来说,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及在这些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对世界的不同认知形态和价值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学习任务所做出的反应。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认知,教师才能够做到尽可能不带偏见和误解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建立在彼此认知基础之上的交流才可能是有效的。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将要进入的专业领域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并且清晰地知道现在所讲授的语言课程与将来学生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两者之间由此达彼的途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却可以根据需求分析所提供的信息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共性和特别突出的个性,从而在教学中关注共性需求而又不忽略个性需求。当然,上述教学要求的实现还必须考虑到学生人数问题,对于不超过三十人的小班,教师更容易关注到个性需求,也更容易根据学生特色变换教学手段和丰富教学素材。
  参考文献:
  [1]John Flowerdew & Matthew Peacock, Research Perspe?鄄ctives o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鄄
  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Ken Hyland.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nadvanced resource book[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6.
  [3]於波;向晓红. 英语学习者需求分析及其相关教学目标的设定[J].科教文汇,2012第6期.
  作者简介:
  李遵,女,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交流与互动 思维火花 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笔尖灵动起来呢?  一、打破思维,引发创新  1、别出心裁,题目要创新。文章要好,题目要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能不能吸引读
通过溃坝计算可以对堰塞坝的溃决影响作出定量估计,以制定有效的除险方案和避险措施。采用MIKE11溃坝洪水计算模型,对唐家山堰塞湖不同溃决历时、溃口形状及溃口发展过程情况
【摘 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
在产品内分工及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产业转移是产业链延伸、地方落脚与地方产业链对接、融入与整合协作的过程,区域产业链协作是产业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条
【摘 要】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教师不懂教,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的弊端,因此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文结合个人体会和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来谈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余靖是北宋一位内涵丰富、学养很高的文化名人。近二三十年以来,学界对他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余靖生平事迹